读书人

中关村第一村民的创业传奇(第2版)

发布时间: 2010-03-14 02:33:30 作者:

 中关村第一村民的创业传奇(第2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页码:42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9787304041434
条形码:9787304041434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关村第一村民的创业传奇(第2版)》主要讲述了:这是一部中关村改革的珍贵史料;这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传奇故事;这是创业实战的典型案例;这是企业家创业中的一面明鉴;这是茫茫商海航程上的航标灯;这是人生哲理和人生实践的教科书。
贵在第一:中关村第一家的浮沉历程、第一村民的传奇人生;贵在真实:无在真实:无任何臆造的真实纪录、提供大量证据材料;这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亲身亲历;贵在传奇:每事出人意料之外、所有都是史无前例;贵在真情:身在其中的真实感受、生死情爱的感情峰;如果你正在创业,你应该读《中关村第一村民的创业传奇(第2版)》,它会给你经验和教训;如果你创业遇到困难,你应该读《中关村第一村民的创业传奇(第2版)》,它会给你信心和希望;如果你创业一帆风顺,你应该读《中关村第一村民的创业传奇(第2版)》,它会给你清醒和警示;如果你没有创业的念头,你也应该读《中关村第一村民的创业传奇(第2版)》,它会告诉你中关村的历史。
编辑推荐 《中关村第一村民的创业传奇(第2版)》:通过中关村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沉浮的全部历程,对中关村拓荒者纪世瀛传奇人生的立体扫描,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批吃螃蟹人的创业历程;纪世瀛创业的传票经历是中关村从荒烟蔓草到高楼林立,从蝉唱虫鸣的郊区到蜚声海内外的科技新城这一脱胎换骨历程的缩影。
纪世瀛,北京市人,出生于1942年。
1967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原子核工程专业,严济慈的关门弟子。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核聚变研究,完成了中国第一个高比压环形GBH-1核聚变实验装置和Mirro等离子体实验装置的主体工程设计。
1980年创办了北京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是中关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企业界有28年的创业史,历经磨难,九死一生,屡创奇迹,多次被评为“中国优秀民营科技实业家”,“科技之光优秀企业家”等。被国家科委、中国科协等部门授予“中国优秀民办科技企业家”称号。被新闻界誉为“中关村第一村民”。
1988年创办了第一个民办的研究院——北京市应用科学研究院。在经济学界被誉为“纪民营”,是“经济民营化”最早的鼓吹者、实践者和理论家。被新闻媒体称作“民办教育改革家”。并以“民营科技企业代言人”的名义被列入“谁改变了中国”的108位名人的第77名。
最近,纪世瀛撰写的《关于建立创业教育工程体系的建议》,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他和他所领导的世纪英才学院正在为开展创业教育、创立创业学、面对“九大人群”、实现“五大转变”,焕发十几亿中国人的创业激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现任北京世纪英才高等研修学院校长、北京市应用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华创业研究院院长。
兼任中国创业教育联盟主席、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执行主席,北京市科协终身荣誉委员、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名誉会长?
历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科协常委.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会长、北京市人民政府特约工作人员、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首任校长。
目录
序——李庚其
编者的话:“中关村第一村民”称谓的由来
第一版首发花絮

开篇 中关村之源
追溯“中关村”第一家
中关村三代创业者的传奇
创业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第一篇 磨难人生
纪世瀛不投降就叫他灭亡
忆当年热血沸腾 立志报效国家
仗义执言惹火烧身
“集中营”关押半载三大损招折服纪世瀛
“罪”当该死贵人相助

第二篇 生死相从
感情的折磨
悲壮的爱情 伟大的婚姻
生也相从 死也相从
永不言败 幻想出头
忍无可忍 诉诸中央
平反昭雪 重见天日

第三篇 创业传奇
反林英雄作报告 轰动中科院
树欲静而风不止 风云中又遭厄运
创业萌动 密室策划
仓库的角落燃起第一把创业之火
中关村的科技游击队长
妻子的泪
开明婆婆 奔走呼号
一身正气 鬼神不惧
中南海的声音
中关村第一家的红火日子
中关村第一个巨额科技开发合同
胜利在望 突遭厄运
被逼无奈 走上法庭
祸不单行 雪上加霜
永不言败 死里求生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天赐良机军民同携手
九项产品服务军事科研

第四篇 叱咤风云
受托于危难之时引导潮流当仁不让
人民大会堂颁奖庆典 “科技之光”震动全国
民营企业的“保护神”
勇于理论创新 第一个提出“经济民营化”
一语惊人 振聋发聩
四进“万言书” 为民营科技企业呐喊
呼风唤雨 引来群龙聚首
中国民营经济论坛 深圳险中求胜
弘扬民营科技精神 抒发创业情怀
第一村民年过花甲要入党
鲜花、眼泪、掌声中辞去会长职务

第五篇 再创奇迹
立志打造企业界“黄埔军校”
同一个梦想
从这天起世界上有了第一所企业家大学
策划、承办轰动中国的诺贝尔奖北京论坛
大声疾呼“企业家精神也是生产力”
企大周年庆胜利 美酒长诗赞辉煌
笋借春风终成竹 振聋发聩论新经
走进核心地带 又登创业新起点
第五封万言书 建立创业教育工程体系
面对癌症 笑傲人生
良好心态 永不言败
感人肺腑情 中秋烛光颂
斯有大爱 情倾四方
引领创业型经济新潮流 再掀创业型就业新浪潮

第六篇 媒体聚焦纪世瀛
知识分子的伟大创举——访第一个民营科技企业创办者纪世瀛
“中关村第一村民”的第二梦想——访世纪英才学院院长纪世瀛
打造中国企业家“黄埔军校”的人
“纪民营”仍然盯紧中关村
应当把大力促进民办科技实业发展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应当把大力发展民营高科技产业作为实现2010年宏伟目标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
建设中关村知识经济战略区点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三把火炬
关于加强民营经济理论建设的建议
关于建立创业教育工程体系的建议
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中关村狂人纪世瀛的理想意境
中关村的拓荒牛——访北京市政协委员纪世瀛
中关村精神万岁

后记
……
序言 龙景主编了《中关村第一村民的创业传奇》,“中关村第一村民”指的就是中关村最早下海创业的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老会长纪世瀛。中关村的老总们都亲切地称他“老纪”。把他的传奇人生刊刻于世,激励后人,是众望所归。龙景执意让我为该书作序,尽管力不胜任,作为纪世瀛最好的朋友,我仍感万分荣幸。
拿到《中关村第一村民的创业传奇》书稿之后,不禁连夜读起,刚一浏览目录,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风雨历程立即呈现在我眼前,使我热血涌动。纪世瀛是个“奇人”,但我认为他的“奇”远不仅仅止于创业,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与时俱进的眼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雍容气度。
2006年7月的一天,我接到纪世瀛的一个电话,说他刚从医院出来,医生说他患了胰头癌。这消息真是晴天霹雳!我安慰他:“也许诊断有误,千万不要太紧张,精神上一定要挺住。”他哈哈大笑着对我说:“哈哈!不就是胰头上长个‘疖子’嘛!但是,不像误诊,协和、肿瘤、人民三大医院一致诊断胰头占位。你放心,最不紧张的就是我自己了,我该做的事都做了,一个山村的苦孩子干到今天,一生已经很辉煌,死而无憾了。眼下不想让太多人知道,尤其不能让我夫人知道。”
纪世瀛是我无话不谈的挚友,他的病让我忧心如焚。但使我吃惊的是每次打电话询问病情,他总是那么积极乐观,有时正在去参加政协会的路上,有时正在准备去哪里演讲。他的秘书陈宏阳对我说:“医生说不进行大手术最多只能活八个月。校长根本不顾医生的警告,坚决不做手术,他说不就是长个‘疖子’吗,有什么可怕!八个月能干很多事情!”他还马不停蹄地参加各种活动。老纪的人生格言是“良好心态永不言败”。他以这样的心态面对生死,着实让我钦佩,但也增加了我的担心。中秋快到了,想到明年老纪可能已经不在人世,我决定为老纪组织一次高规格的中秋晚会,大家心知肚明这是在为老纪告别送行。晚会上李光羲、杜声显、李元华、郑忠秀等要好的朋友深情地为他演了很多节目,他也朗诵了一首《烛光颂》,当他念到:“我愿意做一支蜡烛,一生一世燃烧自己,做无私的奉献。只要让人间充满幸福、光明、温暖,即使燃烧到最后,也没有叹息、无悔无怨。留给人世最后的嘱托是:用我最后的余火把下一支蜡烛点燃!”很多人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无私奉献了一生,就像山间的溪流,流进田园,不求回报。即使到生命的最后,还要用自己的余火把下一支蜡烛点燃,这是怎样的节操呀!他面对绝症、笑做人生,至今还挺立在创业前沿,生龙活虎,奋斗不息,以坚强意志和良好心态战胜了病魔,创造了又一个奇迹。
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总是要死的,但像纪世瀛那样临难不苟,面对死神而凛然大气的又能有几人?联想他被砍27刀与死抗争,被打成反革命而不心灰意冷,初创企业陷入绝境而挺身东山再起,好一个打不死的纪世瀛!
通读了本书才知道纪世瀛是这样一个传奇人物:纪世瀛幼年家贫,四岁即随家人逃难张家口,饥寒交迫无奈入庙做了小和尚。家乡解放后,他才还俗回京得以入学。由于天资聪慧,加之勤奋努力,成绩一路领先,并且考入了顶尖级的中国科技大学,做了严济慈的关门弟子,这为他日后的发展打开了一条康庄大道。但超常的思维和深邃的洞察,使他无法安分。当全中国都在高喊“林副主席永远健康!”时,他却敢于反对林彪,认为林彪是两面派、野心家,为此他进了牢房,险些被枪毙。改革开放后,当人们还习惯性地守着计划经济模式,端着铁饭碗时,他却毅然率先丢掉了科学院的铁饭碗,创办了中关村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二十几年来在商海里几经磨难、九死一生,终获成功。由于他的威望,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选他作会长,在他担任会长的14年间,为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和中关村的发展奔走呼号、呕心沥血,多次向中央和北京市的领导上万言书,慷慨陈辞,建言献策。辞去会长职务后,他又立志要打造中国企业家的黄埔军校,年过花甲又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企业家大学。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他又大胆提出“企业家精神是第四生产力”,在国内外经济学界引起强烈反响。他写了第五份万言书,呈送刘淇同志,大声疾呼建立“创业教育工程体系”,面对九大人群、实现五大转变,立意要把中国最沉重的人口包袱,变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力资源。难怪《谁改变了中国》这本书里列出了100位名人,第77人就是纪世瀛!
人生难得几回搏!纪世瀛几经险境,一生不懈拼搏。他对社会、对未来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感性;他并非圣贤,但一旦认准的事情,他就全力以赴去做;他我行我素,不计得失,对冷眼和讥讽全然无动于衷。正像人们形容巴顿将军那样:在他的宇宙里,他就是中心和全部。他重信诺、讲义气、勤奋坚韧、务实求进。他把传统的儒家入世之道、法家的变革思想和西方的进取精神完美地结合起来,终于造就了他的传奇人生。他的传奇为艰难行进中的中国企业家们树起了一面辉煌的旗帜,也为这个群体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纪世瀛,他是如此的传奇,又是如此的一般,和每个披荆斩棘的中关村人一样;他像一点烛光,是伟大中的平凡,平凡中的伟大;他是在中国的改革航程上一盏小小的航标灯,经久不息地放射着一缕醒目的光亮,默默地向世人诉说着人生的感悟、创业的沧桑!
文摘 插图:




第一篇 磨难人生
纪世瀛不投降就叫他灭亡
被称作“中关村第一村民”的纪世瀛二十几年如一日顽强地呐喊、拼搏、奋斗在中关村。当了14年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的会长,连续当了三届政协委员,以至创办了闻名遐迩的企业家大学并出任首任校长。他并没有什么来头,他出身是如此的低微而平凡,却经历了人世间惊人的苦难,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最残忍的就是满腔热血的青年小伙子刚刚走上社会就被宣判了政治上的死刑。
1970年,早春。
在山西朔县的“集中营”里,“纪世瀛不投降就让他灭亡”、“纪世瀛反对林副主席罪该万死”的口号声震耳欲聋;批判大会声讨纪世瀛的热潮,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宣判了一个刚刚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的热血青年的世界的末日……
那个极度热爱生活、满怀人生憧憬的纪世瀛被这个汹涌而来的恶浪吞噬了……一切理想都破灭了!一个噩耗传来不能不使一向乐观的纪世瀛绝望:一个因为说了林彪几句坏话的叫张志新的人被枪毙了,而且死得极惨!据说怕她当众辩解,出口“恶毒地攻击”林副统帅,临死前竟然割了她的舌头……而纪世瀛的反林言论有四大篇“毒汁四溅”的日记,有系统的理论,并直接攻击“林彪是阴谋家、野心家”;明确反对林彪的三十字方针;说林彪利用文化大革命迫害老干部;“高举红宝书是打着红旗反红旗”。毫无疑问,等着他的唯一的下场不但是政治上的死亡,而且生命的死神也在向这个热爱生活的青年招手!
本来,这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正在山西洪洞县马牧村某部队驻地接受锻炼的纪世瀛心情也特别的好。虽然每天早晨三四点钟天还没亮就要下稻田插秧,晚上天漆黑一团才能回到驻地,但是纪世瀛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吃苦受累不在话下,最重要的是纪世瀛的心里有一个美好的愿望要实现:那就是相爱多年的女朋友相约就在今年春天结婚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找到一个情投意合的知己结为秦晋之好实在是人生一大美事。当纪世瀛接到女朋友来信相约要回京举行婚礼的时候,他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虽然生活很累,但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个可以尽情让心灵休憩的港湾将会是多么大的欣慰!当纪世瀛拿着信找到指导员刘福来的时候,看到的却是一副冷冰冰的脸,一句令人不寒而栗的回答,伴着一声冷笑让纪世瀛心里凉了大半截:“哼,请假回北京结婚?你想什么呢?‘深挖狠批’运动就要开始了,还是好好地
……
后记 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社会各界人士和新闻媒体都把目光聚集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中关村。中关村的神奇变化和神秘色彩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神往。“中关村第一村民”纪世瀛的坎坷人生和创业经历,从一个重要的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关村的发展史,不但是中关村的第一代创业者的真实写照,也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沿革。
知情的人们强烈希望我们把纪世瀛的创业人生记录下来供世人分享,它不但能激励当代的创业者,对子孙后代都会有深刻的教益。根据大量的真实史料和纪世瀛本人的回忆我们完成了这部《创业传奇》。
纪世瀛的一生就是一部充满激情、呐喊、拼搏、灾难、奋斗、奇迹的传奇小说,不用任何修饰就叫人为之震撼。由于篇幅所限,我们不得不忍痛割舍了很多珍贵的资料和动人的故事,在这本书的背后有着更多的爱、恨、情、愁,更多的悬疑变幻,都未能写进这本书。66岁的纪世瀛还在人生道路上搏击,每天都有新奇。不知道他在今后的道路上还创造什么传奇!只有留给后人去书写。
我本人对中关村的创业英雄们怀着崇高的敬意,也想以这本书献给在改革开放中为中关村做过贡献的创业者、企业家和鼎力支持创业的开明领导、新闻工作者、理论工作者。纪世瀛本人一再强调:“这部创业史,尤其是在担任14年会长期间的工作成就及理论成果,绝不是属于我一个人,而是属于我的顾问、副会长、秘书长和可敬可爱的企业家群体,属于整个的团队。历史给了我一个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给我的人生增加了光彩。”
对于这本书,我只做了一点文字编辑工作,它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和劳动。在这里一并表达感谢!
由于出书要求的时问非常紧张,想在改革开放30周年时献给大家,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这本书的编辑工作,难免出现一些疏漏和错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感谢大家关注!
最后我愿意用纪世瀛的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中关村精神万岁!
读书人网 >理财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