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页码:193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8月
ISBN:7505387669
条形码:978750538766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贯通制教材(电子技术专业)
内容简介 《电子测量与仪器》共9章,分别为:电子测量与仪器基础知识、测量用信号发生器、电压测量与电压表、波形测试与仪器、频域测量与仪器、电子元器件测量与仪器、频率和时间测量与仪器、数据域测量与仪器、智能测试仪器与系统。
《电子测量与仪器》内容取材于生产和教学实践,融合了部分国内外电子测量新技术和新方法,并介绍了较先进的测量仪器,例如三次积分式A/D转换器、阻抗的数字化测量、不平衡电桥、电子计数器的频率扩展技术、数据域测量与仪器、智能DVM的使用等。《电子测量与仪器》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理论知识的够用与实用原则的基础上,不失其广博性,侧重于电子测量基本原理在电子测量实践中的应用,突出常用仪器的正确操作与应用,大部分仪器都有实例介绍,便于学生的理解掌握。每章后都附有小结和习题,既方便学生自学又便于教学。
《电子测量与仪器》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或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类专业及相近专业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的教材,尤其适合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电子与信息技术类专业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教材。亦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还可供从事电子产品生产、检验、维修等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电子测量与仪器的基础知识(1)
1.1电子测量概述(1)
1.1.1电子测量的意义及内容(1)
1.1.2电子测量的特点(2)
1.1.3电子测量方法(2)
1.2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知识(3)
1.2.1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3)
1.2.2电子测量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4)
1.2.3电子测量仪器的误差(5)
1.3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7)
1.3.1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7)
1.3.2测量误差的来源(9)
1.3.3测量误差的分类(10)
1.4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测量数据的处理(11)
1.4.1测量结果的表示(11)
1.4.2有效数字的处理(12)
1.4.3测量数据的处理(13)
本章小结(13)
习题1(14)
第2章测量用信号发生器(15)
2.1概述(15)
2.1.1信号发生器的分类(15)
2.1.2信号发生器的主要技术特性(16)
2.1.3信号发生器的一般组成(17)
2.1.4利用信号发生器的测量方法(17)
2.2正弦信号发生器(18)
2.2.1低频信号发生器(19)
2.2.2高频信号发生器(22)
2.2.3合成信号发生器(26)
2.3函数信号发生器(28)
2.3.1工作原理及结构(28)
2.3.2AS101D型函数信号发生器简介(30)
本章小结(32)
习题2(32)
第3章电压测量与电压表(33)
3.1概述(33)
3.1.1电压测量的基本要求(33)
3.1.2交流电压的表征(34)
3.1.3电子电压表的分类(36)
3.2直流电流、直流电压的测量(38)
3.2.1直流电流的测量(38)
3.2.2直流电压的测量(39)
3.3模拟式交流电压表(39)
3.3.1低频交流电压表(40)
3.3.2高频交流电压表(峰值交流电压表)(44)
3.3.3模拟式电压表实例(47)
3.3.4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49)
3.4数字电压表(51)
3.4.1主要技术指标(51)
3.4.2A/D变换器(54)
3.4.3直流数字电压表实例(58)
本章小结(59)
习题3(60)
第4章波形测试与仪器(61)
4.1概述(61)
4.2波形测试的基本原理(62)
4.2.1阴极射线示波管(62)
4.2.2波形显示原理(63)
4.3通用示波器的基本组成及技术指标(65)
4.3.1基本组成(65)
4.3.2主要技术指标(66)
4.4通用示波器Y通道(垂直系统)(67)
4.4.1输入电路(67)
4.4.2前置放大器(69)
4.4.3延迟级(69)
4.4.4输出放大器(69)
4.5通用示波器X通道(水平系统)(70)
4.5.1触发电路(70)
4.5.2扫描电路(72)
4.5.3X放大器(74)
4.6示波器的多波形显示(75)
4.6.1双踪显示原理(75)
4.6.2双踪示波器的基本组成(76)
4.7示波器的选择使用(77)
4.7.1示波器的选用(77)
4.7.2示波器的正确使用(78)
4.8示波器的应用(83)
4.8.1测量电压(83)
4.8.2测量时间(85)
4.8.3测量相位差(85)
4.8.4测量频率(86)
4.8.5测量调幅系数(87)
4.9取样示波器(88)
4.9.1工作原理(88)
4.9.2组成(90)
4.9.3技术指标(91)
4.10数字存储示波器(91)
4.10.1工作原理(91)
4.10.2工作方式(92)
4.10.3显示方式(93)
本章小结(94)
习题4(95)
第5章频域测量与仪器(97)
5.1频率特性测试仪工作原理(97)
5.1.1频率特性测量法(97)
5.1.2扫频仪工作原理(97)
5.1.3产生扫频信号的方法(98)
5.1.4频标产生电路(99)
5.1.5技术指标(100)
5.2AH1254B型宽频带扫频仪(100)
5.2.1性能指标(100)
5.2.2工作原理(101)
5.2.3面板结构图(102)
5.2.4扫频仪的检查、校正及使用(104)
5.2.5扫频仪的应用(105)
5.3频谱仪(107)
5.3.1频谱仪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08)
5.3.2频谱仪组成原理实例(109)
5.3.3频谱仪的技术指标(109)
5.3.4频谱仪的使用(110)
5.3.5频谱仪的应用(111)
本章小结(112)
习题5(112)
第6章电子元器件测量与仪器(113)
6.1概述(113)
6.2伏安法及数字化测量(114)
6.2.1伏安法(114)
6.2.2阻抗的数字化测量(115)
6.3电桥法测量集中参数元件(116)
6.3.1交流电桥(116)
6.3.2不平衡电桥(120)
6.4谐振法测量集中参数元件(122)
6.4.1Q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22)
6.4.2测量电感(123)
6.4.3测量电容(124)
6.4.4Q表实例及使用方法(124)
6.5晶体管特性图示仪及应用(126)
6.5.1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组成(127)
6.5.2阶梯波发生器(128)
6.5.3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使用(129)
6.5.4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特性曲线测试举例(133)
本章小结(135)
习题6(135)
第7章频率和时间测量及仪器(137)
7.1概述(137)
7.1.1无源测频法(137)
7.1.2比较法(138)
7.2电子计数器概述(139)
7.2.1分类(139)
7.2.2基本组成(139)
7.2.3主要技术指标(141)
7.3通用电子计数器(142)
7.3.1测量频率(142)
7.3.2测量周期(143)
7.3.3测量频率比(144)
7.3.4测量累加计数(144)
7.3.5测量时间间隔(145)
7.3.6自检(自校)(145)
7.4电子计数器的测量误差(146)
7.4.1测量误差的来源(146)
7.4.2测量误差的分析(147)
7.4.3频率扩展技术(148)
7.5通用电子计数器实例(149)
7.5.1技术指标(149)
7.5.2工作原理(150)
7.5.3电子计数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151)
7.6数字相位计(151)
7.6.1瞬时值数字相位计(151)
7.6.2平均值数字相位计(153)
本章小结(154)
习题7(154)
第8章数据域测量与仪器(156)
8.1数据域测量的基本概念(156)
8.1.1数据域测量的特点(156)
8.1.2数字系统的特点(156)
8.1.3数据域测试仪器设备(157)
8.1.4逻辑笔和逻辑夹(158)
8.2数据域测试技术(159)
8.2.1逻辑电路的简易测试(159)
8.2.2数据域测试方法(159)
8.2.3故障类型、故障测试及故障定位(160)
8.3逻辑分析仪(161)
8.3.1逻辑分析仪的分类(161)
8.3.2逻辑分析仪的特点(161)
8.3.3逻辑分析仪的组成(162)
8.3.4逻辑分析仪的触发方式(162)
8.3.5逻辑分析仪的显示方式(164)
8.3.6逻辑分析仪的应用(167)
本章小结(169)
习题8(170)
第9章智能测试仪器与系统(171)
9.1智能仪器概述(171)
9.1.1智能仪器的组成(171)
9.1.2GPIB标准接口(172)
9.1.3智能仪器的特点(174)
9.2智能仪器的典型处理功能(175)
9.2.1硬件故障的自检功能(175)
9.2.2自动测量功能(175)
9.3智能仪器实例——智能化DVM简介(177)
9.3.1概述(177)
9.3.2典型智能DVM介绍(180)
9.4自动测试系统、个人仪器与虚拟仪器(186)
9.4.1自动测试系统(186)
9.4.2个人仪器及系统(186)
9.4.3虚拟仪器(188)
本章小结(190)
习题9(191)
部分习题答案(192)
参考文献(194)
……
序言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和对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现状,经编者多年的教学调研与实践编写而成,可作为电子与信息技术类专业及相近专业教材。
本书共9章,以电子测量仪器为线索编排各章内容,参考学时为66学时。各章内容安排如下:第1章电子测量与仪器的基础知识(4学时);第2章测量用信号发生器(6学时);第3章电压测量与电压表(8学时);第4章波形测试与仪器(16学时);第5章频域测量与仪器(6学时);第6章电子元器件测量与仪器(8学时);第7章频率和时间测量及仪器(6学时);第8章数据域测量与仪器(6学时);第9章智能测试仪器与系统(6学时)。
基于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材内容上侧重电子测量技术与电子仪器的有机融合,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广博性。尽量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编排内容,内容叙述上力求线索清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重点突出。本书从电子测量与仪器的基本概念开始讨论,使学生加强对课程基础知识的了解,明确学习目的。其他章节基本上按照如下顺序编排:仪器简介、仪器基本组成原理的分析、典型仪器实例的介绍、仪器操作应用的重点介绍,其间有机地穿插测量方法与技术的讨论。既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又强调合理的思维逻辑性,便于学习和掌握。另外,每章前有学习参考和要点,每章后有小结与习题,书后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便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学生自学。
本书以生产实践中普遍使用的通用仪器为典型仪器,介绍的测量方法与技术取材于生产实践,教材内容具有普遍适应性。编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对多个院校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编写该教材,其深度符合高职院校教学需要,尽量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在电子测量与仪器方面的应用,融合了部分国内外、电子测量新技术和新方法,符合社会发展潮流。
本教材由宋悦孝担任主编,统编全稿,并编写第1,3,4,6,9章。韩敬东编写第2,5章,并对本书的全部内容进行了校核。李耀明编写第7,8章。在编写过程中,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姜邈和徐洁教授,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李述香,对本教材的编写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并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部分厂家和各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还配有教学指南、电子教案及习题答案(电子版),请有些需要的教师与电子工业出版社联系,我们将免费提供。Eail:ve@phei.com.cn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并且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错误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