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页码:24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80234249X/9787802342491
条形码:978780234249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风雨中原历史散文丛书
内容简介 地处九州之中,胸怀千里黄河,中州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中华文明主要发祥地之一。作者站在河洛文化的基石上,追溯商周,回眸汉唐,重返汴洛,缅想李杜,酝酿和创作了由《大河雄风》和《梦华汴洛》组成的《风雨中原历史散文丛书》。
《大河雄风》是一部以河南名胜古迹为背景,以生于斯、居于斯或长眠于斯的千古风流人物为主体的历史散文。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再塑了十几位历代人杰的不朽形象,使您在翱翔于历史星空之际,与景仰已久的先贤邂逅相识,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激发爱我乡土、爱我中原、爱我中华的热情。
作者简介 谢善骁,浙江绍兴人,196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金属学和热处理专业。分配到北京后从事航空科技资料研究工作,出版和发表多本(篇》专业著作和文章。198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近十余年来主要致力于历史散文和纪实文学创作,策划、主编并著述了近二十部文学作品,包括《江南佳话》《黄河怀想》《大江东去》等历史散文丛书。
编辑推荐 群雄逐鹿,鹿死谁手?中原激战,尘落何方?历史的功功过过,往事的是是非非,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一代人能说得清楚和评得公道的。撇开对无数战事及交战双方的众说纷纭,如今站在中州大地,所有感受到的只是浩浩王气。巍巍雄风。
目录
一 祖陵前的祈祷——三皇五帝
二 鹿台哀——纣王和文王
三 无为的梦想——老子
四 庄用化蝶——庄子
五 历史的困惑——李斯
六 该出手时就出手——陈胜和吴广
七 龙虎斗中州——荥阳之战、昆阳之战及官渡之战
八 “二圣”之光——张衡、张仲景
九 永恒的光环——诸葛亮
十 老庄余韵——嵇康和阮籍
十一 诗魂无觅——谢灵运、谢肌
十二 僧拳——少林寺僧
十三 布衣“诗圣”——杜甫
十四 一代文宗——韩愈
十五 归期未定——李商隐
十六 三苏聚天伦——苏洵、苏轼、苏辙
十七 遗恨朱仙镇——岳飞
……
序言 地处九州之中,胸怀千里黄河,加上名山巨川,物华天宝,中州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占代神州大地处于一马当先、独领风骚的地位,成为中华文明主要发祥地之一。
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华夏有识之士早早就形成了“当取天下之日,河南在所必争”的共识,从而也促进中州历史的早熟。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古代诸多王朝都城都会落脚于河南,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众多帝王霸主都企图逐鹿中原、问鼎汴洛了。
中国古代历史上几个大朝的帝王--商汤王成汤、周武王姬发、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宋太祖赵匡胤,还有一个死后被追尊为魏武帝的曹操,都是以中州为基地夺取江山而君临天下的。殷商以来,先后有二十个朝代建都或迁都在河南,从而二十八次使国都落于河南。在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一省独占其四:商代第一都郑州、殷商大都安阳、千载帝都洛阳和七朝京都开封。四大古都前后相继,薪火千年,曾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挺立潮头,盛极一时。四大古都和河南其他古都群,可以构筑一座地球上罕见的最古老、辉煌和珍贵的古都历史博物馆。
然而河南的光荣又何止于此,它所蕴涵的深层文明也许更令人惊叹不已。中国古代以洛河地区为中心形成的河洛文化,继之以殷商文化和周易文化,使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得到了传承。河洛文化跨越了悠久的历史长河,记载了中原地区的沧桑变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也是闽台和客家传统文化的祖根。
在推动和发展河洛文明和华夏文明的中州历史人物中,既有身经百战、万夫不敌的纠纠武夫,更有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灿灿名士。
文摘 一 祖陵前的祈祷——三皇五帝
三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这句尽人皆知的老话,虽说是老生常谈,却是常谈常新,老谈不厌。这是因为很多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虽常闻三皇五帝,却未解此八位中华的创始神为何许人也。
可叹的是为数不少的时尚少年,贵为炎黄世家出身,竟然从未听说过三皇五帝之名。其实他们的智商很高,高到可以对世界三大歌王的古怪名字倒背如流,谈香港四大天王的隐私如数家珍,乃至连奥斯卡十大美钻的故事也都耳熟能详,但就是有点对不起自己的祖宗。于是让我想起了唐代诗僧贯休的《少年行》一诗:
锦衣鲜华手擎鹘,闲行气貌多轻忽。
稼穑艰难总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
其诗所云:身穿锦衣绣服手擎鹰鹘,整天价东游西逛作风轻浮,什么是春种秋收全然不知,更不懂三皇五帝是何人物!据说当时贯休正在四川,蜀王王建让他念自己的近作,他就当着众多在座贵戚大臣的面,念了这首诗,讽刺他们的纨绔子弟生活荒唐,精神空虚,以至于既无生产知识,也不懂最起码的历史知识。作为一个僧人,冷眼看世界,对社会现象能作如此透彻的剖析,更敢于当面讥讽豪贵们,真乃“僧中一豪”。
“三皇五帝”指的是八位中华上古帝王,他们是先夏文化时期神话传说和历史考古资料参半的人物。比较通行的说法是:三皇为伏羲、女娲、神农,五帝为黄帝、颛项、帝喾、尧、舜;亦有把太、炎帝、黄帝、少嗥、颛顼称为五帝的。
相传鸿蒙初辟时的某一天,一个女人华胥氏独自外出,在雷泽中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用她的足迹对之丈量,丈量之中竟然不知不觉地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伏羲降生了。伏羲又称宓羲、包牺,居三皇之首,向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后记 近些年来,洞南走了背运。 到处都有人戳着河南的脊背,说三道四,飞短流长。 与各省的人站在一起,河南人一下子矮了半截。外省市一些公司企业在用人招工时甚至挂出“免战牌”,大书“河南人免谈”五个大字。于是外出谋职的河南人被迫委屈地数典忘祖,诓称自己家住冀鲁,有的还无奈地学起了齐音燕腔,以证明自己与河南毫不相干。
河南人感到忍无可忍。愤懑,激愤,忿詈,于是乎,有人站出来大声疾呼--“河南怎么啦!…“阿南人惹谁啦!”
不仅河南人被激怒了,连我这个老北京也深感不平,觉得不能再袖手旁观了。尽管不是河南人,但我对河南却别有一种缘分和情愫。四十一年前,刚分配到北京工作的我,初出茅庐,就俨然以一个中央派出的干部身份,下放“地方”搞“社教运动”,这个“地方”正是河南(新乡)。短短一年,我在河南着实感受到了一种历史和现实的魅力,一种古老和年轻的诱惑,竟然对这方土地产生了感情,当时还真的向北京单位的领导提出了调动请求,想赖在河南不走了。此后这种初恋般的感情依然萦绕于心,念念不忘,但总为无力给河南做点贡献而惭愧。十五年前,我创办了新闻出版业第一本中外(港)合资的刊物《星光月刊》,为了却这份心愿,在征得港方(星岛报业集团)同意后,就把降重的片发式挪到河南省会郑州举行。
交往四十余年了,我不能说透彻地了解河南,但也算肤浅地认识了河南。遗憾的足,在时下滔滔的商海之中,很多人的眼中,河南除了“穷”、“乱”之外,别无他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