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实用检测技术

发布时间: 2010-03-15 03:03:13 作者: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实用检测技术


基本信息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页码:244 页
出版日期:2003年10月
ISBN:7806217290
条形码:978780621729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实用检测技术》系统介绍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地基测试、筑坝材料检测、堆石料的工程特性、堆石料填筑质量检测、混凝土面板接缝止水材料检测、混凝土面板与趾板质量无损检测、大坝面板脱空检测、环境放射性和环境介质腐蚀检测方法与技术、大坝原型观测方法以及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检测实例。内容系统、全面、翔实、具有先进性及可操作性。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实用检测技术》可供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施工检测、试验、监理、监测和管理的各类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冷元宝,男,1963年12月生,湖北襄樊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工程硕士。现任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兼职教授、黄委基本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副主任、水利部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高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工程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从事工程地球物理及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近20年。曾主持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工程地球物理勘探、西线综合地球物理勘探及小浪底水电站工程质量检测等20余项工作,完成部级科研项目5项,参加《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的编修和《堤防隐患探测技术规程》的起草工作,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何剑,男,1965年7月生,陕西蓝田人,长安大学地测学院岩土工程专业博士。现任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核工业勘察院副院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工程质量检测工作10佘年。曾主持大型工程质量检测工作20余项,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的编制工作,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
朱文仲,男,1963年3月生,甘肃平凉人,郑州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高级工程师。从事工程物探工作近20年。曾主持大中型工程物探工作2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地基测试
第一节 地基检测
第二节 测试方法

第二章 筑坝材料检测
第一节 岩石基本性质的检测方法
第二节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和变形试验
第三节 岩石结构及抗剪强度试验
第四节 岩体软弱夹层剪切蠕变试验
第五节 岩石点荷载强度试验

第三章 堆石料的工程特性
第一节 估算岩石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确定岩石的强度各向异性
第二节 岩石分类和风化在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节 堆石料的工程性质
第四节 岩石物理力学参数

第四章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填筑检测
第一节 直接法检测技术
第二节 间接法检测技术

第五章 混凝土面板接缝止水材料检测
第一节 以柔性填料检测指标
第二节 铜止水片检测指标

第六章 混凝土面板与趾板质量无损检测
第一节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
第二节 混凝土结全顺质量及表面损伤检测技术
第三节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
第四节 探地雷达检测方法

第七章 大坝面板脱空无损检测
第一节 探测方法概述及其原理
第二节 现场试验
第三节 大坝面板脱空探测技术评价

第八章 环境介质检测
第一节 环境放射性检测
第二节 环境介质腐蚀性检测
第三节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其腐蚀性分类与检测
第四节 水的腐蚀性检测方法
第五节 土的测试
第六节 环境保护

第九章 大坝原型观测方法
第一节 观测项目和测次的确定
第二节 观测仪器的安装、埋设方法与要求
第三节 观测方法和要求
第四节 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

第十章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检测试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喷混凝土厚度快速测试与控制
第三节 黏土斜墙压实密度检测与控制
第四节 大坝堆石体压实密度检测与控制
第五节 弹性波层析成像技术的应用
……
序言 我国自1985年开始用现代技术修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目前,无论是从工程数量和规模上,还是从技术进展上,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建设实践过程中,从引进、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开始,到结合国内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技术创新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确保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建设的质量,编著者根据国内有关标准、科研成果、经验资料,针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地基、坝料特性、坝体填筑、接缝止水、混凝土面板与趾板混凝土结构、面板脱空、环境放射性、环境介质腐蚀、大坝原型观测等工程项目检测中的新技术及常见的技术问题,编著了本书。本书以推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质量管理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为目的,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可供从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及管理等各类人员参考。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王锐、李新、黄建通等同志给予了帮助,龙振球同志对全书进行了审订,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书中引用了一些参考资料及有关标准的内容,谨向这些文献的编著者致以谢意。
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各种错误和不足之处,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插图:

读书人网 >水利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