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页码:25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7811103915/9787811103915
条形码:978781110391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古籍研究》期刊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本着“整理出版古籍,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的精神,主要进行古籍的研究和整理工作,及时反映古籍研究、整理、出版各方面的新成果、新动态。本辑是2008年卷上总第53期。
目录
《虞集论稿》序
读《竞建人之》札记两则
包山遣册简补释一则
山东印社藏战国陶文考录
《说文》“勺”部字溯源——兼谈《说文》部首的同形合并
青川木牍字补议
试谈楚系简帛文字中涂黑别义现象
浅议《晏子春秋》同义词产生的途径
论《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的语料价值
《千唐志斋新藏专辑》墓志语词校释
《聊斋俚曲集》方俗词札记
古代文选误注札记之二
墨经新证
《尔雅》郑玄注研究述评
历代《国语》版本著录汇考
从相关出土文献看《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的成篇情况
江淹文集版本源流考
从《李颀诗集》整理看古籍校勘取舍从违之原则
《宋史南唐李氏世家》校勘记五则
《四库全书总目》考辨三则
《清史稿循吏传》人名字号订误
论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两个版本系统
顾廷龙文献庋藏理念述略
东汉文学札记(下)
两晋南朝庐江何氏家族之兴盛述论
新编杜甫年表(二)
《旧唐书武元衡传》考辨
杨万里范成大交游叙论
唐人编选诗歌总集补考
宋代诗人翁元广钩沉
《(宋诗纪事)补正》欧阳修诗分析
序与诗的对话——论唐诗诗序在作品中的影响
观念革新与诗学批评——周弼《三体唐诗》律诗格法研究
广搜罗 细比勘详校注精品评——评刘学锴先生《温庭筠全集校注》
广博采 结贯花——读李小荣《敦煌佛教音乐文学研究》
钱大昕研究的成功之作——读张涛主撰《钱大昕评传》
……
序言 按照我国古老民俗,农历正月十五望日是为上元节,新年氛围尚未消散,上承正月初七人日剪彩缕金以作人形,或贴屏风,或戴头鬓之习,上元之夜(称作元夜,又称元宵)有燃灯望月之风,所谓“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随着历史的变迁,人日习俗已不见流传,元夜观灯却依旧盛行。今年此日,上午我出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举办的学术动态报告会,得见诸多老友,互拜晚年;下午在家休息,姬沈育学棣从郑州来电祝贺灯节,并告我佳音,她的《虞集论稿》专著即将出版,嘱我作序,我很感欣慰,搁下电话听简之际,窗外传来爆竹声,更助高兴之情。
姬沈育学棣于2001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她原先的专业方向是唐宋诗文,入学之际,我也曾想安排她继续研读唐诗,以杜甫研究为主要方向,但鉴于我那时主要还是在做一点元代文学的研究工作,又鉴于我指导过的几位研究生都研治戏曲史,于是我建议她攻读元代诗文,她欣然接受。当时培养小组由四人组成,除了我以外,还有么书仪、杨镰和李玫三位同人。培养小组为她开设的专业课有“元代诗歌研究”,包括元代诗歌的基本面貌、发展过程、代表性作家以及有关文献研究等内容,为她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则有“元代文学与元代社会”,主要讲述元代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沈’育学棣在三年学习期间,十分努力,成绩优等。在这基础上,经我提议,她决定撰写研究虞集的毕业论文——《虞集论稿》。
我为什么建议她研究虞集呢?因为我有感于在薄弱的元诗研究领域内,很少有人去对虞集这样的比较“正统”的大家作出系统的研究。较之铁崖派和玉山草堂集团,虞集无疑是一位“正统派”人物,他首先是一位理学家,他曾为经学的纯正实际是专尊宋代理学而作过努力,他向仁宗皇帝建议,要由“经明行修成德”的人或者是操履近正,确守经义师说,而不敢妄为奇论的人担任学官。他尊朱熹“继先圣之绝学,成诸儒之遗言”,当然更拥护程、朱之学在元代“定为国是”,也即成为官学。但我更欣赏他并不完全拘守程朱门户的通达态度。他曾追随他的老师吴澄在朱学中吸收陆学的若干成份的主张和实践。吴澄是朱熹的三传嫡系弟子,他对陆九渊心学采取吸收纳取的主张虽然遭到北方理学派别的打击,却有深远意义,影响到明代的心学派别。虞集也是直承朱门的人物,但他对主“功利之说”的薛季宣(字士龙)和叶适(字正则)也有所肯定,所谓“永嘉诸贤,若季宣之奇博而有得于经,正则之明丽而不失其正。”与朱熹反对事功即功利之学的言论大异其趣。元代科举考试中的“明经”“经疑”科目都从《大学》、《论语》、《孟子》和《中庸》中出题,采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如果加试“经义”,则各选一经,如选《诗经》,即以朱熹所注《诗集传》为准绳。
文摘 六、《古诗纪》本
《古诗纪》,亦称《诗纪》、《汉魏六朝诗纪》,明冯惟讷(1513~1572,生平参《明史冯琦传》)编。该书是对汉魏六朝诗歌的第一次系统的整理,采摭繁富,编排得宜,具有开创之功,收入《四库全书》。江淹文集的整理本系统正是由此本发展而来。
本人在南京图书馆见此书的胶卷,其中梁诗部分收入江淹诗二卷,依次是乐府、诗。另外,在“齐诗”部分收入《凤凰衔书伎歌辞》等庙堂之作。在江淹诗首卷作者名后,引用了“南史本传”,又引钟嵘《诗品》评语“筋力于王微,成就于谢”和陈绎曾《诗谱》的评语“故君子贵自立,不可随流俗也”。但未一一注明具体出处。
《古诗纪》完全打乱了宋本江淹文集的顺序,大致按内容重新归类和编排:先是与始安王等王室成员有关的,次为登临纪游、亲友酬赠,最后是杂拟与伤悼之作。可能冯氏认为骚、颂等皆非诗体,故骚体的《应谢主簿骚体》、《刘仆射东山集学骚》、《山中楚辞》五首和《草木颂》十五首、《杂三言》五首均未收入。
《古诗纪》本在宋本基础上,还参考了一些总集、类书,这一点可从其诗题小注中见之。如《古意报袁功曹》注:“《乐府》作《临秋怨别》。”《卧疾怨别刘长史》注:《艺文》作《临秋怨别》。按:《乐府》当为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的简称,经查《乐府诗集》卷三十二《相和歌辞七》收有江淹《从军行》二首,其二内容与《古意报袁功曹》一致,其一则系《杂体诗三十首》之《李都尉从军》。《艺文》为《艺文类聚》之简称,《艺文类聚》卷二九引《卧疾怨别刘长史》文,题作“临秋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