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亵渎爱情

发布时间: 2010-03-15 03:52:24 作者:

 亵渎爱情


基本信息出版社:外国文学出版社
页码:370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1月
ISBN:7501601925
条形码:978750160192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当代外国畅销小说丛书
外文书名:Profancion de Amor

内容简介 正如一位中国作家所言:男人过了四十岁,心中多有非分之想,这是人类的弱点。看来,这一弱点不仅中国人有,就连远在地球另一端的阿根廷人也不例外。正值人生旺季的菲力蒲拥有一家建筑公司和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他不安于这种循规蹈距的平静日子,渴望体验一下别样的生活。于是,决然抛妻离子而同情人结合。此举在亲朋好友中引起轩然大波,而他面对费尽千辛万苦得来的幸福和自由,却顿觉索然无味,行动上也显得畏缩和怯懦。为了成全他,性格坚强,青春勃发的情人果断地离开了他。菲力蒲绕了一个大圈子,亵渎了半个世界,最终又回到妻子身边。

作者简介 马科斯阿吉尼斯于一九三五年生于阿根廷科尔多瓦省一个犹太人家庭。他于当地医学专科学校毕业后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学习神经外科学,并专攻精神分析学。随后,又赴法国和德国深造。这期间,他发表了长篇小说《避难所:一个巴勒斯坦人的历险记》和《倒置的十字架》,后者于一九七0年获西班牙行星图书奖。阿吉尼斯一生从事医学、文化和政治活动,发表的主要文学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白痴的阴谋》、《痞子的丰功伟业》,《地狱的原型》以及短篇小说集、文学传记和政论文等共十余部。一九九五年,阿根廷作家协会为他的全部著作授荣誉大奖。
媒体推荐 前言
记得有位中国作家这样说过:男人过了四十岁,心中多有非分之想,这是人类的弱点。看来这一弱点不仅中国人有,就连远在地球另一端的阿根廷人也不例外。本书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中年人将非分之想付诸实践的故事,自然,他的实践以失败告终,从而上演了一幕“亵渎爱情”的悲剧。
《亵渎爱情》的故事从男主人公菲力蒲四十七岁时的“再生”开始。菲力蒲拥有一家建筑公司,事业蒸蒸日上;妻子卡罗丽娜温柔贤惠、富有教养,女儿已经出嫁,儿子正读大学;全家住在一处带花园和游泳池的大宅里,在外人看来,这的确是一个幸福美满、其乐融,融的家庭。然而,菲力蒲却执意要打破这种循规蹈矩的平静日子,希望过一种全新的生活,这是因为一个能给他带来激情与憧憬的女人苔丝闯入了他的生活。菲力蒲与苔丝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十年前,苔丝那双大而幽绿的眼睛,她那活泼开朗的性格,青春勃发的激情,立刻吸引了菲力蒲,为了不被诱惑又能时时欣赏到她的美丽,菲力蒲促成了苔丝与他的好友鲁文的婚姻,从此,两家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往来。但是,防线终于突破,他们两人从起初心惊胆战的偷情发展到合租一套公寓,秘密度过七年夫妻生活。然而,菲力蒲还不满足于此,他要和苔丝过一种正大光明的夫妻生活,要和她一起在大街上奔跑,在公共场所亲吻,和她共同分享每日每夜。于是,他断然离开妻子和儿女,苔丝离开鲁文,两人组成了新家庭,过起了新生活。他们的举动在亲朋好友中引起了轩然大波,而菲力蒲面对费尽千辛万苦得来的幸福和自由,却又显得那样畏缩和怯懦,他们间的爱情也不如以前那样激情如火了。一年之后,菲力蒲终于舍弃苔丝,又回到了妻子身边。
《亵渎爱情》的时代背景安排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前期,即一九七三年七月庇隆第三次出任总统,一年后庇隆病故,其夫人继任总统,至一九七六年初陆军总司令魏地拉政变上台实行
白色恐怖这一阶段。当时的阿根廷虽然党派纷争,政局不稳,但经济仍处在相对繁荣发展的时期,一些为家庭和社会的富裕生活贡献了青春和自由的中产阶级的人们,人到中年且功成名之后思念回归根本人性,渴望过一种轻物质重情趣的别样生活,几乎成为他们的共同心理。这部小说真实反映了当时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如政府更迭,军事政变,左派盛行,无政府主义泛滥以及商业投机、金融诈骗等诸多现象,但这一切只作为背景和衬托出现。全书情节是以主人公“我”的故事为主线展开,顺着“我”在爱情、婚姻、家庭、社交等方面的曲折故事而发展,对主人公思想与行动、道德与欲望、情与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做了极为深刻的描绘和剖析。
“婚外恋”本来属于私情范畴,菲力蒲起初也极力隐瞒,但最后不得不向亲朋好友坦白。这说明人既然是有社会属性的,就得与他们所在的群体保持联系,因此婚外恋者应该明白,你早晚得面对现实。你总得在与亲朋交往的过程中处理一系列矛盾,例如:你不可能既爱情人又爱妻子,还要关爱子女和朋友,因为你在爱巢里陪伴情人时,就必然冷落了妻子和儿女,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如天降甘霖般地广施“博爱”。爱情不专一就会自寻烦恼.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婚外恋者一幕幕家庭生活悲欢离合的经历,使我们对这类故事已经耳熟能详。《亵渎爱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婚外恋的洋典型,读了这部小说,我们不得不感叹,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环境里,人们的心态和情感在许多方面都是相通的。
菲力蒲移情别爱,是由于夫妻性生活不协调所致。正如他坦言的:要不是在结婚的第一周里就决定要孩子,那他们的性爱活动早就枯萎和结束了;有了孩子以后,要不是妻子为了满足丈夫的生理和健康需要,那他们的性生活也早就停止了。但他的妻子是个有尊严有教养、正直而拘谨的人,她甘愿为他做出牺牲,当她觉得应该付出时,便向他发出可以做爱的信号。她忍着痛苦和厌恶应付他,事情一完便立即去卫生间洗澡。可妻子的曲意逢迎,换来的却是丈夫的恼怒和厌弃,他认为这是欺骗,是伪装爱情,他痛恨这种在“相敬如宾”、“模范夫妻”的幌子下过着的虚假生活,希望和苔丝共度充满爱情的甜蜜日子。
然而,菲力蒲走了极端,他应该明白,生活中有点小浪漫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闹得天翻地覆,更不能伤害他人,向来伤人者必自伤,他们为此吃了苦头,由此也体会到,爱情纽带毕竟不如婚姻关系那么可靠。其实,菲力蒲以前对苔丝的渴望只是她激情勃发的个性和充满活力的肉体,一旦他们结合到一起,他发现苔丝也得做饭洗衣,也得精打细算过日子,她跟卡罗丽娜没有什么两样。而面对家人和朋友的非难,尤其是姨妈不惜使用巫术魔法逼他就范时,菲力蒲显得那样束手无策,畏首畏尾。其实
 此时他已经解除了思想武装,已经暗自放弃了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加之他与卡罗丽娜的分离,反倒使他对妻子有了重新审视的机会,他开始反省自己过去对妻子的冷漠和忽视,心中隐隐,希望卡罗丽娜能召唤他回去,希望苔丝能主动离他而去,甚至希望苔丝死掉。妻子的旧病复发使他有了一个借口,他可以欺骗自己,好像这一切都是为了妻子,其实他心里明白,他失败了。苔丝果断地离开了他,菲力蒲绕了一个大圈子,亵渎了半个世
界,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
时而躁动不安,时而心灰意冷,是二十世纪后期阿根廷人的普遍心态。《亵渎爱情》中的惟一一首诗可以为证:
万物皆有生,
终归末日临;
漩涡团团转,
生活即坟茔。
这是历经种种磨难(经济危机、政局动乱、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之后,看破红尘的普遍心境。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活着没有意思”。菲力蒲当然用不着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发愁,恰恰相反,在物质方面他是住豪宅驾豪车的“款爷”,他衣着高雅,气度不凡;可在精神方面,无论是因性欲冲动而烦躁还是因为情场失意而灰心,都表明他的空虚、软弱和阴暗的心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危机。菲力蒲就是这一危机的代表人物。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态度是矛盾的,既有谅解,也有鞭挞,其真正意义在于通过他来揭示婚外恋者的心理矛盾。
反之,苔丝则是个性格坚强,有着美好精神追求的角色。她敢爱敢恨,与菲力蒲的优柔寡断形成鲜明对照,她与特务头子的唇枪舌剑,充分显示了她坚持真理、不畏强权的斗争精神。就是在与菲力蒲之间出现感情裂痕时,她也同样表现得果敢、坚强,当机立断地做出了分手的决定。一个弱女子敢有对社会和人生的如此担当,表明她有觉悟、信仰和精神追求。这是一个极富“亮点”的人物,读者不仅可以看到她温柔美丽,大胆热烈地追求爱情的一面,更可以看到她性格坚强、敢于面对邪恶势力的一面,这实在是个可爱又可敬的女性,可惜的是菲力蒲没有真正进入到她的精神世界里去。这一层精神隔膜是意味深长的:消极颓废与积极向上是水火不容的。她和菲力蒲的分歧从根本上说,也是在精神层面的,坚强的她不可能永远迁就懦弱的菲力蒲。她和他的分道扬镳是不可避免的。作者安排这样一个弱女子担负弘扬正气的角色是颇具匠心的。一个在婚姻上三次失败的女子,并没有心灰意冷,而是仍然在追求和向往纯真的爱情。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感情上的挫折并没有挫败她的热情、她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她的信条是:活着,坚强地活着,更要有尊严地活着!这就是积极追求,奋发向上的精神。从这个角度理解苔丝,我们可以得到更多启发和鼓舞。
《亵渎爱情》是一部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品的总体构思和布局都很明确。小说分三部,第一部谈往事,即陈述他如何与苔丝相识相爱并秘密同居这一时期;第二部是现状,即他如何抛妻离子,和苔丝组成家庭;第三部也是现状,所占篇幅很小,写他如何拿着一年前出走时的同一个手提箱回到卡罗丽娜面前以后的事。
小说第一部是回忆过去,因此,回忆中的回忆文字和内心独白全置于括号之内,社会新闻则使用变体字,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如菲力蒲单独去见苔丝时,他脑子里便浮现出第一次找妓女时的情景,他同苔丝每说一句话或看到苔丝的衣着和每一个举动,头脑中便回忆起那个妓女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举动,这样的两相对照,既激起了菲力蒲对苔丝的渴望,也更能暴露菲力蒲的内心活动。社会新闻的插入,并不分时间和场合,如在菲力蒲和苔丝为他们的“暂时分离”苦不堪言,正打算重燃欲火时,突然插入画外音:“一九七六年三月二十四日,三军首脑执政委员会上台,开始了所谓的国家改组进程。”这种看似与行文无关的画外音,意在点明当时的时间和政治形势。括号内文字的运用和变体字的随时插入,看似生硬凌乱,实则拙中见巧,它省去了惯 常的大篇环境描写,而是把故事背景浓缩为一句话或一条新闻。
第二部和第三部系叙写现状,其中对梦境和幻觉的运用,烘 托出一种亦真亦幻的氛围,更能加深读者对主人公的自责反省 和恐惧心理的感知和认识。此外,由于作者是医学博士和心理学专家,因而他对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性行为的描写显得更为深刻和直率。
本书作者马科斯阿吉尼斯于一九三五年生于阿根廷科尔多瓦省,青年时代接受过良好而全面的教育。学习过医学、精神分析学、文学艺术和历史,获医学博士学位,并任国际精神分析学总会教学分会理事。阿吉尼斯于一九六三年发表第一部作品,从此走上文学创作道路。迄今为止他出版的主要作品有传记《迈蒙尼德》和《永恒的战斗》,散文《写作的价值》和《小说《国》,长篇小说《魔鬼大合唱》、《白痴的阴谋》、《亵渎爱情》和《痞子的丰功伟业》以及《阿吉尼斯短篇小说集》等。
由于阿吉尼斯对伊比利亚美洲语言和文化的巩固与加强所做的贡献,埃菲社授予他年度银质奖章,法国政府于一九八八年授予他“文艺骑士”称号,一九九五年,阿根廷作家协会授予他的全部著作荣誉大奖。在阿根廷,阿吉尼斯已成为少数几个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他拥有一个精心收藏其作品、反复阅读其作品并热切期待其新作问世的庞大读者群。
《亵渎爱情》出版于一九九七年(稍后即拍成电影),是作者的最新力作,也是其作品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部。我们希望这部小说也能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胡真才
二OO二年二月
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
文摘 书摘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就是苔丝。我就是为她而来的。推动我重生的力量来自种种希望和幻想。来自渴望。苔丝是朝霞和晨曲,是芬芳的兰草,是絮絮的涛声,是沁人心脾的树林。
她给我送来氧气,送来欢笑,送来激情。她就是柔情蜜意的摇篮曲。她会给我带来性爱高潮的震撼。她是宁静的梦。她是阳光明媚的中午。她令人联想到晚霞。她是生命,因为仿佛神话中
的金库,她蕴藏着无数令人惊喜的珍宝。因为拥有她时,我感到惬意;她不在我身边时,我便焦躁不安。
这可不是少男少女的初恋。绝对不是。或许也是初恋,嗨,这有什么关系呢!无论贴什么样的标签都会抹去爱情的魅力,都会把爱情的迷人之处压缩为冷冰冰的化学方程式。
我的亲戚朋友们肯定会试图弄明白我出了什么怪事。因为我重新恋爱的消息会像发生什么怪事那样轰然作响。其轰动效应不下于巨大的陨石落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市中心;或者是一
个火星人降落在科学院。女人们会像猴子一样地尖叫;男人们会吓得目瞪口呆。他们会喊道:“什么?什么?怎么回事?为什么?为什么?不可能!不可能!”
如果这是在我认识苔丝之前,我也会像他们一样愚蠢地尖叫:“这不可能!”他们会口燥舌干地争论不休。但是,徒劳无益。他们找不到答案。他们了解的那个菲力蒲(我的名字)、顺从而无聊地虚度了四十七个春秋的菲力蒲,与这种“跳崖”事件不能吻合。他们会一遍又一遍地说:“这简直就是飞身跳崖!”我已经听到他们在这样议论了。他们会对我的损失做出估价:妻离子散。离开了像卡罗丽娜这样忠实、有教养、出类拔萃的善良伴侣,她给我生下一个女儿(名叫玛丽亚埃莱娜,已经出嫁)和一个儿子(名叫路易斯,正在大学里攻读工程学,有些问题喜欢跟我争论,但是敬重我)。他们说,我的损失巨大,这是肯定的。除了妻离子散,还要加上亲朋们的愤怒。我的形象受损。我的名声受损。
古希腊的竞技者们就是这样锻炼肌肉灵活性的;古安第斯文明中的送信人就是这样保持健壮体魄的。我走进空气新鲜的体育馆,那里备有篮球场,墙上有结实的木棍,两端有单杠和双
杠。馆内有两名男子和三位女士,在不同的距离上慢跑。此外,还有十几个人席地而坐,或者靠在墙上。我身后,门又开了。在几分钟的时间里,陆续有人走进来。我好像一个旅游者面对异国风情,东张西望地看看人们的身体、面孔和服装。女士们的网眼运动衫——有黑色的,紫色的,麦黄色的,玫瑰红色的——描绘出了她们的种种线条;
……
读书人网 >言情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