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后三国风云(下):血酬游戏

发布时间: 2010-03-15 06:13:38 作者:

 后三国风云(下):血酬游戏


基本信息出版社: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教育出版社
页码:27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33653149/9787533653149
条形码:978753365314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磨铁文化,磨铁图书

内容简介 《后三国风云(下):血酬游戏》讲述了公元534年,北朝的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与南朝的梁三国鼎立。随后,东魏被北齐高洋所篡,西魏为北周宇文家族继承,梁朝也经侯景之乱后被陈霸先所取。新成立的三国,开始了新一轮的互相攻伐。公元577年,北周在宇文邕的带领下攻灭北齐,随即却被外戚杨坚窃取,最终隋朝于公元589年消灭陈朝,三国归隋。
前三国上承秦汉,后三国开启隋唐。在这场政权与江山的争夺中,我们看到了以流血与死亡的风险所换得的血酬。在这种暴力掠夺,暴力抢劫的血酬中,有人长袖善舞,巧取果实,有人付出生命,却一无所有。
在历史的真相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思考——什么是最有力的,来自于人心的征服?完美无双的君王,唯一的一根软肋在哪里?怎样在矛盾中抉择,直指胜与负?
这段以血为代价的后三国风云,是每一个看中国历史的人,都跳不过击的一页!
作者简介 赵王,原名赵波。 江南人,与书结缘。编书养家糊口,写书娱人悦己,读书磨时度日。
媒体推荐 全书文笔流畅,风格鲜明,叙事时娓娓道来,评论时犀利深刻。在他的笔下,高欢、宇文泰、萧衍、侯景这些尘封于历史中的名字重又清晰起来,那些丝毫不逊于前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谋臣武将无不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于是我们看到了“功过曹孟,祸比董卓”的绝世枭雄尔朱荣;
于是我们看到了“千军万马避白袍”的千古一将陈庆之;
我们看到了挟北魏天子号令天下的高欢,也看到了稳踞关中最终平灭宿敌的宇文泰;
我们看到了奋守玉璧孤城的韦孝宽,也看到了入阵破敌的兰陵王……
百分百好书!
编辑推荐 《后三国风云(下):血酬游戏》是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1)血酬理论是最犀利的剖析历史的一刀!
(2)《后三国风云》是比肩吴思的《潜规则》、《血酬定律》的一个经典读本!
(3)一部讲述中国历史上最乱年代的生存哲学,与付遥的《猎天下》相呼应!

专业书评 (1)是什么让我们的社稷在遭受游牧民族无数次的冲击后,却能岿然不动,而不像其他的帝国会荡然无存?是什么让我们的国家经历三百年的分裂之后能天下大统,四海归一呢?是什么让我们的民族在经历三百年的剧痛之后能百废俱兴,孕育出隋唐的赫赫大业呢?
读完赵王的后三国,心中一篇豁然。
——赫连勃勃大王(历史写作狂人)
(2)南北朝的三国鼎立,真是一个彪悍而又梦幻、神秘而又朦胧的年代!看赵王文字,彷佛又回到儿时看三国连环画的年月,情不自禁沉醉在那些慷慨激昂、金戈铁马的英雄传奇之中。
——烟霞徐客
(3)赵王酣畅淋漓的全新笔法,挥就让人屏息凝神、叹为观止的南北朝全景画卷。
——王者觉仁
(4)难得好文,需要细细解读之精品。难得叙事毫不拖泥带水,又构架清晰,难得无狂热热和民族偏见,让人从历史是谎言和历史无用论的绝望中看到了希望。
——黛色山烟
目录
1.自我得之,自我失之——萧衍的冰火两重天
2.疯狂的冒险——八百贼兵的起家史 
3.决战台城——是希望让人绝望
4.水深火热——南朝繁华终似水 
5.湘东一目——萧家兄弟相残   
6.为他人作嫁衣裳——西魏的狼子野心
7.像我一样疯狂——高洋的颠倒人生 
8.兄终弟及——北齐和北周的兄弟皇帝们 
9战端再起——周齐鏖战
10.隐忍十二年——宇文邕的横空出世 
11. 南方的坚守——陈霸先的出场 
12 新王朝的降临——陈朝的艰难崛起 
13.及时行乐——无愁天子的幸福生活  
14. 一笑相倾国便亡—高纬的荒唐战事 
15已报周师入晋阳——东西合璧  
16唾手可得——得天下无易如杨坚者   
17三国一统——盛世呼之欲出
……
文摘 一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萧衍的冰火两重天
书香世家
先让跛子侯景在慕容绍宗的追击下抱头鼠窜一番,我们把目光拉回到南边,去了解了解梁武帝萧衍这老头。
先前,我似乎说了萧衍很多坏话,诸如他昏庸无能,导致陈庆之因无援而败北;他三次任人唯亲,使十数万大军毁于一旦。其实,这只是他人性中阴暗的一面,而且是在晚年更加凸显而已。
我们先来看看梁武帝执政的时期——南朝(依次为宋、齐、梁、陈),那是一个“君君臣臣”观念靠边站的特殊年代,宫廷政变频发,改朝换代如同儿戏。在萧衍执政前,宋、齐两代死于非命的皇帝便有九个之多,比如,宋少帝刘义符为大臣所杀,理由只是调皮过头,没有人君之相;而大名鼎鼎的宋文帝刘义隆是被儿子砍死的;宋前废帝刘子业是被叔叔废掉的;宋后废帝刘昱和宋顺帝刘是被权臣萧道成收拾的。刘宋王朝八个正牌皇帝里得以善终的只有三个。而接下来的萧齐王朝更是短命,头尾只有二十四年,七个皇帝里也只有三人善终。
在南北朝,拳头便是真理,只要你力气大,当皇帝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像刘汉、赵宋、朱明那些观念正统的王朝,你辛辛苦苦爬上来了,可底下的那些方孝孺们都会活活把你气死。
可见作为宋、齐王朝的接盘手,萧衍四周的环境是很险恶的,若是一直昏庸如此,应该老早被居心叵测的手下砍了头了。在南朝的二十四个皇帝里,梁武帝的执政时间是最长的,头尾达四十八年之久,接近占了整个南朝的三分之一。这虽然得归功于萧老头顽强的生命力,他活了八十六岁,在中国所有皇帝里荣居第二——比“十全老人”乾隆少了三年。从这可以看出,梁武帝的执政能力肯定是有过人之处的。
先撇开萧衍的帝王身份,光是以个人能力来看,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几近全能;而单以个人品德来看,他的表现也近乎完美。借用我们伟大领袖赞扬白求恩的话说,萧衍就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先说说他的文学才华。当年南齐王朝竟陵王萧子良雅好文学,天下文士纷纷归附。萧衍和沈约、谢、王融、萧琛、范云、任等都是座上之客,号曰“竟陵八友”。能与谢这种连李白都敬慕不已的诗坛巨匠酬唱应和、平起平坐,萧衍的文学水平可见一斑。当了皇帝后,他的诗兴依然不减,七言诗更是写得得心应手,仿效者四起。其中以他的《东飞伯劳歌》最为著名: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法艳照里闾。
南窗北牖挂明光,幄帷绮帐脂粉香。

……
后记 这世上有哪种文明,既历史悠久,又从未断裂?
古巴比伦?不是,它早已灭绝!古埃及、古印度?也不是,土地虽还是那片土地,可早已物是人非了。在这地球上,只有一个答案:华夏文明。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最值得骄傲的。因为,你去读几千年前的文章,会毫无隔阂;要是孔丘还活着,你也可以和他随意交谈,除了他的鲁国口音会给你带来点障碍。
难道是华夏民族的运气特别好,从未遭受过大的劫难?并非如此。
中华文明也有过数次灭顶之灾,比如宋亡于元,明毁于清时,士大夫们都曾发出过“亡天下”的悲切之声,可后来都凤凰涅式的重生了。这两次亡于异族的劫难和五胡乱华引起的灾难相比,却只能算小巫见大巫了。
我们文明的第一次灭顶之灾,便起源于西晋时的五胡乱华。我们的文明遭受了外来野蛮民族的侵袭,到了命悬一线的地步。这一次民族融合、文明重铸的时间之漫长,融合之艰难,争斗之血腥,都让后世难以企及。这段历史也是我们俗称的“两晋南北朝”。
西晋王朝八王之乱时,匈奴、羯族、氐族、羌族、鲜卑族如潮水般涌进中原,整个黄河流域成了异族征服、屠杀华族的修罗场。而代表华族的东晋王朝则躲在江南瑟瑟发抖。这一闹,便是上百年,这便是连奴隶也做不稳的年代。
要结束各族混战的局面,要依托强有力的力量。历史选择了以暴制暴,北魏的道武帝拓跋和太武帝拓跋焘爷孙俩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混乱局面,南北朝由此拉开序幕。
要摆脱野蛮状态,则需要蛮族内部有人挺身而出,促进各族融合。结果英明君主孝文帝元宏横空出世,主动全面推行汉化,北方又回到了华夏文明的时代。 
不过,在六镇之乱后,胡化的潮流再次逆涨,北魏王朝东西两分,迎来了南北朝的三国鼎立时期。最终北周在皇帝宇文邕的带领下于公元577年攻灭北齐,但随即北周的政权被外戚杨坚所窃取,隋朝于公元589年渡过长江,轻而易举消灭陈朝,完成三国统一大业。
在接受了这近三百年血与火的洗礼后,我们的民族终于走出了这漫漫长夜,直至创造了隋唐两宋的巅峰时代。
历史的烟尘虽已遥远,可读史观世,我们近世的百年沧桑与这三百年又是何其相似:近世是我们在西方船坚炮利下的痛苦转型,那时是先祖在蛮族兵戈铁马下血与火的融合,我们民族的苦痛与那时如出一辙,而我们的入侵者也是如狼似虎,对黎明的等待同样漫长得让人绝望。
唐刚先生说从1840年开始后的这两百年是中国的历史三峡,是我们的文明艰难转型的风口浪尖时期。而华夏文明两晋南北朝的三峡之旅更是险象环生,比近世更让人绝望,从商周时代一直传承下来的中华文明随时有触礁沉没的危险。可今天我们还在历史的三峡中摸索,而我们的先祖却已穿越了这三百年的滔天巨浪。只有懂得那段历史,以此为鉴,我们才能避开眼前的层层旋涡,穿越迷雾。
更值得关注的,两晋南北朝并不只是中华文明的劫难时期,同时也是世界其他各大农耕文明的三峡时期。在那数百年里,北半球气候变冷,游牧民族纷纷南迁,自东向西向农耕文化发起冲击。在蛮族人的冲击下,各大农耕文明王朝都遍体鳞伤,整个农耕文明都受到了重创。
与汉人王朝一样,腐朽不堪的西罗马帝国也受到了严重冲击,最终倒在了蛮族的铁蹄下。罗马帝国以完全崩溃的形态结束了它的光荣岁月,欧洲重回到了日耳曼人统治下的丛林时代。罗马大帝国铸就的辉煌一去不返。
也就从此刻起,我们一直领先了西方近千年——因为我们重迎来了隋唐两宋帝国的辉煌,而西方却走入了漫长的中世纪。与西方相比,他们有他们的罗马帝国,我们有我们的秦汉王朝,两者旗鼓相当。而到了16世纪以后,他们走出了中世纪,我们还是一成不变的帝国形态,从此我们便止步不前。如今我们的确落后了。但如果我们知道我们的文明曾领先了西方上千年,我们还会为这几百年的落后如此妄自菲薄,认为我们的文明一无是处吗?
所以,了解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在今日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一样的艰难险阻前,我们穿越了迷雾,领先了西方近千年。唯有了解这段历史,我们才会真切感悟中华文明的韧性有多强,包容有多广。这才是我们建立民族自信心的最好来源,复兴中华大业才不会成为一句空文。
也正是在这三百年的乱世中,我们的民族锻炼出了极强的韧性,如同孙猴子在太上老君的香炉里锤炼出了不坏之身一般。从那以后,我们虽然经历了宋的灭亡、明的陷落,可我们文明复兴大业的自信却始终存在,从不绝望,在马下酝酿新的征服。
唯有了解这段历史,才能以古鉴今,穿越历史迷雾,走出三峡的旋涡。唯有了解这段历史,才能建立民族自信,挺起民族脊梁,才能更深切地明白是府兵制、均田制这些华夷交融的制度让我们走出了历史的沼泽,而如今对科学、民主、市场这些西方的舶来品更要大胆拿来。
让《狼图腾》宣扬的“狼血论”滚蛋去吧!若真是如此,为何面对同样的一群狼,别的民族被撕得粉碎,而我们的民族却能浴火重生?
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文明,折服、教化了那些马背民族,迅速将他们同化,让他们也成为了中华文明薪尽火传的一员。
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文明,让所有的中华儿女紧紧团聚在一块,能化干戈为玉帛,依然亲如一家。
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文明,让中华子女能坚挺脊梁,傲然面对一切强敌;是它让中华子女能痛定思痛,励精图治,终于君临天下,让万国来朝。
来吧,征服我们吧,可我们终会让你们拜服在我们的脚下。
一国之民有如此沉痛之历史,一国之民有如此雄厚文明之积淀,一国之民有如此百折不挠之精神,这个民族的伟大复兴还会遥远吗?
看哪,我们中华的赫赫伟业在世界的东方正喷薄欲出,而我们的民族就是传说中那只浴火重出的凤凰!
(此书写了两年之久,颇费周折。儿子小树也在此期间出生。将此书作为小礼物送给这个小家伙吧,当然前提是他得愿意笑纳。感谢妻儿的陪伴和付出:写东西虽不容易,可碰上家人写东西就更不容易了。)                     
赵王 2009年4月完稿于杭州
读书人网 >传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