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页码:33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9787532550425
条形码:978753255042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大学经典
内容简介 自中西文明发生碰撞以来,百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即无可避免地担负起双重使命。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脉络,已成为我们理解并提升自身要义的借镜,整理和传承中国文明的传统,更是我们实现并弘扬自身价值的根本。此二者的交汇,乃是塑造现代中国之精神品格的必由进路。《文史通义》是清朝乾、嘉时代著名学者章学诚的著作。章学诚(一七三八——一八零一)字实齐,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是著名的史学家,曾经为和州永清县和亳州编写县志和州志,又编写《湖北通志》,著有《章氏遗书》,从中选出精要部分为《文史通义》,后附《校雠通义》。《文史通义》是一部开新学术风气的著作,书中主张借古通今,所论涉及史学、文学、校雠学等多种领域,创见颇多。
目录
导读
整理说明
大梁本《文史通义》原序
卷一 内篇一
易教上
易教中
易教下
书教上
书教中
书教下
诗教上
诗教下
经解上
经解中
经解下
卷二 内篇二
原道上
原道中
原道下
原学上
原学中
原学下
博约上
博约中
博约下
言公上
言公中
言公下
卷三 内篇三
史德
史释
史注
传记
习固
朱陆
文德
文理
文集
篇卷
天喻
师说
假年
感遇
辨似
卷四 内篇四
说林
知难
释通
横通
繁称
匡谬
质性
黠陋
俗嫌
针名
砭异
砭俗
卷五 内篇五
申郑
答客问上
答客问中
答客问下
答问,
古文公式
古文十弊
浙东学术
妇学
《妇学》篇书后
诗话
卷六 外篇
方志立三书议
州县请立志科议
地志统部
《和州志皇言纪》序例
《和州志官师表》序例
《和州志选举表》序例
《和州志氏族表》序例上
《和州志氏族表》序例中
《和州志氏族表》序例下
《和州志舆地图》序例
《和州志田赋书》序例
《和州志艺文书》序例
《和州志政略》序例
《和州志列传》总论
《和州志阙访列传》序例
《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上
《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中
《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下
《和州志文征》序例
卷七 外篇二
《永清县志皇言纪》序例
《永清县志恩泽纪》序例
《永清县志职官表》序例
《永清县志选举表》序例
《永清县志士族表》序例
《永清县志舆地图》序例
《永清县志建置图》序例
《永清县志水道图》序例
《永清县志六书》例议
《永清县志政略》序例
《永清县志列传》序例
《永清县志列女列传》序例
《永清县志阙访列传》序例
《永清县志前志列传》序例
《永清县志文征》序例
《亳州志人物表》例议上
《亳州志人物表》例议中
《亳州志人物表》例议下
《亳州志掌故》例议上
《亳州志掌故》例议中
《亳州志掌故》例议下
卷八 外篇三
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
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二书
与甄秀才论《文选》义例书
修志十议
《天门县志艺文考》序艺文论附
《天门县志五行考》序
《天门县志学校考》序
与石首王明府论志例
记与戴东原论修志
报广济黄大尹论修志书
覆崔荆州书
为张吉甫司马撰《大名县志》序
为毕秋帆制府撰《常德府志》序
为毕秋帆制府撰《荆州府志》序
为毕秋帆制府撰《石首县志》序
书《武功志》后
书《朝邑志》后
书《吴郡志》后
书《姑苏志》后
书《滦志》后
书《灵寿县志》后
附录
《文史通义》版本
《文史通义评》序
……
文摘 或日:子言学术功力必兼性情,为学之方不立规矩,但令学者自认资之所近与力能勉者而施其功力,殆即王氏良知之遗意也。夫古者教学,自数于方名,诵《诗》舞《勺》,各有一定之程,不问人之资近与否,力能勉否。而子乃谓人各有能有所不能,不相强也,岂古今人有异教与?答日:今人为学,不能同于古人,非才不相及也,势使然也。自官师分而教法不合于一,学者各以己之所能私相授受,其不同者一也。且官师既分,则肄习惟资简策,道不著于器物,事不守于职业,其不同者二也。故学失所师承,六书九数,古人幼学皆已明习,而后世老师宿儒,专门名家,殚毕生精力求之,犹不能尽合于古,其不同者三也。
天时人事,今古不可强同,非人智力所能为也。然而六经大义,昭如日星,三代损益,可推百世。高明者由大略而切求,沈潜者循度数而徐达。资之近而力能勉者,人人所有,则人人可自得也,岂可执定格以相强欤!王氏“致良知”之说,即孟子之遗言也。良知日致,则固不遗功力矣。朱子欲人因所发而遂明,孟子所谓察识其端而扩充之,胥是道也。而世儒言学,辄以良知为讳,无亦惩于末流之失,而谓宗指果异于古所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