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吴娟瑜的幼儿养育学

发布时间: 2010-03-17 03:21:15 作者:

 吴娟瑜的幼儿养育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2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61346891/9787561346891
条形码:978756134689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吴娟瑜的幼儿养育学》内容为:“成长之母”吴娟瑜以互动教育法的方法告诉您换种心态做父母,换种方式教孩子,吴老师凭借深厚的心理学功底和多年主讲亲子成长课程的经验,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和情境,为父母如何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路,并就如何帮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书中的案例完全来自于作者一家的现实生活。作者语言轻松活泼,宛如讲故事一般,不仅分享大功告成的快乐、更有教育过程中难免的一波三折和挫折懊恼,读来亲切且真实可信。
作者简介 吴娟瑜,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应用社会学硕士,亲子教育专家、国际演说家、作家。20年来,致力于“家人共同成长”,将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融会贯通,在亲子教育、两性相处、沟通管理、情绪管理等领域独树一帜,享有“成长之母”的美誉。每年至少300场的演说邀约,曾受邀至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以华文或英文演说。出版著作达20余部。
媒体推荐 我坚信,只要一个家庭不放弃成长,不放弃随着小朋友快速调整脚步,那么受益的不仅仅是小朋友,身边的大人也会跟着成长,大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在互动中随之改善。
  ——吴娟瑜
娟瑜小姐以丰富的实例,生动的语言,和从事家庭咨询与沟通管理多年的经验,为忧心子女教育的父母,提供最佳的指导。她的新观念,能给人当头棒喝;她身为母亲的情怀,能给人深深的感动。
  ——刘墉 著名作家
养儿子不教,害自己全家。
养女儿不教,害别人全家。
孩子有责任,父母才能够心安理得。大地皆学问,随时可以轻松幽默地学习。本书将协助大家找到良好的途径,特为之推荐,至感荣幸。
  ——曾仕强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这是一本融汇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与创新的教育理念,却又可以让人轻松阅读的亲子教材。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书中的案例完全来自于作者一家的现实生活。作者语言轻松活泼,宛如讲故事一般,不仅分享大功告成的快乐、更有教育过程中难免的一波三折和挫折懊恼,读来亲切且真实可信。
  ——丁亚平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娟瑜老师的这本书是操作性非常强的点子集。家长们完全可以在发生“家庭战争”时查寻目录来找到解决办法。我开心地读此书的过程中,好象自己也和皮皮、皮弟共同在成长着,感谢娟瑜老师让我们这些家长和孩子们一起长大。
  ——厍寅斌 腾讯儿童频道主编
编辑推荐 《吴娟瑜的幼儿养育学》案例完全来自于作者一家的现实生活,轻松中带着成长,活泼文笔中带着专业分享。这是一本全家成长的书,它是作者全家,包括皮爷、皮嬷、皮爸、皮妈和小朋友们共同成长的记录。
《吴娟瑜的幼儿养育学》轻松中带着成长,活泼文笔中带着专业分享,读者阅读起来不会有压力,却又能在字里行间学到正确教养子女的游戏规则。
目录
找对方向教养孩子
1.孩子的听觉启发
2.孩子的情绪引导
3.孩子的饮食
4.孩子的健康
5.孩子的哭
6.孩子为什么疏离了?
7.孩子的隔代教养
8.孩子的分离安全感
9.孩子的童年经验
10.孩子说“不”的时候
11.给孩子一个正确的画面
12.孩子的人际关系
13.孩子的社交活动
14.孩子的公平对待
15.孩子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16.孩子暴力意识的转移
17.孩子需要快乐的游戏
18.孩子的冲突管理
19.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
20.孩子需要交叉学习
21.引开孩子注意力的方法
22.孩子需要弹性空间
23.孩子的宠物世界
24.孩子运动习惯的鼓励
25.孩子的自然小小教室
26.孩子的所有权教育
27.孩子的大卖场经验
28.孩子需要被了解
29.孩子的异性朋友
30.孩子的休闲生活
31.孩子的美感教育
32.孩子在怕些什么?
33.爸爸妈妈为什么不爱我了?
34.孩子闹脾气的时候
35.孩子害怕被遗弃
36.孩子不打不骂的正面管教法
37.孩子的机会教育
38.叫孩子起床的方法
39.孩子不想上学的时候
40.创造与孩子共通的话题
41.孩子每天卡通看多久?
42.孩子在幽默风趣中学习
43.孩子该学些什么?
44.孩子很乖,还是很懂事?
45.孩子的品德教育
46.孩子如何学会建立自信
47.孩子的血型教养
48.孩子需要优质性格
49.孩子的勇敢培训
50.孩子如何做事有恒心
……
序言 像我这样经常四处演说的人,可以说每周的行程常排得满满的,当初皮爸(我的第二个儿子)结婚后,我也认为他们新婚夫妇理当搬出去住,让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空间。
然而,皮妈怀孕、生产过后,本来安排要回南部娘家坐月子的小家庭,因为皮皮出生第一晚,奶水吸得不够,清晨被护士小姐发现时,已需要进入急诊室打婴儿营养剂,也就是在如此阴错阳差的情况下,大伙儿必须留在台北,接着顺理成章,小朋友就成了皮爷、皮嬷家的常客。
后来为了在三方面(皮爸、皮妈的工作上,在皮皮的照顾上,在皮爷、皮嬷的事业发展上)取得平衡,二儿子全家搬回来住,我们家成了典型的三代同堂。
两年后,我们家又欢欢喜喜地迎接皮皮的弟弟——皮弟,于是家里更热闹了。
在孩子吵吵闹闹、朝夕相处之余,难免有些挑战,有挑战,自然就会有响应,于是我决定写一写皮皮和皮弟的成长故事,作为我响应这些挑战的纪录,也作为所有碰到这类挑战的父母们的参考。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价值观,小朋友也有了不同的展现。我们的父母亲时代,使用的是比较威严式的教育方法,因此那个时代的小孩比较乖;我们当父母的时代,虽然比较开放,但仍有威严的斧痕,小孩比较open,但仍不怎么放得开;目前则是全面禁止体罚的时代,小孩更放得开,但也更调皮、更有主见。如何跟这些调皮又有主见的小朋友相处,是很多家长面临的新难题。
更何况,少子化,或独子化的时代,已悄然来临。以往跟哥哥姐姐一起长大的小孩,现在变得一个人在家,父母亲或者祖父母,每天面对着这个小王子或小公主,要怎么调适,才不让这些E时代成长的小孩能够不自我中心,又能合群相处,这又是另一个课题。
我常想——我们家碰到的问题,通常别人家一定也会碰到。既然我是一个充满好奇心也喜欢找寻人生答案的人,何不把这些童言童语,把孩子的哭泣吵闹,或大人的面红耳赤……写出来,写着、写着,写出我的心得,也写出了大人的省思。
本书部分文章曾经在信谊基金会《学前教育》杂志刊出,主笔黄美湄女士总是给我鼓励,她说她很喜欢看我写的这类文章——轻松中带着成长,活泼文笔中带着专业分享,读者阅读起来不会有压力,却又能在字里行间学到正确教养子女的游戏规则。
台北里仁书局总编辑徐少知先生,他在阅读之余也做了些增补润饰,这是要特别感谢的地方,因为身为也是小朋友长辈的他(他就是皮皮、皮弟的皮爷),在教养上用心用力,而且常用幽默、有趣的语言提供小朋友逆向思考的机会,在他耐心参与的过程中,我看到‘了隔代教养的益处。有时我笑谑皮爷:“当年你教自己儿子还没这么有耐心呢!”也常夸奖他:“做爷爷,你有100分。”从这些篇章里,各位可以看出皮爷是如何“以退为进”,或“不着痕迹”,或“四两拨千斤”地与孩子巧妙互动,同时看到长者的智慧和无怨无悔的付出。
我呢?身为小朋友的皮嬷,有点不服老,也不服输,所以一直在寻找人生突破的妙方,以至于各位读者,不论是身为年轻的爸妈,或是年长的爷爷奶奶,您一定会感到颇为安慰——原来吴老师也有教不下去的时刻,原来吴老师也有被小娃娃打败的时刻……
没错,就是这样才会真实,就是这样才让我有“峰回路转”的契机。我坚信,只要一个家庭不放弃成长,不放弃随着小朋友快速调整脚步,那么受益的不仅仅是小朋友,身边的大人也会跟着成长,大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在互动中随之改善。
这是一本全家成长的书,它是我们全家,包括皮爷、皮嬷、皮爸、皮妈和小朋友们共同成长的记录。我不敢保证我们的皮皮、皮弟将来一定比人家好,但我可以很骄傲地说:他们每天都在进步中。
好了,欢迎大家进入我们家大门,来看看幼儿养育新的一章,相信大家在阅读之余,一定会找到重新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也一定会找到教导出身心健康快乐儿童的门径。
再次感谢各位对我的支持,我们继续共同成长哦!
文摘 1孩子的听觉启发
小baby虽然不会讲话,但他的听力已然具备,他能从大人的对话中学得语言、表情和丰富的肢体语言,为他将来的沟通预作准备。
皮皮有一双骨碌骨碌转的大眼睛,和他的爸爸一样。
皮爸是我的第二个儿子,自从结婚娶了皮妈,后来皮皮又加入阵容后,日子变得更加有趣和忙碌。
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四处演说,经常受邀上电台、电视节目的人,如何做到成为皮皮贴身保姆之一?还有,又如何从实际地参与教养,对“育儿经”有了新的领悟?
让宝宝“听”表演
皮妈是一个注重孩子身心均衡发展的好妈妈,早在怀孕期间,她已经认真阅读过许多育儿书籍。当皮皮出生后,她更是身体力行地和儿子互动。比如,她常用愉悦的声音和皮皮对话,她笑得咯咯作响,让皮皮感觉到放松的情绪空间。
记得当年我带养两个儿子时,虽然也是充满爱心和关怀,但似乎少了点。从容”,我习惯去催促,我难免不耐烦。如今,见识到皮妈的耐心,我决定从头学起。
每当轮到我照顾皮皮时,我总是有说有笑,尽管当时他只是刚出生的baby,我把他当成听得懂的小娃娃,我会对他说:“你现在刚起床,你对一切充满好奇心,你听,窗外有小鸟吱吱喳喳在唱歌;你听,床边有闹钟正滴滴答答在走路。哇!好棒哦!这里有好喝的牛奶正摇摇摇——啊——又摇摇摇,喝起来一定营养、可口又快乐。”
我一边讲,又一边表演动作,再加强声效。例如讲到小鸟时,我会嘟起尖尖的嘴,发出唧唧啾啾的声音,右手还把五根指头开开合合,仿佛小鸟正开口唱歌;提到闹钟时,我就把食指左右晃动,让皮皮感觉到规律而有趣的节奏;讲到牛奶时,奶瓶早已在他面前跳舞般地靠近了。
从刚出生时的喂奶过程到如今,我从不吝于开口出声,让他感到饮食时间的有趣,同时加上各种的表演,让他更清楚“听到”的意思。
皮皮的爷爷在带他出去走的时候,会指着新鲜的事物,告诉皮皮:“这是狗狗——”“这是猫咪——”“这是照相机,——camera——”……一边引起他的好奇,一边丰富他的声音。
小baby虽然不会讲话,但他的听力已然具备,他能从大人的对话中学得语言、表情和丰富的肢体语言,为他将来的沟通预作准备。
婴儿的听各敏度接近成人
根据专家的说法,“初生婴儿遇见突然大声时所表现两手抖动及呼吸急促反射动作,即表示初生婴儿已有听觉。此种反射现象称为莫洛反射(Morareflex)。初生婴儿的听觉已相当完备,其听敏度(auditoryacuity)已接近成人。”(《教育心理学》,张春兴著
……
读书人网 >家庭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