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258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
ISBN:7301090226
条形码:978730109022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诗人思想者史作柽系列
内容简介 人只要具有一些追求的热情,学习或训练,总会对艺术或美学,得到某种程度之爱好、感动或了解的。甚至某些史家或批评家,更由于其长期之钻研、渊博之知识,更能对艺术或美学产生相当细腻的分析、说明或批评性的解释。但就此我们会认为,这样对于历史上那些真正具有代表性之艺术家、哲学家或有真正与深刻的生命密不可分之艺术本质,形成最准确而良好之导引,并将人直接地以一种深极的了解、吸收与感动,而进入于伟大的艺术世界,那也不尽然。因为对于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说,他真正的目的,绝不在于形式或画面,反之,而在于内容或生命的存在。甚至虽然从一方面来说,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确实是靠了他的创作而活下去的,但这并不足以说明创作者,一定要在作品中果有所得,才能活下去。
作者简介 史作柽,哲学思想家、诗人,兼及绘画艺术,早年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曾任教于台湾大学、台湾文化大学、台湾新竹高中,并在台湾各大学巡回演讲,在台湾师范大学举办讲座,极受欢迎。有五十多部著述,拥有广泛影响。北大出版社第一次推出台湾诗人思想家史作柽系列“未名大思想随笔”,包括《三月的哲思》、《三月后的五卷》、《九卷》、《时间中的苦索》、《塞尚艺术的哲学随想》、《伦勃朗艺术的美学内涵》、《聆听的世界》、《艺术的终极关怀》、《美感与安慰》、《形上美学》、《哲思日记》、《生命现象》、《中国哲学的智慧》、《忧郁是中国人的宗教》。
媒体推荐 书评
打通人生与艺术的界线,才使这部书出类拔萃。作为西方艺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伦勃朗的艺术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达到了一个划时代的高度。美学依赖于人类深刻的思考与细腻的经验,艺术则是基础。伦勃朗的整个艺术关注人的存在,向我们宣布:人不是神秘的解答者,人只是奔向神秘的过程者。
编辑推荐 打通人生与艺术的界线,才使这部书出类拔萃。作为西方艺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伦勃朗的艺术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达到了一个划时代的高度。美学依赖于人类深刻的思考与细腻的经验,艺术则是基础。伦勃朗的整个艺术关注人的存在,向我们宣布:人不是神秘的解答者,人只是奔向神秘的过程者。
目录
自序
一 艺术之专注性
二 对比与浑然
三 风格与人性
四 巴洛克溯源
五 伦勃朗绘画之两大特色
六 鲁本斯与伦勃朗
七 拉斐尔与光的来源
八 卡拉瓦乔之光
九 人物画之内涵
十 矫揉主义三原型
十一 空间之创造性
十二 空间与历史
十三 伦勃朗之空间造型(一)
十四 伦勃朗之空间造型(二)
十五 伦勃朗之空间造型(三)
十六 伦勃朗之空间造型(四)
十七 空间之两极性(一)
十八 空间之两极性(二)
十九 空间之三向性
二十 艺术的了解与解释
二十一 人文宗教之代言人
二十二 自画像
二十三 晚年的方法
二十四 宗教画
二十五 结语
……
序言 这本书是我《形上学方法导论》一书(即《存在的绝对与真实》)第四册《存在的时空与运动》中之一章。因为无论如何。形上学是一种相当艰深而困难的学术.所以假如我们对于人类之高深思考,与细腻的内在经验。无法达成一种深刻的了解,而茫然只以哲学而哲学之。则常不得哲学或形上学之究竟。而在今日来说.所谓高深之思考与经验之基础者,就是科学与艺术。而且我曾在大学任教,所以为了学生对于形上学学习之基础上的需要,特别写了四章有关科学与艺术之书,本书即其中之一。其他三者,即:
《塞尚艺术的哲学随想》、《科学、哲学与几何学之空间表达》、《相对论中空间观念之哲学探测》。
虽然此四者,只涉及西方,甚至连音乐、诗歌或中国艺术,也尚未包括其中,不过这样总比缺少了这方面之基础性的哲学学习,多少总有一点帮助。只是我本身并不是这方面之专家,所以写来也必是挂一漏万,百不及一,说起来这倒是令我仍有些惴惴不安罢了。
文摘 七 拉斐尔与光的来源
光之表现的问题,在西洋绘画史上,实在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因为假如懂了光的表现及其意义,实际上就等于懂了西方绘画之三分之一。此外再加上色彩及造型。那么我们对于西方绘画的了解,至少在形式上,就不会再有什么隔膜之处了。
当然第一我们先要知道光之问题,到底是怎样来的。
毫无疑问,光的问题,绝不属于古代或中世纪之绘画,换言之。它完全是文艺复兴以后,才逐渐形成的问题。至于它的长足发展,却在Mannerism、Baroque,甚至一直延伸到印象派的发生。或者于此我们也可以找出三个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来,以说明此事。而此三个代表性之人物,即卡拉瓦乔、伦勃朗及莫奈。若就一般而言,如果我们以印象派为外光法,那么伦勃朗即内光法,而卡拉瓦乔即为平面光法。由此可知。所谓光的问题,绝不是印象派之独特表现法,同时若以整个美术史来说,印象派顶多只是一种光的表现法,甚至并不一定就是光的最好表现。因为若就整体性艺术的内涵来说,达到了光之最优越表现者,并非印象派。而是伦勃朗。不过在另一方面,伦勃朗之内光法,毫无疑问,是参考自卡拉瓦乔,然后再蜕变而来。但卡拉瓦乔之平面光法,在西洋美术史上到底又具有了怎样的意义呢?
我们知道,绘画假如只讲求线条与造型,当然不会有光之表现的问题。关于这方面,我想中国绘画可以说是最好的例证。其次,绘画假如只讲求色彩或对比,那仍然只是一种明度或明暗的问题,也不一定就会形成为光之表现的问题。或者关于这方面,我们也可以在文艺复兴以前之西方绘画中,得到最好的证明。那么,于此假如我们摆开了以上这两种可能,我们就要问,到底是什么因素直接而正面地形成了作为西方绘画中心论题之光之表现的事实呢?我想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应当从文艺复兴“三大”之一的拉斐尔讲起。为什么?或者于此我们也可以再次地问,到底拉斐尔的绘画特色,和卡拉瓦乔与伦勃朗之间,又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呢?
后记 1669年伦勃朗终于在穷苦中,完成了他艺术的历程,离开了人间。当然于此我们并无须过分注重他十六年之穷苦生活,因为假如我们真正拿一个艺术家的方式。来尊重他,我们更应该认真地来探讨,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真正内涵之高度的思考与精神生活的能力。再者,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其生命过程之真正内涵,根本就不在于任何现实世界的领域之内;反之。而只在于精神性之内在生活之中。同时也正因此,当我们探讨伦勃朗之艺术内涵时,若以哲学、美学的方式来说,我很轻易地舍去了整个一般性之生活或历史的背景与线索。而只注重在三个极富哲学意义之问题的探讨上:一个是方法。一个是道德。一个是此二者交互下之历史的意义。至于方法,其所指当然不是技法,毋宁是指他方法性之绘画思想,即前面我们所言空间、光、色彩等问题。所谓道德,当然也不是指他的生活行为.而是指他内在之心性生活之谓。关于历史的意义。这一点最难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