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页码:18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811105837/9787811105834
条形码:978781110583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安徽省高职高专“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根据教育部办公厅2007年12月28日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结合当前高职教育发展和现行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生源情况而编写的,以高职高专学生作为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的对象。全书共分五编15课。每课后附有阅读与知识拓展、课后思考与实践活动,以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帮助同学们思考问题、了解自我,有效地激发周学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全韦附录了求职、创业相关网站,以帮助同学们查找相关信息与政策法规,为顺利实现就业、创业提供帮助。全书还将视角提高到关注高职高专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以期收到“授人以渔”的功效。
编辑推荐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安徽省高职高专“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
目录
绪论
一、如何认识大学生就业形势
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就业
三、如何学好这门课
第一编 关注职业发展规划职业生涯
第1课 职业及职业生涯发展
一、职业及职业的意义
二、专业学习与职业
三、大学生活与职业生涯发展
阅读与知识拓展大一看就业
第2课 职业生涯的影响因素
一、自身因素
二、职业因素
三、社会因素
四、环境因素
阅读与知识拓展职业价值观
第3课 兴趣性格能力与职业
一、兴趣与职业
二、性格与职业
三、能力与职业
阅读与知识拓展“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
第4课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一、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二、制订个人行动计划
三、积极践行生涯规划
阅读与知识拓展美好人生,始于规划
第二编 炼就专业技能拓展综合素质
第5课 提升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
一、通用技能及其提高
二、职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
三、专业技能的提高
阅读与知识拓展资格证书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金钥匙”
第6课 拓展综合素质与职业适应面
一、职业对个人素质的要求
二、提高个人素质
三、企业老总谈人才素质
阅读与知识拓展聘或不聘,综合素质是关键
第三编 调适就业心理把握求职过程
第7课 跟踪就业形势与政策
一、就业的市场意识与竞争意识
二、就业政策概述
三、人事代理制度
阅读与知识拓展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
第8课 收集与分析就业信息
一、就业信息的类别
二、就业信息的收集
三、就业信息的分析与利用
阅读与知识拓展安徽采取11项措施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第9课 简历制作与面试技巧
一、求职简历的制作
二、求职面试的礼仪
三、面试的基本类型
四、面试的说话技巧
阅读与知识拓展大学生面试20个问题及回答思路
第10课 就业求职心理及调适
一、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二、心理调适的方法
三、健康心理的培养
阅读与知识拓展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面对就业压力
第11课 劳动法规与合法权益
一、求职中常见的侵权违法行为
二、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
三、社会保险有关知识
四、求职应聘要防陷阱
阅读与知识拓展网络传销披上电子商务的外衣
第四编 积累岗位经验谋划职场发展
第12课 迈好职场生涯第一步
一、职场与职业人
二、初入职场面临的问题
三、职业发展需保持良好心态
阅读与知识拓展大学生初入职场“四忌
第13课 争取做成功的职业人
一、了解企业文化快速融入团队
二、爱岗敬业立志成才
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四、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阅读与知识拓展2009职场流行语:今天你充电了吗?
第五编 点燃创业激情书写美好人生
第14课 时代发展与自主创业
一、创业的基本知识与时代意义
二、创业精神与创业素质
三、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政策法规
四、大学生创业之路怎么走
阅读与知识拓展“送拐杖不如补钙
第15课 勇于实践创业的梦想
一、创业构想及计划的拟订
二、创业实践过程
三、大学生创业常见问题分析
阅读与知识拓展创业,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高校应届毕业生成功创业启示
附录
A 国内部分求职、创业网站
B 职业、创业相关测试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后记
……
文摘 插图:

(2)职业与社会
职业和职业活动构成了人类的社会生活,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一,通过职业劳动,生产出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础;第二,职业分工及劳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及其运行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三,职业的运动和转换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第四,职业是维持社会稳定,实现“安居乐业”的基本手段。
4.职业的产生与演变
(I)职业的产生
职业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出现的。原始氏族社会,人们只能靠采集果实、外出打猎、从事原始农业、制备食品等为生。确切地说,这些还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因为那时还没有固定从事某项专门工作的人群。
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逐步发展,人类社会发生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有重大意义的分工是畜牧业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它使一部分人长期从事打猎的实践活动或专门从事畜牧劳动,开始脱离其他劳动。第二次社会分工是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当时少数人从事手工业劳动,逐渐脱离了农牧业劳动。第三次社会分工是商人和商人阶级的产生。由于三次社会分工,便出现了人类社会最初的职业:农夫、牧人、工匠、商人等。澳大利亚经济学家费希尔1935年提出三大产业分类法:在初级阶段上,人类的生产活动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第二阶段以工业生产的发展为标志;第三阶段以服务业的发展为标志。围绕三大产业形成了许许多多的职业。
后记 职业是民生之本,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就业问题,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头等大事。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占安徽省高校的一半以上,解决好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为此,编写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特点、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材是当前的形势所需。
本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办公厅2007年12月28日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结合当前高职教育发展和现行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生源情况而编写的,以高职高专学生作为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的对象。全书共分五编15课。每课后附有阅读与知识拓展、课后思考与实践活动,以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帮助同学们思考问题、了解自我,有效地激发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全书附录了求职、创业相关网站,以帮助同学们查找相关信息与政策法规,为顺利实现就业、创业提供帮助。全书还将视角提高到关注高职高专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以期收到“授人以渔”的功效。
本书由程艺担任主编,杨德林、储克森担任副主编。编写的具体分工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储克森(绪论、第1课、10课、11课)、刘艺(第12课、13课),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莉莉(第8课、9课),安徽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林莉(第14课、15课),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陶新南(第2课、3课、4课),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王利民(第5课、6课),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易成(第7课)。全书由储克森统稿。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对教材的编写大纲及初稿进行了充分讨论并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在此全体编写人员谨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亓四华院长、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郑光贵副院长、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袁龙喜副书记审阅了书稿的最后一稿,也在此一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