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页码:11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105088812
条形码:978710508881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
内容简介 《瑶族《过山榜》选编》内容简介: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记录了中国55个少数民族从起源至21世纪初的历史发展进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荟萃了大量原始的、鲜活的、极其珍贵的资料,是一部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大型综合性丛书,是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出版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为了摸清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状况,抢救行将消失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1953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民族识别调查,1956年又开始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编辑推荐 《瑶族《过山榜》选编》: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五,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本)。
目录
过山榜
南京平主敕下古榜文
过山榜文
榜文
评王券牒
评王券牒
评皇券牒
盘王券牒
平王券牒
过山榜
评皇券牒
十二姓(瑶)人来路祖途
评王券牒源远流长
评皇券牒
平王券牒
过山图
万福攸同兰桂腾芳
过山牒
(瑶)人出世根底
过山榜
评皇券牒
立置十二姓瑶民过山榜文书存照
评王券牒
评王券牒
过山榜
平王胜[牒]榜文给照(印)
过山照
评王券牒书传为记
评皇券牒
桂北瑶族榜文
千家洞木本水源
计开千家洞路引
世代流传祖居来历书
千家洞古本书
千家洞
附录有关“盘瓠”的史料摘抄
后记
修订后记
……
序言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记录了中国55个少数民族从起源至21世纪初的历史发展进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荟萃了大量原始的、鲜活的、极其珍贵的资料,是一部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大型综合性丛书,是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出版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为了摸清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状况,抢救行将消失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1953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民族识别调查,1956年又开始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在三次大规模的系统调查的基础上,中央民委从1958年开始组织编写《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三种丛书。“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央民委机构撤销,此项工作被迫中断。1978年国家恢复民族工作机构,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改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1979年,国家民委决定继续组织编写以上三种丛书,并增加编写《中国少数民族》和《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两种丛书,定名为《民族问题五种丛书》。《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的编辑出版列入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的重点科研项目。
《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共计402本,一亿多字,该项目自1958年启动至1991年基本完成,历时30多年,涉及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及中央有关单位400多个编写组,1760多人参与,分别由全国30多家出版社出版。纵观历史,像这样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编辑出版介绍各个少数民族的丛书在中国前所未有;横看世界,像这样由政府部门组织为国内各少数民族著书立说实属罕见。
文摘 插图:

榜文
出榜为号
系前时,上界先置长脚人民,吃贩(败)泥土,洪水淹绝;又置中界人民,吃败木叶,洪水厌(淹)绝。前石壁王造天开地,伏羲置造横眼人民,盘古置田地衫裙。盘古子孙,拔座青山斗(陡)岭,牵牛不上,打马不行,白(百)鸟飞不过,居—r(瑶)人,安生落业。开宝准评王敕言,付为(以)太子人孙,小名盘皇,评皇随代二年五月十三日,给文牒一道。牒下各处山(瑶)收费(执),永日凭代为照者。
先被(辈)国围评王,战国纵横,评王朝内龙犬言问,朝内臣及大将军,朝内何臣为计收得紫王,圣赐二宫女与臣为妻,更被朝内。龙犬言问,朝内臣及将军。启我朝无人计收得紫王。可殿前龙犬言人语,小名盘护(瓠),国平分。朝内诸臣及大得(将)平(军),隆赤才交龙犬也,的(即)领。龙犬悦龙奏报,立时身入水过海。护(瓠)启告王昌六收。紫王以(一)见龙犬,心欢喜,说:平王无道,败国亡家,入水过海,去(以)我作主。大海(龙犬)去到紫王殿上,紫王每日引龙犬游宫,内(畜)有猛虎之威,且得国界安宁,便将二宫女。国内诸臣尽起。身斑点,初生在东海龙王家。刘思、刘弟称是毒先泥,不养女与他为妻。此犬五色,觅将归家里(养]活看待,有一般(斑)毛。自别评王,知是贤物,降敕收归朝内宗(宫)殿。徒被(遇)紫王饮醉,龙犬口咬开,口咬吃一边不放。龙犬记都(得),干泥里居藏。上放龙犬,有猛虎之威。立时置酒杀生(牲),广排宴会,三日三夜,庆贺国界安宁。会诸臣以(食)罢。
后记 瑶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现有1402600多人。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等省(区)的边远山区。长期以来,瑶族人民主要从事农林业,以种植玉米、粟、麦、豆、薯、芋和经营各种林、副产品为生。由于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加上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瑶族人民被迫在深山老林中不断迁徙流动,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有“过山瑶”之称。
在这些称之为“过山瑶”的瑶族中,长期以来流传和珍藏着一种汉文文书,名为“过山榜”,或日“评王券牒”、“过山照”等。这些文书虽然名称各异,文体不一,长短也不相同,但基本上都包括了关于民族起源的龙犬盘瓠传说,瑶族的迁徙,姓氏来源以及瑶族人民开发山区享有的种种权力等内容。有的《过山榜》文后还附有本地历史事件的记载和姓氏宗支谱系。长期以来,瑶族人民在捍卫民族生存、反对官家豪富压迫、剥削的斗争中,把《过山榜》作为争取民族平等、维护民族权利的凭证,在瑶族民间曾广为流传。因此,这些文书对研究瑶族历史、瑶族的迁徙以及瑶族人民在开发祖国南方山区方面的贡献,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访问团、各省(区)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调查组等,将瑶族民间珍藏的《过山榜》搜集起来,抢救了瑶族民间珍贵的历史文献。1981年6月,在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召集的有关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协调会议上,为了抢救少数民族文献资料,推动民族研究工作,确定正式编辑、出版瑶族《过山榜》,并由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湖南省民族研究所、广西民族研究所承担编辑整理任务。会议以后,我们即着手汇集资料。这次出版的《瑶族(过山榜)选编》,集中了广西、湖南、广东、北京等地有关单位珍藏的《过山榜》资料,并进行了编选、标点、整理工作,以供民族研究工作者参考。
《过山榜》是瑶族民间流传的文书,由于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在辗转传抄过程中又多有错讹,文理不通顺,汉字瑶音以及自造的字均不少。为了向民族研究工作者提供《过山榜》的原始资料,在整理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持原貌,只对明显的错别字以及带有侮辱性的称谓用()加以校正;对阙漏字用[]加以补充;对脱漏之处用[……]表示;对明显的缺字用口代替;对意思不明确的字、句用(?)表示;对汉字瑶音的字句加注说明;繁体字则尽量改为简体字。尽管我们在整理过程中,做了一定的标点、校正工作,但为保持原貌。又不便大加删节。这本《瑶族(过山榜)选编》的出版,如能在抢救少数民族文献资料,促进民族研究工作的开展方面,起到一些作用,就算是达到了整理出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