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华佗神医妙方治百病

发布时间: 2010-03-17 05:44:27 作者:

 华佗神医妙方治百病


基本信息出版社:延边人民出版社
页码:32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9787806985526
条形码:978780698552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医古籍丛书

内容简介 《华佗神医妙方治百病》讲述了: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我国一项民族文化遗产。它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内容,孕育着很多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新理论、新学说的胚胎和萌芽,正是这些宝贵精髓,赋予了它强大的生命活力。
编辑推荐 《华佗神医妙方治百病》:华佗医疗妙方49种、华佗临床各症验方70种、华佗临症妙方28种、华佗家传秘方965种、华佗急救妙方54种、华佗治奇症异方38种、华佗家畜疾患偏方37种、华佗制炼诸药妙方10种。
目录
第一部分 神医华佗妙方真本
华佗论病理妙方
论人法与天地
论阴大要
论生成
论阳厥
论阴厥
论阴阳痞格
论寒热
论虚实大要
论上下不宁
论脉要
论五色脉
论脉病外内证诀
论生死大要
论病有灾怪
论水法
论火法
论风中有五生五死
论积聚瘕杂虫
论劳伤
论传尸
论肝脏
论心脏
论率脾
论肺脏
论肾脏
论胆虚
论小肠
论胃
论大肠
论膀胱
论三焦
论痹
论气痹
论血痹
论肉痹
论筋痹
论骨痹
论治中风偏枯之法
论五疔状候
论痈疮
论脚弱状候不同
论水肿生死脉证
论淋沥小便不利
论古今药饵得失
论三痞
论各种疗治宜因病而施
论诊杂病必死脉候
论察声色形证决死法

第二部分 华佗祖籍临床各症验方
高血脂症
心律失常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冠心病
心肌梗死
高血压病
病毒性心肌炎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肺炎
慢性胃炎
肝硬化
胆囊炎
胆石症
慢性结肠炎
慢性腹泻
便秘
再生障碍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中风后遗症
癫痫
偏头痛
面神经炎
老年性痴呆
男性不育症
流行性感冒
病毒性肝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细菌性痢疾
糖尿病
肥胖症
男性性功能障碍
先兆流产
胎位异常
产后缺乳
产后恶露不绝
阴道炎
月经不调
不孕症
百日咳
厌食
婴幼儿腹泻
遗尿症
小儿多动症
急性乳腺炎
烧伤
痤疮
股癣
手足癣
湿疹
酒渣鼻
脱发
黄褐斑
白癜风
颈椎病
急性腰扭伤
足跟痛
扭挫伤
骨折
脑瘤
鼻咽癌
肺癌
食管癌
胃癌
大肠癌
乳腺癌
子宫颈癌
白血病

第三部分 神医华佗临症妙方
华佗治头痛身热
华佗治肢烦口干
华佗治牙痛
华佗治死胎
华佗治矢镞入骨
华佗治膝疮
华佗治湿浊上升
华佗治寒热
华佗治腹痛脾腐
华佗治脚病
华佗治酒毒
华佗治虚损
华佗治胃管
华佗治婴儿下痢
华佗治虿螫
华佗治急症
华佗治头风
华佗治血郁
华佗治病笃
华佗治咽塞
华佗治内疽
华佗治欲产不通
华佗治咳嗽
华佗治血脉诸病
华佗治腹背诸疾
华佗治脏腑痈疡
华佗治精神衰颓
华佗治发白

第四部分 华佗家传秘方
华佗麻沸散秘方
华佗琼酥散秘方
华佗整骨麻药秘方
华佗外敷麻药秘方
华佗解麻药秘方
华佗神膏
华佗接骨秘方
华佗愈风秘方
华佗通便秘方
华佗灌肠秘方
华佗利小便秘方
华佗按摩神术
华佗曼应圆秘方
华佗交藤丸秘方
华佗补心丹秘方
华佗明目丹秘方
华佗醉仙丹秘方
华佗五胜散秘方
华佗荜拨散秘方
华佗绛血丹秘方
华佗碧雪丹秘方
华佗白龙散秘方
华佗皂角散秘方
华佗内科秘方
华佗治伤寒初起秘方
华佗治伤寒不汗秘方
华佗治伤寒谵语秘方
华佗治伤寒发狂秘方
华佗治伤寒结胸秘方
华佗治伤寒发斑秘方
华佗治伤寒发黄秘方
华佗治伤寒中风秘方
华佗治伤寒吐血秘方
华佗治伤寒下血秘方
华佗治伤寒衄血秘方
华佗治伤寒烦渴秘方
华佗治伤寒食积秘方
华佗治伤寒咳嗽秘方
华佗治伤寒目翳秘方
华佗治伤寒口疮秘方
华佗治伤肢痛秘方
华佗治伤寒虚赢秘方
华佗治伤寒不眠秘方
华佗治伤寒小便下利秘方
华佗治伤寒下痢秘方
华佗治伤寒头痛秘方
华佗治伤寒喉痛秘方
华佗治伤寒舌出秘方
华佗治伤寒气喘秘方
华佗治伤寒便秘秘方
华佗治伤寒呃逆秘方
华佗治伤寒呕哕秘方
华佗治伤寒厥逆秘方
华佗治伤寒搐搦秘方
华佗治伤寒胁痛秘方
华佗治伤寒血结秘方
华佗治伤寒腹胀秘方
华佗治伤寒中寒秘方
华佗治阴症伤寒秘方
华佗治伤寒阴阳易秘方
华佗治伤寒劳复秘方
华佗治伤寒食复秘方
华佗治伤寒百合病秘方
华佗治中风秘方
华佗治中风口噤秘方
华佗治中风口Z秘方
华佗治中风失音秘方
华佗治中风不语秘方
华佗治中风舌强秘方
华佗治中风痰厥秘方
华佗治中风痰壅秘方
华佗治中风气厥秘方
华佗治中风发热秘方
华佗治中风掣痛秘方
华佗治中风腹痛秘方
华佗治中风角弓反张秘方
华佗治中风口眼Z斜秘方
华佗治中风颈项直硬秘方
华佗治中风手足不遂秘方
华佗治中风半身不遂秘方
华佗治五癫秘方
华佗治风癫秘方
华佗治羊痫风秘方
华佗治发狂秘方
华佗治痴呆秘方
华佗治花癫秘方
华佗治牛马癫秘方
华佗治五邪秘方
华佗治尸厥秘方
华佗治见鬼卒倒秘方
华佗治男女风邪秘方
华佗治中贼风秘方
华佗治历节风秘方
华佗治白虎风秘方
华佗治鬼箭风秘方
华佗治骨软风秘方
华佗治鹤膝风秘方
华佗治鹤掌风秘方
华佗治鸡爪风秘方
华佗治大麻风秘方
华佗治大疠风秘方
华佗治走游风秘方
华佗治绣球风秘方
华佗治疬疡风秘方
华佗治白癜风秘方
华佗治白风秘方
……

第五部分 华佗急救妙方
第六部分 华佗治奇症异方
第七部分 华佗家畜疾患偏方
第八部分 华佗制炼诸药妙方
第九部分 华佗养生服饵法妙方
……
序言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我国一项民族文化遗产。它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内容;孕育着很多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新理论、新学说的胚胎和萌芽,正是这些宝贵精髓,赋予了它强大的生命活力。
中医药学在中国历史悠久,中医学在发展过程中,融会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之诸多因素,集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于一身,其独特理论之博大精深,其临床经验之丰富多彩,在世界传统医学中是举世无双的。自1982年国家《宪法》写入“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之后,1991年我国又将“中西医并重”作为新时期卫生工作总方针之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一次明确指出要“中西医并重”、“扶植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在法律上和政策角度赋予中医合法的地位。2006年2月中国文化部公布第一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申请项目,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在与疾病做斗争的漫长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原创性学科名列其中。
在亚洲,新加坡的中医药有悠久历史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有中医医疗机构30余家,中药店开设的中医诊室有1000余家。马来西亚经营中药的店铺约3000余家,有中医师工会会员800余人,多数开店兼诊病,以祖传药店为多。据统计,目前日本从事汉方医学为主的人员有1.5万人左右,从事针灸推拿的医务人员约10万,从事汉方医药研究人员近3万。有汉方医学专业研究机构10多个,有44所公立或私立的药科大学或医科大学的药学部也都建立了专门的生药研究部门,还有20余所综合性大学设有汉方医学研究组织。
在欧洲,中国传统医学最近在欧洲获得重大突破,由于医疗效果显著,保险业者开始将针灸治疗纳入保险范围;同时经过中医业者的奋斗不懈,欧洲联盟也成立了中国医学联盟。近十年来,中医药在英国的发展甚为迅速,并成为欧共体的第三大中草药市场。中草药、针灸等各种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英国蓬勃兴起,现每年大约有250万英国人采用顺势、中草药、按摩、正骨和针灸疗法,支付医药费用多达9000万英镑。英国现有中药店350余家,60%的中草药从中国进口,英国每年进口药材品达1200余种,其中60%是从中国进口,英国每年进口药材量达8000万美元,在欧洲名列前茅。在德国,据一份数据显示,大约有5万个医生从事中医,并且每年有将近200万个患者接受中医的治疗。
文摘 论虚实大要
病有脏虚脏实,腑虚腑实,上虚下实,下虚上实,状各不同,宜探消息。肠鸣气走,足冷手寒,食不入胃,吐逆无时,皮毛憔悴,肌肉皱皴,耳目昏塞,语声破散,行步喘促,精神不收,此五脏之虚也。诊其脉举指而活,按之而微,看在何部,以断其脏;又按之沉小弱微短涩软濡,俱为脏虚,虚则补益,治之常情耳。饮食过多,大小便难,胸膈满闷,肢节疼痛,身体沉重,头目昏眩,唇舌肿胀,咽喉闭塞,肠中气急,皮肉不仁,暴生喘乏,偶作寒热,疮疽并举,悲喜自来,或自痿弱,或自高强,气不舒畅,血不流通,此脏之实也。诊其脉,举按俱盛者实也;又长浮数疾,洪紧弦大,俱日实也。观其在何经而断其脏,头痛目赤,皮热骨寒,手足舒缓,血气壅塞,丹瘤更生,咽喉肿痛,轻按则痛,重按则快,饮食如故,是为腑实,诊其脉浮而实大者是也。皮肤搔痒,肌肉膑胀,食饮不化,大便滑而不止,诊其脉轻按则滑,重按则平,是为腑虚,观其在何经而正其腑。胸膈痞满,头目碎痛,饮食不下,脑项昏重,咽喉不利,涕唾稠粘,诊其脉左右寸口沉结实大者,上实也。颊赤心怯,举动颤栗,语声嘶嘎,唇焦口干,喘乏无力,面少颜色,颐颔肿满,诊其左右寸脉,弱而微者上虚也。大小便难,饮食如故,腰脚沉重,如坐水中,行步艰难,气上奔冲,梦寐危险,诊其左右尺中脉,滑而涩者,下虚也。凡病人脉微涩短小,俱属下虚。
论上下不宁
凡病脾者,上下不宁,盖脾上有心之母,下有肺之子。心者血也,属阴。肺者气也,属阳。脾病则上母不宁,母不宁则阴不足,阴不足则发热。又脾病则下子不宁。子不宁则阳不足,阳不足则发寒,故脾病则血气俱不宁,血气不宁则寒热往来,无有休息,故病如疟也。盖脾者土也,心者火也,肺者金也;火生土,土生金,故日上有心母,下有肺子,脾居其中,病则如斯耳。他脏上下,皆法于此。
读书人网 >健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