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页码:16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9787802068650
条形码:978780206865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青少年
丛书名:六角丛书中外名人传记
内容简介 《孔子》讲述了:孔子(前551-前479年),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市鄹城)。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他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冠古今,为万世师表。
编辑推荐 《孔子》是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
子日:“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子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白省也。”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小贴士
“六角丛书”的由来
印张是计算图书定价的基本单位,在图书内容、开本、印张、材料和工艺相同的情况下,每个印张的基价越高,图书的定价就越高。权威机构通过调查表明,目前市场上的单色图书定价每印张在120-200元之间。“六角丛书”以每印张0.60元左右作为单色图书的基价,现已成为“高品质、低定价”图书的代名词。
为满足市场需求,光明日报出版社又陆续推出了以“高品质、低定价”为理念的双色版图书和彩色版图书,这些图书也统一纳八“六角丛书”系列。
如今,“六角丛书”已经成为光明日报出版社特色图书品牌之一。
大成至圣先师
目录
第1章 孔子早年期
一 孔门先辈
二 圣人陬邑降生
三 慈母孤身育子
四 立志推行周礼
五 谦谦君子好名声
六 遇阳虎遭难堪
七 少年初仕
八 拜师襄学琴
九 问礼于老子
十 拜于苌弘
第2章 孔子仕鲁期
一 道不同,不相为谋
二 孔子适齐
三 路遇阳虎
四 仁政治鲁显成效
五 断案有方
六 夹谷会盟凯旋归
七 孔子堕三都
八 君不正, 臣奔他乡
第3章 孔子离鲁周游列国
一 适卫的起起伏伏
二 去陈途中
三 返卫见南子
四 过宋司马桓伐伐树
五 陈蔡绝粮七日
六 楚地拜访叶公
七 楚国三隐士的嘲讽
八 再次返卫正名
九 踏上回家之路
十 回鲁的生活
第4章 孔子授徒施教(一)
一 学在官府到学移民间
二 做得“好”与做得“对”
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 清贫颜回不易志
五 与颜回谈“君子”与“仁”
六 颜回好学
七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八 曾子与“孝”
九 杀猪教妻何为诚
第5章 孔子授徒施教(二)
一 子路受教
二 闵子骞的“孝”与“德”
单衣顺母
向孔子请教
子骞辞官
三 化解颛臾之战
四 学与思相辅相成
五 君子严于律己
六 做真正的儒者
七 宰予昼寝
八 子游问孝
九 君子周急不继富
第6章 孔子晚年
一 归途作《猗兰操》
二 文献整理
《诗经》
《书》
《礼》
《乐》
《周易》
三 编撰《春秋》
四 圣人与他的学生
颜回去世
子路丧失
五 巨星的陨落
六 光浑照千古
附录孔子年表
……
序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入,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后人都尊称他为“孔夫子”、“夫子”。
孔子与儒家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几千年间的每一代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直到今天,特别是近几年掀起的国学热潮,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儒学的学习和研究中来。
孔子是一位揭示人生真谛的伟大哲人。纵观孔子的一生,他的思想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政治方面,孔子学说体系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特别强调“仁”。有人做过统计,在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中,有109处提到“仁”。可见,“仁政”学说在孔子的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何为“仁”?孔子对“仁”的解释就是爱人,具体来说,“仁”就是孝悌和忠恕。《论语》中孔子与学生多次论“孝”,孔子认为,孝悌是家庭生活中最大的事,作为君子,就应该对长辈孝(尊敬、服从、使他们感到满意),对平辈和下辈悌(友爱);而忠恕思想则是社会生活中最大的事,简单来说,就是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此外,孔子的“仁”还要求统治阶级互相友爱、互相合作。同时,要求统治阶级爱惜民力,用仁政思想治理国家,不要过度剥削人民。在孔子四年短暂的仕鲁期间,充分发挥“仁政”思想,尊敬君主,体恤百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很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和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真诚地把人当人,珍惜和爱护人的生命,从而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想境界,进而实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这是孔子的人生理想,孔子为了实现这一理想而努力了一生。
孔子的另一主要成就体现在教育方面。授徒讲学、创办私学,是孔子一生最为重大、也是他最为主要的事情,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创举。
文摘 第1章孔子早年期
一孔门先辈
孔子,这位活动在公元前6-5世纪的著名人物,留给人们的实际印象已十分微薄了,但他的思想却在几千年的文化流传中日久弥新,愈发灿烂。
孔子的先辈们原是宋国贵族,在历史上曾享有很好的名声。而查看那个时代的史书,我们还可以知道,宋又是殷代贵族的后裔。从这点上来看,孔子也是有显赫的身世背景的,只是距离孔子这一代有些遥远罢了。而对于孔门的先辈以及自己的祖籍,孔子也是十分在意与怀念的,
所以,他临终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丘也,殷人也。”可以为证。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的祖爷爷是孔防叔,而孔防叔的太爷爷即为孔父嘉,孔父嘉历任宋穆公、殇公两朝大司马,而孔父嘉的父亲正考父是宋戴公、武公、宣公三朝佐命大臣,职位皆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还是结束稍微有些枯燥的翻家谱的工作吧,总之一句话,孔子的先辈们在历史上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现在,我们来说说离孔子最近的一代人——其父叔梁纥。
孔子的父亲叫纥,字叔梁,是鲁国一个不大不小的武官,身材高大,勇猛过人,以孔武多方著称。而孔子的高大与魁梧显然是得到了老父亲的遗传。关于叔梁纥的武力,《左传》中曾两次提到他的战绩:
鲁襄公十年,晋国率领诸侯联军围攻逼阳,.叔梁纥随同鲁军参加攻城。交战时,守卫逼阳的军队挺身坚守,各诸侯联军久攻不克。
逼阳城头设有两重门,一个为晨夕开合之门,另一个为悬门,高设其上。利用这个构造的特点,逼阳人打开晨夕之门,诱惑诸侯联军进城,等联军进城之后猛然拉下悬门,想来个关门打狗。这个主意不错,因为成功率很高。但是,就在悬门落下的那个瞬间,叔梁纥识破敌军的诡计,怒喝一声,举起双臂托住了正在下落的悬门,使得几乎陷入绝境的入城将士及时撤退出来。时局一下子扭转过来,晋国惨败而归。这一举可是震惊四野啊,想想,那可是千斤重的城门啊,可见叔梁纥的力气不是一般的大哦。
鲁襄公十七年,齐国侵犯鲁国,六十多岁的叔梁纥和其他两名鲁国将领,率领三百将士,打退了齐国的侵扰。六十多岁的老将,还能如此骁勇善战,真是了不得啊。
说完叔梁纥的战绩,下面我们说说他的家庭情况。
叔梁纥的第一任夫人施氏,一连生了九个女儿,就是没有儿子;二夫人生是生了个儿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不幸的是,病足,也就是腿脚不好。按照当时的风俗讲究,病足是不能祭祀祖先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六十岁的叔梁纥续娶了第三位夫人,也就是孔子的母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