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吴佩孚传(上下)

发布时间: 2010-03-17 06:01:10 作者:

 吴佩孚传(上下)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页码:940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
ISBN:7501329982
条形码:978750132998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作者简介 男,汉族,安徽省界首市人,1933年出生,中共党员,教授。195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长期从事哲学、中国近代史、北洋系兴衰史、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军事史鼬教学与研究工作,治史的追求是史料翔实,观点创新。专著有:《一代枭雄吴佩孚大传》(上、下卷)、《北洋灵魂——徐世昌》、《徐世昌评传》(上、下卷)、《吴佩孚真传》等;主编《北洋政府简史》(上、下册),《民初北洋十大将帅真传》丛书——《袁世凯真传》、《冯国璋真传》、《段祺瑞真传》、《张作霖真传》《吴佩孚真传》《张勋真传》、《孙传芳真传》、《吴俊升真传》《徐树铮真传》《张宗昌真传》以及《北洋军阀史稿》(合)、《翰林总统——徐世昌》《瑰异总统——袁世凯》(合)等25部。研究论文有《关于袁世凯评价的几个问题》等百余篇。专著与论文共约900万字。
编辑推荐 吴佩孚是中华民国史上北洋系政治军事集团统治时期的佼佼者。他于维新运动走向高潮时以秀才的英姿投入沙场军界,并渐由偏稗荐跻将帅,位极人臣。当“九一八”国难起,他拒敌伪之诱降,以凛然不可侵犯之浩然的民族正气,斗敌折奸,保持晚节,结束了他叱咤风云而又艰难曲折、大起大落、颇具传奇神秘色彩的一生。本书吸收了近年发表和出版的论文、专著成果,力图在占有大量新资料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实事求是,用新角度、新观点分析研究这位独特的旧式军人、爱国民族将领。
目录
第一章 戎马倥偬脱颖而出
一、蓬莱少年与梦兆之说
二、投笔从戎与出色侦探
三、辛亥前后与初露峥嵘
四、袁氏称帝与吴氏人川
第二章 皖系统治北洋社会
……
文摘 书摘
1904年2月8日,日俄战争在中国境内爆发。其时,袁世凯试图利用日本
。他呈递密折,极力主张颇带倾向性的所谓“局外中立”,并被清廷派为“
办理中立各项事宜”。袁氏一是划出东北广大地区作为日俄两国的战场,供
其任意厮杀和蹂躏;二是应其日籍顾问青木(他是日驻华军事顾问、日本间
谍的开山祖)的要求,并由青木主持,拟从北洋督练公所中选拔能干得力的
青年军官,同日本情报人员秘密组成“侦探队”,赴东北替日本刺探俄战区
的俄军军事情报。
日俄战争行将爆发,一些封疆大吏纷纷致电外交部,提出助日抗俄,一
举收回东三省的建议。但朝廷还是采纳了袁世凯的“局外中立”建议,以暗
中助日达到收回东三省的目的。这就是1903年10月日本派青木与袁世凯共同
就谍报协作问题及动用马贼(冯麟阁、金万福)问题达成协议。前者已由吴佩
孚等执行,每次情报均及时供给日方。后者,袁氏表示只要在直隶省界以外
便予同意,并可秘察给予援助。此后,凡各地谍报人员每日传递总督府的情
报,袁立即出示顾问坂西少佐,坂西译日文,递交当时天津驻屯军司令官仙
波少将,用电报发给日本大本营①。
5月5日,“倭人侦探队”组成,中国方面由段芝贵负责。他从武备学堂
毕业的军官中挑选了吴佩孚、孟恩远、王怀庆、陈大有、陈中孚、崔子尉、
崔少肃、宫天鹏等16人,先赴山东芝罘岛,归驻烟台日军的守田利远少佐指
挥、训练。受过短期训练之后,吴佩孚等与日人守田利远、冈野增次郎(吴
氏好友,日本精心培养的对华特务)扮成肩挑小贩、卖布的或拉洋片的分赴
满蒙地区监视和侦探俄军在东北的军事活动,搜集情报,尤其是俄国东方舰
队的实力,并相约中日两国情报人员随时交换所得情报。守田告诉吴氏说:
“你们的任务,是搜集俄军的情报,通知我方,再由我方邮寄袁大臣。”①
中国不是交战国,而是“中立国”,要俄军情报何用?堂堂大清国的军
官,竟受日寇少佐之差遣?!吴佩孚只服从命令,但摸不着头脑。日本31人,
队员共47名,吴便莫名其妙地按长官意志出发执行军令了。
事有凑巧。吴佩孚一生不满洋人侵华,尤其憎恶东洋人的侵华暴行。但
他第一次执行重大军务却又以“军人以服从为天职”,替日人侦探俄军军事
情报效犬马之劳,并以见多识广、机智深沉、计划缜密的情报工作者的才能
,成为同类人员中的佼佼者。日人称他“温
……
读书人网 >传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