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思想与学术

发布时间: 2010-03-18 02:35:50 作者:

 思想与学术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页码:343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4月
ISBN:7500072864
条形码:978750007286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名: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十四篇在过去几十年间发表于台湾的中国思想史论文。在开始介绍本书的内容和编选考虑之前,要先对中国思想史研究在台湾发展的情况稍作说明,以方便读者?解本选集的本质。整体上来说,思想史是台湾历史学很有特色的一个领域。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台湾,思想史学者不算多,除了七八十年代一段短暂的时期,确定也并不特别得蓬勃,不过,这个领域长期在台湾历史学界存在而且一直具有活力的事实本身,就是很值得注意的了。
本书的论文,是编者兼顾多种因素所选收的,并没有事先预定的严格准则,但有两个通盘的考虑值得一提。首先,本书具有类似通史的结构,涵括了战国以下中国思想史的全部,每个重要断代都有文章收入。不过,这些作品贯串起来,并不能构成首尾完整的知识或论述,只能说,每个时代都有值得参考的论文作为代表。其次,编者希望本书能够反映台湾的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特色。
作者简介 陈弱水,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并在教于台湾大学历史系、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曾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专长为隋唐五代史、中国思想史。著有Liu Tsung-yuan and Intellectual Change in T'ang China、《中国文化史》以及论文数十篇。
媒体推荐 书评
该论丛是五十年来台湾学者在中国史领域的经典著述的汇编,共分十三个专题,十四册,分别是:史学方法与历史解释;制度与国家;政治与权力;思想与学术;社会变迁;经济脉动;城市与乡村;家族与社会;妇女与社会;生活与文化;礼俗与宗教;生命与医疗;美术与考古。
  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黄宽重、邢义田教授、北京大学中古史中心邓小南教授担任总主编。每一专题均由在该领域有深厚造诣的台湾学者担任主编。每册书前附有总编所作的序和分册主编导言。各册导言的宗旨,在于综论台湾中国史研究在不同阶段的内外背景和发展大势,并介绍当册作者和论文的特色。有些偏重于介绍收录的论文和作者或收录的缘由,有些偏于介绍世界性史学研究的大趋势,有些又以分册主编对某一领域的看法为主轴,各俱特色。每篇文章之后,都附有简短的作者小传和本文的原刊数据,便于有兴趣的读者进行进一步的查考。
  丛书汇集众多国际之名学者的名作。老一辈学者,如严耕望、劳、傅乐成、戴炎辉等,当代史学名家,如余英时、许倬云、禄耀东、毛汉光等,还有深厚的西学背景的中青年知名学者,如陈弱水、颜娟英、李贞德等。云集了台湾半个世纪几代学者的代表著述,可谓名家荟萃,佳作琳琅。
  本丛书的文章的总的选录原则是以近期出版者为主,以展现较新的趋势和成果。但各册也有不同。有的分册收录的几乎都是近十余年的论文,如《生活与文化》分册;有的则收入较多几十年前的旧作,如《制度与国家》,这恰恰反映了台湾中国史研究方向和中心的转移。
  由于各种条件所限,海峡两岸学者的交流,资料信息的利用和相通,相关论文的查阅,都存在这一定的不便。国内学者和相关研究人员一直要求及时看到台湾学者的相关研究,这是促使本丛书出版的主要因素。台湾和内地在中国史研究领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台湾学者一方面受西方汉学界影响很大,一方面又非常熟悉中国文化,有更多的创新和活力。在研究论题上,除了传统题目,台湾史学界树立了自己独特的议题,如医疗史、身体史,为国际史学界所注目。
  “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的出版,应会给国内史学界带来新的资料、新的信息和新的关注点,对于两岸学术的交流和互动,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十四篇在过去几十年间发表于台湾的中国思想史论文。在开始介绍本书的内容和编选考虑之前,要先对中国思想史研究在台湾发展的情况稍作说明,以方便读者?解本选集的本质。整体上来说,思想史是台湾历史学很有特色的一个领域。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台湾,思想史学者不算多,除了七八十年代一段短暂的时期,确定也并不特别得蓬勃,不过,这个领域长期在台湾历史学界存在而且一直具有活力的事实本身,就是很值得注意的了。
本书的论文,是编者兼顾多种因素所选收的,并没有事先预定的严格准则,但有两个通盘的考虑值得一提。首先,本书具有类似通史的结构,涵括了战国以下中国思想史的全部,每个重要断代都有文章收入。不过,这些作品贯串起来,并不能构成首尾完整的知识或论述,只能说,每个时代都有值得参考的论文作为代表。其次,编者希望本书能够反映台湾的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特色。
目录
出版说明
总序
导言
孟子后学对身心关系的看法——以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篇》为中心
董仲舒不说五行考
论魏晋的孝道观念及其与政治、哲学、宗教的关系
……
读书人网 >哲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