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古书今读(套装全4册)(卓越亚马逊网络独

发布时间: 2010-03-18 02:36:45 作者:

 古书今读(套装全4册)(卓越亚马逊网络独家销售)


基本信息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页码:839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9月
ISBN:bkbk855602
条形码:bkbk85560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套装数量:4

内容简介 《古书今读》(套装全4册)(卓越亚马逊网络独家销售)包括:《了凡四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菜根谭》等著名篇章。明代奇人袁了凡所著善书《了凡四训》自明末以来一直有很大影响,数百年后仍受重视。《了凡四训》“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篇文章,来自不同的著作,其中“立命之学”为晚年总结人生经验训诫儿子的《立命篇》;“改过之法”、“积善之方”是早年著作《祈嗣真诠》中的两篇“改过第一”和“积善第二(又名《科第全凭阴德》)”;“谦德之效”亦为晚年以前所作《谦虚利中》。该书阐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指出一切祸福休咎皆由当人掌握,做善则积福,做恶则招祸;并现身说法,结合儒释道三家思想并以自身经历体会来阐明此理,鼓励向善立身,慎独立品,自求多福,远避祸殃。
《了凡四训》为明代袁了凡所著训子善书,阐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指出一切祸福休咎皆自当人掌握,行善则积福,作恶则招祸;并现身说法,结合儒释道三家思想以自身经历体会阐明此理,鼓励向善立身,慎独立品,自求多福,远避祸殃。该书自明末以来流行甚广,影响较大,《了凡四训》的出版当有助于阅读了解,于个人品德修养与世道人心改善或许不无小补。
《小窗幽记》
为明代陈继儒辑撰,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集,内容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首,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工书善画,与董其昌齐名,其文今日读来,颇有风致,清赏美文外,于处世修身,砥砺操守或有启发。
《围炉夜话》、《娑罗馆清言》收录的两部格言体著作,均为劝名篇。
《围炉夜话》从修身、处世、谋略等方面,阐释了立德、立言、立功的要义,立意深远,文辞浅近,与《莱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娑罗馆清言》融儒释道精髓于一体,有对自然风物的叹赏,对人生世事的洞察,亦不乏修身养性、待人处事的良策,事理通透,文句优美,充满韵律。
《菜根谭》
《菜根谭》为明代小品文的重要代表作。从问世以来一直备受推崇,对于读者感悟中国文化、修养心性都有不小助益。《菜根谭》分为修省、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部分,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与世事的洞察,达观、澹泊的人生意趣,以及对身心修养的经验与见解,《菜根谭》中包含了较多佛教与心学思想,反映了明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

编辑推荐 古书,那是数百年,乃至数千年前思想者内心的声音;今读,我们在现代人的精神中让它复活,这是一种延续和传承,这也是一种分享与创造,它的价值正在无数读者的会心与共鸣中。特别说明:赠品数量有限,赠完为止。 中国文化的长河是由无数的典籍汇流而成,或涓涓细流,或波涛汹涌,或沉静如渊,或奔腾如涧,几千年的文明之流就这样流淌不息,波光潋滟。现代人在发达的科技与繁华的商业的双重裹挟之下,还能否亲近自己文明的家园?时代与语言的差异或许是一种隔膜,但并非不可以超越。将先代圣贤的智慧展现给当代读者,将并不古涩的文言加以注释或翻译,将简洁的文字配以精美的插图,将精彩的内容用精美的装帧彰显,这就是《古书今读》典藏版。我们期望读者借以领略古代哲人的智慧,瞻视他们的生活,欣赏他们的情趣,从他们不凡的生活样态中寻找滋养与借鉴。

备注:本产品已无赠品。
目录
《了凡四训》
弁言
《袁了凡四训》铸板流通序
第一篇立命之学
第二篇改过之法
第三篇积善之方
第四篇谦德之效
附录
云谷禅师授袁了凡功过格
云谷先大师传
后记

《菜根谭》
修省
应酬
评议
闲适
概论

《小窗幽记》
卷一醒
卷二情
卷三峭
卷四灵
卷五素
卷六景
卷七韵
卷八奇
卷九绮
卷十豪
卷十一法
卷十二倩

《围炉夜话》、《娑罗馆清言》
围炉夜话
娑罗馆清言
……
文摘 分册封面: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
译:我童年就失去了父亲,母亲命我放弃科举去学医,说学医可以养活自己,还能治病救人;并且学成一门技艺以博得声名,是你父亲的夙愿。我于是遵母命放弃读书而改学医术。
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余引之归,告母。母曰: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余遂起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余遂礼郁为师。
译:此后我在慈云寺遇见一位老者,长须飘拂,形貌伟岸,飘逸如神仙,我很恭敬地向他行礼问候。老人对我说:“你是仕途中人啊,明年就能考中秀才,为什么不去读书呢?”我告诉老者原委,并请问老人家的姓氏府居。老人回答:“我姓孔,是云南人氏,得到邵康节先生《皇极数》的正传,天数应该传给你”。我延请老人到家里,并向母亲禀告。母亲要我善待老人。屡次试验老人的命数占卜,一一纤毫不差地应验。我于是起了重新读书的心念,与表兄沈称一同协商谋划。表兄说:“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学馆教学生读书,我送你去借读,很方便”。我于是拜郁先生为师读书准备应考。
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
译:孔先生为我起数占卜童生考试的结果为:县考能得第四十名;府考能得第七十一名;院考能得第九名。第二年去考,三次结果都与孔先生预测的吻合。
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
译:孔先生又为我占卜预测一生的祸福,说:某某年能考第几名,某某年乡试能考取廪生,某某年会试能考中贡士,此后某年,能当选四川一个地方的知县,在任三年半后,就应离职还乡。五十三岁时的八月十四日丑时,寿终正寝,可惜没有子嗣。我一一抄录下来默记在心。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及食米七十余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
译:从此以后,每次遇到考试,其名次先后都为孔先生所算定。唯独孔
……
后记 少年时代,每为人生命运而忧恼。很幸运的,有位长者授以《命自我立》一书,读来顿党豁然开朗,感叹人间竟有此书,犹如灯塔,烛照幽暗,亦如朗日,廊清迷雾。《命自我立》即是民初黄涵之先生对《了凡四训》的演述。
若干年后,就约参与《了凡四训》的语译。虽然初读的时间过去了很久,但心中总有一份感念,那是迷茫少年时代的灯塔。
又过去了若干年,又一次应约翻译《了凡四训》,这也是一种因缘。
读书人网 >哲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