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月亮的幻觉:曾志朗话科学之一

发布时间: 2010-03-18 03:02:27 作者:

 月亮的幻觉:曾志朗话科学之一


基本信息出版社:三联书店
页码:194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4月
ISBN:7108024039
条形码:978710802403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新知文库

内容简介   作者从生活情景中的事物和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观点切入,提出独特的科学观点,丰富科学的意义。其风趣、机智、富含创意的笔锋,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科学的热情,令读者感同身受。他努力传达的是:
  科学本是很人文,可以很动人,应该很美丽,必须很浪漫。

  曾志朗擅长深入浅出地谈科学,《曾志朗话科学》系列就由一则则科学故事汇编而成。作者借由生活情景中的事物,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观点切入,提出独特的科学观点,丰富了科学的意义。其风趣、机智、富含创意的笔锋,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科学的热情,令读者感同身受。
作者简介   曾志朗,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心理学博士,博士论文荣获美国研究院颁发的创意天赋奖荣誉奖章。曾任教于俄亥俄州立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及河滨分校。在台湾,先后担任中正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阳明大学副校长及校长等职,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副院长。长期担任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沙克生物研究院客座研究科学家及国际上语言学、心理学及认知科学主要期刊的编辑委员。1990年回台成立第一个认知科学研究中心,目前正在整合各种与脑研究相关的仪器,推展台湾脑科学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在台湾多次获奖。1994年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04年当选美国心理协会(APS)院士。长期关注科学教育的推动,在教学与研究之余,经常从事科学专文与科普杂文的写作,并获得2004年杂志专栏写作金鼎奖(”科学人观点”专栏/《科学人》杂志)。
编辑推荐   作者从生活情景中的事物和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观点切入,提出独特的科学观点,丰富科学的意义。其风趣、机智、富含创意的笔锋,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科学的热情,令读者感同身受。他努力传达的是:
  科学本是很人文,可以很动人,应该很美丽,必须很浪漫。
目录
新版序
作者的话
一个高中生的感言
第一篇 人类记事
1 半岁婴儿神算子
2 生日与忌日
……
文摘 书摘
科学家眼中的爱情游戏
中国情人节是农历七月七日。在七夕那一夜,神话里的牛郎与织女借着
喜鹊搭桥相会。千年相思,但求一夕缠绵,多情也充满了哀怨!美国人的情
人节是阳历2月14日,既不哀怜,更不悲切,却是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西方
人要求的是赤裸裸的甜蜜,而且直截了当,毫不扭捏作态。所以情人节的日
子一到,包装精美的巧克力、设计得令人开心的情人卡以及束束芳香清新的
鲜花,都大发利市。年复—年,两性欢悦的爱隋游戏不断上演。这时候最怕
的是科学家来凑热闹,因为他们只会抽丝剥茧地分解两性关系,其结果总是
把柏拉图式的爱情境界破坏无遗。
两性结合是增强基因的生命力
可是就真的有这么两位不解风隋的科学家,偏偏就选在情人节的前夕,
在《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这么一篇论文,说什么两性结合是生物为增强基
因的生命力所演化出来的策略,真是杀风景到了极点。但是既然科学家姑妄
言之,我们就不妨姑妄听之。而且我也真想知道这两位科学家(—位是印第
安纳大学生物系的博士候选人,另—位是他的老师)到底用什么方法写出这
样唐突的爱情结论。所以在上个月14日,就是情人节那一天,我走进图书馆
,找到那篇文章。细读之后,觉得这两位科学家的说辞可不是乱“盖”的,
他们是根据一套电脑模拟的程式,在荧幕上观察生物繁殖的世代变迁,比较
单性生殖与两性生殖在周遭环境发生巨变时的生存率,发现前者太容易“夭
折”了,因此两性交配确实有“福及子孙”的好处!
男欢女爱的终极目标
一般说来,对单性生殖动物(如有些甲虫或蜥蜴)而言,最严重的致命打
击主要来自本身基因的突变以及寄生虫的滋生。因此这两位科学家就把这两
个负面的因素摆进模拟的程式里,做为“天演”的压力!由于在单性生殖里
,同样的基因总是由一代传至下一代。这种照单全收的方式造成两个致命的
后果。第一,基因若发生有害的突变,则只有一直累积,数代之后到了不可
收拾的境地,只有走向灭亡!第二,同样的基因一直繁殖,就容易受到新的
寄生虫的侵袭,也容易被病毒感染。几代下来,也很陕就到了绝子绝孙的地
步。
上述这两个凄惨的结局,在两性生殖的过程里较不容易出现,因为男性
的加入,使得母体的基因数加上一倍全然不同的基因数,下一代的遗传基因
就会有所变化,不再一成不变地等待死
……
读书人网 >散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