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话说故宫

发布时间: 2010-03-18 03:54:02 作者:

 话说故宫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北大学出版社
页码:152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7月
ISBN:7811020483
条形码:978781102048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辽沈旅游丛书

内容简介 沈阳故宫是大清开国时期的政治中心,也是我国仅存的两座宫殿建筑之一,其历史内涵深厚,建筑金碧辉煌,院藏文物丰富,陈列展览独具特色。它们无不展示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努力将沈阳故宫与福陵、昭陵(即“一宫两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
这本小书向读者介绍有关沈阳故宫宫廷历史、宫殿建筑及文物等方面的知识及轶闻趣事,目的在于加深对故宫历史内涵的了解。
目录
一 宫史轶事
文溯阁门额轶事
故宫的最后一批太监
福临登基第一天
翔凤阁银库盗案
翔凤阁丢失东珠案
銮驾库揭封案
崇德八年大内火灾
嘉庆二十三年档案房火灾
“虫王节”晾晒
文德坊、武功坊的开禁
位置相互颠倒的永福宫与衍庆宫
门额琐谈
早期宫殿名
乾隆增建的宫殿名
故宫“东、西、中三路”说的来历
故宫之最

二 文物杂谈
门神和门对
努尔哈赤的轨
纳谏木
清宁宫“糠灯”
翔凤阁“血衣”之谜
嘉量和日晷
太平缸与木海
石鼓子
金代大钟及其传说
十王府影壁
大金天命云版
太平车
“大十面”及其传说
“大十面”来历有新说
“索伦杆”及其传说
“镇边门”额与沈阳“九门”
元代沈阳城隍庙碑
萨尔浒之战书事碑
安达里殉葬碑
成亲王永理书法刻石
皇太极的鹿角椅
努尔哈赤宝剑与皇太极腰刀
皇太极龙袍及弓箭
顺治皇帝的小弓
乾隆款珐琅冰箱
如意和唾吁的寓意
静鞭
建鼓
《玉牒》
千篇一律的殿堂陈设
新发现的耿精忠马鞍
文溯阁与《四库全书》
《文溯阁四库全书运复记》刻砖
清宁宫匾联
凤凰楼匾联
大政殿匾联
崇政殿匾联
皇帝的玺印
三 建筑拾趣
故宫与“皇瓦窑
轿马场
五龙影壁
地下“窨道”
下马碑
八宝琉璃井
牡丹台梧桐院芍药圃后花园
清宁宫的满族特色

四 传说屑闻
故宫与“沈阳八景”
凤凰楼的传说
望北楼岗
宫鸦
“鸳鸯槐”
象征“一统(筒)江山”的烟囱
“镇殿侯”
宫中失火称“回禄”
说龙谈凤
石狮子
信牌档与屏风档
后记
……
序言 宫阙参差彩霞间,满目巍峨气森严。
铁马金戈八千里,龙楼凤阙半壁天。
任驮流年狮无语,寂照雕栏月自圆。
空蕴一朝兴衰史。百年霸业化云烟。
沈阳故宫为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之际草创,崇德二年(1637年)由太宗皇太极建成。崇德元年四月皇太极在此改国号“大金”为“大清”,去“汗”号改称皇帝。崇德八年(1643年)九月世祖福临继承帝位,翌年,大清迁都北京。沈阳故宫从此成为“陪都宫殿”。
沈阳故宫是大清“开国龙兴”之地,终清之世受到统治者的特殊重视。康熙十年(1671年),圣祖玄烨为“敬天法祖”、“慎终追远”,首次“东巡”盛京祭祀祖宗山陵。从此开辟一代定制。康熙、乾隆、嘉庆及道光皇帝先后十次莅临盛京,几乎每次东巡均在沈阳故宫驻跸、临朝、祭神和举行庆典。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高宗弘历为解决东巡永久驻跸地及恭贮<四库全书>,在此增建“东西二所”及文溯阁等建筑,今日沈阳故宫即是清初及乾隆两个时期的历史面貌。
文摘 门额是宫殿建筑的组成部分,对整体建筑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它的悬挂位置必须合体。一般说来,无论是单檐建筑还是重檐建筑(包括二重檐、三重檐),门额均要挂在顶檐的正中。否则,如果是重檐建筑,门额挂到下层檐上,就显得头重脚轻,极不协调。然而,沈阳故宫却有一处挂错位置的门额,这就是文溯阁门额。
文溯阁是单檐建筑,只因在它的底层前后又增添了通廊廊庑和抱厦,这样,又多出一个二层檐。像这样的建筑,门额当然应该挂到顶层檐下。到过杭州西湖文澜阁或北京故宫文渊阁者都会看到,这两座书阁的样式与文溯阁相同,它们的门额都是挂在顶层檐下的。可是,沈阳文溯阁门额的位置却十分特殊。如果从远处看文溯阁,根本看不到它有门额存在。直到走至近前才会发现,它的门额被挂在低矮、昏暗的下层廊檐内。而且,这块门额与一般门额不同,它形体硕大无朋,高约七尺五寸,宽约五尺,比故宫其他门额要大出好多倍。十分显然,这块门额与清代宫廷建筑规制不符。
后记 1993年至1995年笔者陆续编写了《盛京昭陵》、《沈阳福陵》、《兴京永陵》及<故宫杂趣》四本小册子,目的在于向广大文史爱好者介绍一宫三陵的基本历史和一些通俗知识。拙作出版后收到或接待一些读者来信、来电和来访,对笔者给予很大鼓励,有的读者还提出一些新问题,有的还指出个别笔误,在此谨表谢意。
最近,东北大学出版社为庆祝“一宫三陵申遗”成功,推动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决定推出《辽沈旅游丛书》。笔者有幸应邀参与。本书是在原有基础上重新编写而成。现呈献给读者,请批评指正。
感谢东北大学出版社为笔者提供这样一个展示平台。同时也感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国家图书馆、辽宁省档案馆、辽宁省图书馆、沈阳市图书馆等部门多年来给予笔者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各界朋友的关心和鼓励,谢谢您们!
读书人网 >地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