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页码:39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00475012/9787500475019
条形码:I259787500475019/978750047501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烈火中的青春:69位兵团烈士寻访纪实》内容简介:1972年5月5日,内蒙古锡林格勒草原上的一场大火夺去了69位兵团战士的生命。当年插队落户就在火场附近的知青老鬼,亲眼目睹惨烈场景,内心受到极大震撼,认定这些为抢险救灾而献身的青年人,是可歌可泣的英雄。当时就暗下决心,有一天一定为他们写《烈火中的青春:69位兵团烈士寻访纪实》,将他们载入史册。30多年之后,老鬼克服重重困难,逐一寻访了69位烈士家属中的66位。他搜集了烈士的照片、书信、简历等资料,饱含情感地记述他们短暂的一生。全书秉承老鬼的一贯风格,真实可信地再现了40年前内蒙兵团战士的英貌。尽管年代已久,资料有限,但这部极具冲击力和感染力的新作,终于使被烈火吞噬的英魂得以再生,谱写了一曲悲壮的青春之歌。
作者简介 老鬼,1947年生于河北,1966年高中毕业。1968年赴内蒙古锡林格勒盟插队落户,1976年离开草原到山西大同矿机厂当工人。1977年底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82年大学毕业,曾先后在文艺出版社、《法制日报》社工作。现为自由写作者。其代表作《血色黄昏》影响甚大。
老鬼作品系列:
《血色黄昏》(1987年)
《血与铁》(1998年)
《母亲杨沫》(2005年)
《烈火中的青春:69位兵团烈士寻访纪实》(2009年)
编辑推荐 《烈火中的青春:69位兵团烈士寻访纪实》:用真实再现烈火中英雄之魂,以真情谱写又一曲青春之歌。
老鬼又一部与青春有关的著作。
他们是死去的我们,我们是活着的他们。
纪念知青上山下乡40周年,老鬼继《血色黄昏》、《血与铁》之后又推新作。
目录
北京知青1名
杜恒昌把生命献给大草原
赤峰知青9名
高志新有一颗仁义的心
胡国利可敬可佩!
李瑞琴喜欢算命的兵团战士
唐亚志有志向的赤峰女孩
王爱民炊事班长的苦衷
王洪远我的好哥哥王洪远!
王 孝哥哥啊,今夜好想你!
尹国茹永远18岁
张国顺儿子,你出来吧!
唐山知青9名
陈玉玲用生命换来全家翻身
李玉香唐山姑娘李玉香
任凤彩“五类分子”的女儿任凤彩
苏小存委屈你了,苏小存
王绍武挨批也没垂头丧气
吴富贵苦干!苦干!再苦干!
张富春张富春——苦命的孩子
张金来恪尽职守的拖拉机手
张振来16岁的炊事兵
锡林浩特知青12名
曹荣芝苦干出来的女生排长
龚占岐本地农工的小孩
金双全请转告父母不要难过
赖玉琴只剩下这块饱经风霜的石碑
刘长海兵团战士崇尚苦干!
刘慧让人感叹的女孩
齐远平16岁还是个初中生哇!
青力春我们的青春之歌
王学尧我不是英雄
王占祥男生排长
毅强坚毅刚强的一班长
赵玉琴赵玉琴的最大愿望是入团
集宁知青18名
畅孟记15岁的小孩不该去啊!
陈勇梦中的同学
郭增喜死是永生
韩学良请不要埋怨
李春侠怀揣4个葱头上路
李富才穷人的孩子
刘建国请别忘记我吧
刘建平让人目瞪口呆
刘孝刘孝爱养鸽子
马志明小兵团战士也有精神
聂建新我真不甘心!
宁田田你们是死去的我们
王锦他不是为了让大家记住才去救火
燕亮好打架的少年勇敢
杨丽华姐姐呀,真想跟你一起过个年!
张金母亲的呼唤
张钦弟烈士是一种精神
赵根柱兵团战士,好样的!
呼和浩特知青20名
敖敦不幸的漂亮
查日斯查日斯是栋梁之材
陈敏英兵团女战士美不可及!
樊淑琴挺不错的好保管
何丽华活着干,死了算,扎根边疆意志坚!
力丁高傲的姑娘
刘玉功仗义又不声张
马福洪生命最可贵
舒宝立舒宝立特会抹墙
王凤英妈妈,我先睡了
王继光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坠落了!
王孝忠烈士
吴炳义唯一荣获一等功的兵团战士
吴淑琴可怜的孩子啊,满裤裆的血!
徐克俭他或许能成为一个艺术家
杨红原不能落在后面
云金平善良最美好
张国通永远让人惋惜
张如成刚正的小伙子
赵月秋她一点不孤单
后记
……
文摘 插图:

北京知青1名
杜恒昌(1945—1972)
1945年11月生于河北省定县,汉族,原籍河北定县息仲公社贾村,北京三十一中初中毕业,北京六中高中毕业,196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11月赴内蒙古西乌旗宝日格斯台牧场插队落户,曾任场革委会常委,1969年被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五师四十三团接管,任四连副政治指导员。1972年5月5日为扑灭草原大火英勇牺牲,享年26岁,被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授予一等功。
采访记录
杜恒昌烈士的继母张玉英:
我是他的继母。他父亲1945年参军入伍。他母亲是农村妇女。恒昌3岁多时,母亲难产去世。他由爷爷奶奶照看。
农村家人都很疼爱这个孩子。1956年,老杜的大哥见农村条件不好,就把他带到太原,他当时11岁。他父亲1956年调到北京工作,我们1957年结婚,1958年又把他从太原接到北京。
那天是我和他父亲去接的。在车站月台上,他见了我就叫了声:“妈”,让我很感动。当时他已经13岁。
到北京后他上小学四年级。挺腼腆,一说话就脸红,比较爱哭。后来考上了三十一中。他脑子不大灵活,但刻苦。老师对他评价挺好,有农村孩子的朴实。高中考上了北京六中。刚一上初中他就跟我说想入团,我表示支持,还说我入党,你入团,咱们比赛吧,看谁先入。结果恒昌入团比我入党快,不久就当了班干部。他为人厚道诚恳,同学关系很好,上高中时就入了党。我们从来没有为他操过心。
恒昌有1米75的个儿。很内向,不爱说话,从不张扬。他长着一双笑眼儿,稍微动一下就是笑眯眯的样子,非常随和。他没有特别的嗜好。不怎么爱看小说。父亲买了一把小提琴,他曾拉过,也没拉出名堂,就是自己乱拉。
老杜工作很忙,跟恒昌在一起的时间有限,有时也跟他聊聊。记得那是他上初中时,有一次吃饭时为一点小事,父亲说了他,他默默地掉泪了。我批评老杜,吃饭的时候不要说孩子。你这么做孩子还吃不吃饭了?我们大家还吃不吃饭了?老杜则说我惯孩子。我从没骂过恒昌一句,没动过他一个手指头。但我也不惯他。家里就是粗茶淡饭,很少去饭馆。他不爱吃零食,穿衣吃饭从不挑剔。因为他是团支书,工作忙,再加上弟弟妹妹需要安静,上高中后就住校了,一星期回一次家。他很少主动管我们要什么东西,因为当干部,工作需要,我们给他买了块手表。
“文革”中,他这个团支书也靠边站了。对于六中红卫兵打人这事儿,他很反感。他曾在家中对我说,这么打把政治运动庸
……
后记 首先感谢兵团战友牙萨宁和锡林郭勒盟盟委书记荣天厚对本书的大力支持,没有第二故乡的热情鼎助,这本书难以出版。
同时也对烈士力丁的妹妹晓真和烈士查日斯的姐姐那日斯捐款资助本书出版表示由衷的谢意。
在采访过程中得到了众多烈士家属的积极配合,还有烈士生前战友塔拉、张实毅、金占坤、王玉芬、刘宝柱、王大、崔宝平、徐建华、刘萍、贾瑞莲、刘孝文、张玉润、熊六飞、郑贵媛、万明等人的热情协助,在此深表感谢。
另外,借此机会,还要特别感谢中国知青关爱基金会,他们不说空话,为宝日格斯台烈士陵园雕像慷慨捐资!同时也还要特别感谢烈士杜恒昌的母亲张玉英,她捐款烧制了69位烈士的烤瓷像,使我们的烈士形象得以在陵园里展现。
还有兵团战友丁新民为烈士陵园购置了一块近30吨的巨石,能经住千年的风雨,成全和寄托了我们对战友们永远的怀念之情,令人尊敬。
感谢所有支持我写此书和为烈士陵园做出贡献的人们!
为打火抗灾而献身的兵团战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