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页码:47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9787117121958
条形码:9787117121958
版本:第2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临床输液学(第2版)》内容简介:临床输液学是内、外、妇、儿临床各科共同关注的临床课题。本版根据国内、外的最新资料,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临床输液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各种紊乱的临床诊断和病因诊断程序,给出了具体的输液方案;讨论了输液治疗不当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如纠正低钠血症的方案不当可能发生危及生命的脑桥中心性脱髓鞘病;并着重介绍了危重疾病的液体治疗方案,包括急、慢性呼吸衰竭的输液、慢性心力衰竭的输液、心源性休克和右室梗死的输液、糖尿病严重并发症和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输液、肝功能不全的输液、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输液、肾脏疾病和肾功能不全的输液、急性脑梗死的输液和烧伤的输液等。此外.还介绍了一些临床上较为特殊的疾病诊断与治疗,如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肾小管性酸中毒、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等的诊断与治疗。最后介绍了婴幼儿输液、老年人输液、围手术期输液、输血,以及输液技术和常用输液制剂等。
全书共36章。各章都密切结合临床,条理清楚,附有实际病例,适合各科临床医师阅读.也可作为临床教学的参考资料。
编辑推荐 《临床输液学(第2版)》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一章 临床输液学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体液及体液总量
一、体液总量
二、体液的分布和体液量的测定
第二节 体液溶质及其在不同体液空间中的转移
一、不同体液空间的体液溶质
二、体液溶质的转运
第三节 水的转移、渗透和渗透压
一、静水压
二、渗透压
三、体液溶质和临床常用溶液的浓度单位
四、渗透压与温度的关系
第四节 等张溶液和等渗溶液
第五节 不同体液空间的水交换
一、细胞和细胞外液之间的水交换
二、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水交换
第六节 水平衡状态
第二章 水平衡紊乱
第一节 脱水和低血容量状态
一、脱水的病因
二、脱水的分类和低血容量状态的判定
三、脱水症的诊断和脱水程度的分类
四、脱水的输液方案
第二节 水过多
一、局限性水肿
二、全身性水肿
第三章 低钠血症
第一节 钠平衡的基本概念
一、体钠总量及其分布
二、钠的摄入和排出
三、钠代谢的调节机制
四、血清钠浓度与血浆渗透压的关系
第二节 低钠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低钠血症的病因
二、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
第三节 低钠血症的诊断和病因诊断
一、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
二、诊断低钠血症的基本实验室检查项目和相关的鉴别诊断分析
第四节 低钠血症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原则
二、低钠血症的治疗方案
第四章 高钠血症
第一节 高钠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浓缩性高钠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潴留性高钠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二节 高钠血症的诊断和病因诊断
一、高钠血症的临床表现
二、高钠血症的诊断和病因诊断
第三节 高钠血症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二、补水量的计算和补水速度
三、潴留性高钠血症的治疗
第五章 钾代谢和低钾血症
第一节 钾代谢和钾的生理作用
一、钾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
二、钾对细胞兴奋性和传导性的影响
三、钾平衡的调节机制
第二节 低钾血症的病因
一、钾摄入减少
二、钾丢失过多
三、钾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
第三节 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
一、神经系统症状
二、心电图改变
三、肾损害
四、横纹肌溶解症
五、糖耐量减低和血管的升压反应降低
第四节 低钾血症的诊断和病因诊断
一、诊断和病因诊断所必需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二、低钾血症的病因诊断程序
三、病例举例
第五节 低钾血症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二、低钾血症的补钾方案
三、补钾时的注意事项
四、病例举例
第六章 高钾血症
第一节 高钾血症的病因
一、钾负荷增加
二、钾排泄减少
三、钾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
第二节 高钾血症的诊断和病因诊断
一、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改变
二、高钾血症的病因诊断
第三节 高钾血症的治疗
一、高钾血症的重度分类和治疗原则
二、高钾血症的治疗措施
三、原发病的治疗
四、病例举例
第七章 钙、磷代谢及其调节
第一节 钙代谢及其调节
一、体内钙总量及其分布
二、钙的摄入和吸收
三、钙的排泄
四、钙的生理功能
五、钙平衡的调节
第二节 磷代谢及其调节
一、体内磷总量及其分布
二、磷的摄入和吸收
三、磷的排泄
四、血清钙与血清磷的相互影响
第三节 肾功能不全时的钙、磷代谢
一、肾功能不全时的钙、磷平衡紊乱
二、肾功能不全患者钙、磷平衡紊乱的临床意义
第八章 低钙血症
第一节 低钙血症的病因
一、钙摄入量不足和需要量增加
二、肠管吸收钙减少
三、维生素D缺乏和慢性肾功能不全
四、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和低镁血症
五、骨钙释放障碍
六、肾小管重吸收钙减少
七、钙向骨组织沉积增多
八、钙沉积于软组织或与其他物质结合
九、血浆降钙素升高
十、低蛋白血症
第二节 低钙血症的诊断和病因诊断
一、低钙血症的临床表现
二、低钙血症的实验室检查
三、低钙血症的诊断和病因诊断
第三节 低钙血症的治疗
一、紧急治疗方案
二、慢性低钙血症的治疗方案
第九章 高钙血症
第一节 高钙血症的病因
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二、恶性肿瘤
三、其他内分泌疾病
四、肉芽肿性疾病
五、遗传性疾病
六、药物性疾病
七、其他
第二节 高钙血症的诊断和病因诊断
一、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
二、高钙血症的心电图改变
三、高钙血症的实验室检查
四、高钙血症的病因诊断
第三节 高钙血症的治疗
一、轻、中度高钙血症的治疗
二、高钙血症危象的治疗
三、原发病的治疗
第十章 低磷血症
第一节 低磷血症的病因
一、小肠吸收磷减少
二、肾小管重吸收磷减少
三、磷向细胞内转移
……
第十一章 高磷血症
第十二章 镁平衡的基本概念
第十三章 镁缺乏症和低镁血症
第十四章 高镁血症
第十五章 微量元素及其异常
第十六章 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和调节
第十七章 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和诊断指标
第十八章 代谢性酸中毒
第十九章 代谢性碱中毒
第二十章 呼吸性酸中毒
第二十一章 呼吸性碱中毒
第二十二章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第二十三章 急、慢性呼吸衰竭的输液
第二十四章 慢性心力衰竭的输液
第二十五章 心源性休克和右心室梗死的输液
第二十六章 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输液和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输液
第二十七章 肝功能不全的输液
第二十八章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输液
第二十九章 肾脏疾病和肾功能不全的输液
第三十章 急性脑梗死的输液
第三十一章 烧伤的输液
第三十二章 婴幼儿输液
第三十三章 老年人输液
第三十四章 围手术期的输液
第三十五章 输血
第三十六章 输液技术和常用输液制剂
参考文献
……
序言 临床输液学又称临床液体治疗学,主要研究水平衡紊乱、电解质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及营养补给等重要问题。在各种疾病,特别是危重疾病过程中,都会遇到这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和抢救的成败。因此,临床输液学一直受到各科临床医师的重视。
《临床输液学》第1版出版已逾十年。由于临床输液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内、外(特别是国外),关于临床输液学的研究资料日新月异。十年来,不仅关于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的基础理论研究有了新的突破,而且出现了大量关于输液学的临床实践资料和具体的输液方案。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临床输液学》第1版进行修订,更正第1版中的某些过时观念,增补十余年来临床证实的关于临床输液学的新进展。例如,国外早已注意到,过快纠正低钠血症可引起致死性脑桥中心性脱髓鞘病,但现有的国内液体治疗学专著中均未提及。《临床输液学》第2版中详细介绍了脑桥中心性脱髓鞘病的诊断,介绍了以预防此病为目的的纠正低钠血症的具体输液方案。
有些疾病的主要表现是酸碱平衡紊乱或电解质异常,有些疾病通过对酸碱平衡或电解质异常的分析即可做出诊断或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临床输液学》第2版对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有关章节中进行了详细介绍。例如,肾小管性酸中毒的诊断,通过对酸碱平衡紊乱的分析便能得出正确结论,而该病常被基层临床医师所忽略,或对其诊断感到无从下手。因此,本书在“代谢性酸中毒”一章中对肾小管性酸中毒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详细介绍。又如,甲醛中毒和水杨酸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也主要与代谢性酸中毒有关,在内科学教科书中介绍较少,本书也进行了详细介绍。再如,在“低钾血症的病因诊断”部分,介绍了通过低钾血症的病因诊断程序,诊断巴特综合征和吉特尔曼综合征等特殊疾病的诊断方法。另外,本版在介绍各种疾病的输液时,还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这些疾病诊断治疗的新进展和比较全面的诊断治疗方案。
《临床输液学》第2版还增加了新的章节,如“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输液和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输液”、“输血”和各种疾病“围手术期的输液”等章。全书共36章。各章都以临床治疗学为指南,附有病例举例,对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等内容尽量结合体液生理学进行讨论,以期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临床液体治疗学。
由于临床输液学的快速发展和更新,加之我们的水平有限,本版仍难免疏漏和谬误,望读者指正。
文摘 插图:

构成人体的各种物质中,数量最多的是水。成年人,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60%。成年男性,水占体重的55%~60%;成年女性脂肪较男性多,而脂肪的含水量较少,所以体内水量略少于男性,水约占体重的45%~55%;学龄儿童水占体重的65%,婴儿水占体重的70%,新生儿水可占到体重的80%。体内的这些水,大约50%在肌肉,20%在皮肤,10%在血液,其余在其他器官。
人体内的水以液体状态存在,故称为体液。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在细胞内有细胞内液,在细胞外有细胞外液。体内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体液中进行的。
二、体液的分布和体液量的测定
(一)体液的分布
人体内的水主要分布在三个空间(或称间隙)。
第一空间(第一间隙):细胞内液。被细胞膜阻隔于细胞内的液体称细胞内液。细胞内液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基质,占体液总量的2/3,约占体重的40%。细胞膜是一种特殊的半透膜。细胞内的水可通过细胞膜进出于细胞内外。但水中的大部分溶质颗粒,如电解质等,则不能随意进出于细胞内外,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也不相同。例如,细胞内液中钾离子浓度远高于细胞外液,而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远高于细胞内液。
第二空间(第二间隙):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周围环境。人的生存空间必须有空气、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这是人体生存的周围环境,称为外环境。细胞生存的周围环境是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细胞通过细胞膜不断地与细胞外液进行着物质交换。细胞外液的量约占体液总量的1/3,占体重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