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兰室秘藏

发布时间: 2010-03-18 04:29:58 作者:

 兰室秘藏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页码:131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8月
ISBN:9787802312777
条形码:978780231277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医经典文库

内容简介 《兰室秘藏》中涉及临床各科,以内科疾病所占篇幅最大。对饮食劳倦、中满腹胀、心腹痞、胃脘痛、酒客病、消渴、头痛、呕吐、衄血吐血、腰痛、大便结燥、小便淋闭、阴痿阴汗、泻痢、自汗等15种内科疾病,分别各立一门;对于难于归类者,列入杂病门;还有痔漏门、疮疡门、妇人门、小儿门和眼耳鼻门、口齿咽喉门等共22门,是非常实用的一部临床著作。
作者简介 李东垣  李东垣(1180~1251)
  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他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李杲出身富豪之家,自幼沉稳安静,极少言笑,十分喜爱读书。李杲20多岁时,他的母亲患病,请了许多医生前来,治疗无效,也就糊里糊涂地病死了。这件事对他的触动极大,从此便立志学医。他听说易州的张元素的名声很大,便携重金前去拜师学医。由于他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学习得很快,几年以后,就已经学得很好了。
  李杲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时有瘟疫流行,他见到许多人患了“大头天行”的病,头大得像西瓜一样,非常痛苦,便潜心钻研《内经》、《伤寒》等书,终于研究出了一张方子,治疗此病非常有效,后来,他将这张方子刻在木碑上,插在人来人往的热闹地方,病者抄了回去,几乎没有治不好的。有人还将这张方子刻在石碑上,以便流传更广,当时人们都以为是神仙留下的神方,李杲也就有了“神医”之名。
  此后不久,李杲为躲避元军侵扰弃官迁居汴梁(今开封)。居汴梁期间,他常为公卿大夫诊治疾病,疗效非常显著,名声为之大振。金哀宗天兴元年(公元1232 年)元兵南下,围困京都近半月,解围后,民众因劳倦、饮食不节、惊恐等致疫证流行,城内病者甚众,但很多医生未得明辨,使死者日以万计。李杲目睹此惨状,感触极深。从中原北返后,寄居鲁北东平、聊城一带,以医为业达六年。1244年,64岁的李杲回到家乡真定,临床之余,将多年经验体会著述立说,创立了以 “内伤脾胃”学说为主体的理论体系。
  他精通医术,但并不行医。而每次为人治病,疗效甚佳,常给亲朋看病开方,对于治疗十分有心得,尤其对中焦脾土在治疗中的意义有独到的见解,他的老师,易水学派的张元素就很重视脾胃。他的学说就充分地继承了这一点。李杲是富家子弟,平时交往的多是一些上层社会的有钱有势的贵人,他们养尊处优,膏粱厚味,易伤脾胃,所患疾病多属此类。另外,当时适值元兵南下,战乱频繁,人民在饥饿、惊慌、忧愁中生活,大多起居饮食没有规律,也很易伤脾胃。鉴于此,他认为只读古方是不够的,必须面对新的社会现实,分析病人的特点来研究方药,这些也是他建立脾胃学说的社会条件。
  李东垣脾胃论的核心是:“脾胃内伤,百病由生。”这与《内经》中讲到的“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论点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十分强调胃气的作用。同时,他还将内科疾病系统地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这对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于内伤疾病,他认为以脾胃内伤最为常见,其原因有三:一为饮食不节;二为劳逸过度;三为精神刺激。另外,脾胃属土居中,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不论哪脏受邪或劳损内伤,都会伤及脾胃。同时,各脏器的疾病也都可以通过脾胃来调和濡养、协调解决。但他绝对不主张使用温热峻补的药物,而是提倡按四时的规律,对实性的病邪采取汗、吐、下的不同治法。他还十分强调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强调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可犯虚虚实实的错误,这样就使得他的理论更加完善,并与张子和攻中求补,攻中兼补的方法不谋而合了。
  李东垣的独特理论反映了时代的特点,也体现了他对于《内经》等著作细致研读的成果。其著作《脾胃论》对后世医家关于脾胃病及以脾胃为主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影响,起到了指导作用。
  其主要著作包括:《脾胃论》3卷(1249)、《内外伤辨惑论》3卷(1231)、《兰宝秘藏》3卷(1251)、《伤寒会要》、《用药法象》、《东垣试效方》等。而题名为李东垣撰的《保婴集》、《伤寒治法举要》、《东垣心要》、《活法机要》、《医学法门》、《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等,一般认为都是托名之作。
  李杲颇为自己的医术后继无人而担忧。他与友人周德文说,我老人,想把医术传给后人,可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怎么办呢?周德文说,罗天益性情纯朴宽厚,认为自己医术尚不精,很想拜师深造,你若收徒,此人为最佳人选。过些天,周经李杲同意把罗天益带来拜见李杲。一见面李便问罗,你学医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传医道?罗回答,为传医道。于是,李杲欣然收其为徒,学习期间,其日用饮食皆由李杲负责。罗从李学医三年,从无倦意。为奖励其学习刻苦,有一天李把罗叫到身边说,我知你家境不宽裕,担心你会因之动摇半途而废。但你三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实为可贵。今送你白银二十两,你把这些钱交给妻子作为日常生活费用吧。罗一再推辞,拒而不受。李说,再多的钱我都不在意,何况这么一点点呢?你不要再推辞了。由此不难看出李罗的师生之情及李对罗所寄的厚望。临终前李把罗叫到身边,把一生所写的书稿整理分类放在桌上,郑重地说,这些书稿交给你,并不是为了李杲,也不是为了罗天益,而是为后世天下之人,你一定要好好保存,要推广传播下去。由此不难看出一个伟大医学家一生的追求和志向。公元1251年农历2月25日,李杲在自己的出生地真定与世长辞。
  他的理论学说诞生后,得到其弟子王好古、罗天益等人的继承发展。王好古一方面大量吸收东垣的药物学理论,重视其临床应用,另一方面受东垣深入阐发内伤脾胃病机理论的启发,创立了“阴证论”。罗天益则比较全面地吸收了东垣的脾胃学说,在脾胃内伤病纲目分类及其临床应用经验的认识上,进一步丰富了东垣的脾胃学说。他的学说对后世医家,尤其是温补学派影响很大。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医家之门户分于金元”。河间学派和易水学派为我国医学史上承前启后影响最大的两大学派,李杲为易水学派的中流砥柱,他学医于张元素但对后世的影响可谓在元素之上。朱丹溪虽为河间学派的三传弟子,但其学说在某些方面也受李杲学说某些启示。明代以后,薛立斋、张景岳、李中梓、叶天士等医家都曾对李杲的学说景仰、研习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自成一家。此外,龚廷贤、龚居中、张志聪等均受李杲学说很大影响。尽管李氏学说的继承者们已经明确,片面强调脾胃未免有些偏颇,但李杲学说在我国医学史上仍不失为划时代的一个里程碑,作为一名伟大的医学家,他将永远名垂史册。
编辑推荐 《兰室秘藏》全书内容广泛,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是李东垣著作中最优秀的一部。书成于1249年至李东垣病逝(1251年)前的2年之间。书名取《黄帝内经素问》“藏诸灵兰之室”之意,表示所载方论有珍藏价值。书成以后,未及刊行即病逝。25年后,即至元十三年丙子(1276年),由其弟子罗天益交付刊行。
目录
卷上 饮食劳倦门  饮食所伤论  劳倦所伤论  脾胃虚损论 中满腹胀门  中满腹胀论  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论 心腹痞门 胃脘痛门 酒客病论 消渴门  消渴论 眼耳鼻门  诸脉者皆属于目论  内障眼论卷中 头痛门  头痛论 口齿咽喉门  口齿论 呕吐门 衄血吐血门 腰痛门 妇人门  经闭不行有三论  经漏不止有三论  半产误用寒凉之药论卷下 大便结燥门  大便结燥论 小便淋闭门  小便淋闭论 痔漏门  漏论 阴痿阴汗门  阴痿阴汗及臊臭论 泻痢门 疮疡门 杂病门 自汗门  自汗论 小儿门  治惊论  癍疹论
……
读书人网 >医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