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页码:9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02771743/9787502771744
条形码:978750277174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时尚保健丛书
内容简介 时尚保健丛书共分5册,《经穴按摩瘦身美容》为该系列丛书之一,着重介绍了按摩减肥的具体方法。该书叙述简明,图文并茂,使读者能轻松掌握所述知识及按摩保健推拿手法要领,为广大按摩学习爱好者提供了好的参考学习资料,也可作为保健按摩师培训教材使用。
作者简介 宋一同,1935年10月生,江苏淮安市人。曾任安徽中医学院针灸、推拿新医教研室主任及中医骨伤科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学会会长,中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会长,美国国际华佗中医学院院长,世界骨伤专家协会主席,世界杰出人才学会主席。我国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发明研制的“中药电热托板腰围”获国家专利,1991年获国家银质奖,1992年获世界科技和平周国际金奖,1993年获世界传统医学科技学术大会金奖。主持《外伤性截瘫中西医结合康复研究》获1992年国家新技术金奖。共荣获五项省部级科技成就奖。已出版50余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现『壬《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专业研究生教材》总主编、国际高等中医院校(中英文版)系列教材总主编、《世界骨伤科》杂志总编,并任美国、日本、新加坡研究生导师。
目录
上篇 总论
一、按摩瘦身美容的原理
(一)按摩瘦身的原理
(二)按摩美容的原理
二、常用瘦身美容按摩经穴
(一)手太阴肺经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三)足阳明胃经
(四)足太阴脾经
(五)手少阴心经
(六)手太阳小肠经
(七)足太阳膀胱经
(八)足少阴肾经
(九)手厥阴心包经
(十)手少阳三焦经
(十一)足少阳胆经
(十二)足厥阴肝经
(十二)任脉
(十四)督脉
附:常用取穴方法
三、常用瘦身美容按摩手法
(一)手法操作要领
(二)基本操作手法
(三)按摩禁忌
(四)手法操作的注意事项
下篇 分述
瘦身篇
一、肥胖的定义
二、肥胖的分型
三、肥胖的危害
四、全身肥胖的按摩
(一)穴位按摩法
(二)循经按摩点穴法
(三)循经摩擦拍打消脂法
(四)全身分部位按摩减肥法
(五)按摩的禁忌
美容篇
一、面部解剖及构造
(一)头部骨骼结构
(二)面部的皮肤
(三)面部皮纹走向
(四)面部肌肉
(五)面部神经
(六)面部血液循环
二、皮肤的生理功能及分类
(一)皮肤的保护功能
(二)皮肤的调节体温功能
(三)皮肤的感觉功能
(四)皮肤的分泌与排泄功能
(五)皮肤的呼吸功能
(六)皮肤的吸收功能
(七)皮肤的新陈代谢功能
(八)皮肤的分类
三、美容各论
(一)头皮按摩法
(二)面部美容按摩法
(三)头面部美容按摩法
(四)面颊按摩法
(五)眼部美容按摩法
(六)耳部美容按摩法
(七)鼻部美容按摩法
(八)唇齿美容按摩法
(九)消除面部皱纹按摩法
(十)额头皱纹按摩法
(十一)眼角、鼻唇沟等处皱纹按摩法
(十二)嘴角下垂按摩法
(十三)黄褐斑美容按摩法
(十四)雀斑美容按摩法
(十五)面色晦暗美容按摩法
(十六)皮肤粗糙、干燥按摩法
(十七)粉刺美容按摩法
(十八)酒糟鼻美容按摩法
……
序言 推拿按摩是中国的医学法宝,它能几千年流传至今,历经坎坷而不衰,最根本的一点是推拿按摩给人们带来健康,而且无毒、无副作用、无损伤。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各种压力的不断增加,大部分人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越来越多的人求助于推拿按摩增进健康水平。仅北京市按摩医院现年门诊量已达数十万人次,尚不包括各按摩保健中心的人数。随着中国加入wTO,一个大开放的中国更需要推拿按摩业的发展,推拿按摩行业作为一支新的产业将在促进国际国内的交流和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对保健按摩师开始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保健按摩知识技能亟待普及。基于广大初、中级推拿保健从业人员以及自我保健的普通读者需求,此套丛书内容定位在保健推拿知识技能的普及,突出按摩推拿的保健特色。 丛书共分5册。例如,而对肥胖的烦恼和对健康的渴望,大批患者涌向医院、美容院。人们在用药物及各种方法减肥治疗的同时,却发现其存在不少缺点。比如减肥药可能引起厌食;运动减肥除了自己体能、意志和恒心外,中老年人及患心血管病者难以实施。
文摘 (十二)足厥阴肝经
1.经脉循行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的毫毛部(大敦),沿着足背部内侧向上,经过内踝前1寸(中封),上行于小腿内侧,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脾经的后面,上行膝内侧,沿着大腿内侧进入阴毛中,绕过阴部,上达小腹,挟着胃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沿着喉咙的后面,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眼球后的脉络联系),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会合于巅顶。
“目系”分支:从“目系”下行颊里,环绕唇内。
肝部分支:从肝分出,通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经相接(图12)。
2.常用腧穴
(1)太冲
【定位】足背部,第一、二跖骨底之间的凹陷中。
【功能】平肝利气,熄风潜阳。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遗尿,月经不调,胁痛,小儿惊风。
(2)期门
【定位】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
【功能】疏肝理脾,调气和血。
【主治】胸胁胀痛,腹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