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页码:35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563518630/9787563518630
条形码:978756351863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VB.NET程序设计项目教程》是根据作者多年从事高职计算机软件教学经验和实际项目开发体会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采用“目标和任务驱动法相结合”的理论,从提出任务目标到任务目标的解决都以简明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进行阐述。教材中采用的案例多数来自实际项目,案例完整,使读者根据每节提出的学习目标在案例中轻松学习。全书以VS.NET2005为蓝本,将VB.NET程序设计内容分为11章,包括VS.NET2005概述、项目中基础知识、项目中类应用开发、项目中控件应用开发、项目中多线程应用开发、项目中多媒体应用开发、项目中文件应用开发、项目中网络应用开发、项目中数据库应用开发、项目中打印与水晶报表应用开发和项目中应用程序发布。
《VB.NET程序设计项目教程》适合于计算机专业的高职、专科或本科学生学习,也适合作为从事VB.NET开发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VS.NET2005概述
1.1 VB.NET的发展历程
1.2 .NET基本概念和平台组成
1.3 .NET框架
1.3.1 .NET公共语言运行环境
1.3.2 .NET框架基础类库
1.3.3 面向Windows的.NET编程
1.3.4 面向网络应用的.NET编程
1.4 VS.NET开发环境
习题
第2章 项目中基础知识
2.1 计算圆的面积
2.2 求1!+2!++n!之和
2.3 实现两个整数变量中的数值交换
2.4 对一组整数进行升序排序
习题
第3章 项目中类应用开发
3.1 面向对象和类的基本概念
3.2 项目中类的方法、事件、属性的应用开发
3.2.1 类的定义
3.2.2 类的三大特征
3.2.3 抽象类
3.2.4 最终类
3.3 项目中接口的应用开发
习题
第4章 项目中控件应用开发
4.1 项目中常用控件应用开发
4.1.1 医院收费系统登录界面设计
4.1.2 我的资源管理器
4.1.3 答题测试面板
4.2 项目中对话框应用开发
习题
第5章 项目中多线程应用开发
5.1 简单的多线程应用程序开发
5.2 同步多线程应用程序开发
习题
第6章 项目中多媒体应用开发
6.1 多媒体播放器应用开发
6.2 画图程序应用开发
习题
第7章 项目中文件应用开发
7.1 记事本程序应用开发
7.2 通讯录程序应用开发
习题
第8章 项目中网络应用开发
8.1 P2P的聊天程序应用开发
8.2 简易浏览器程序应用开发
习题
第9章 项目中数据库应用开发
9.1 医院药品信息管理应用开发
9.2 对象在数据库中存取应用开发
习题
第10章 项目中打印与水晶报表应用开发
10.1 医院门诊发票打印应用开发
10.2 水晶报表应用开发
第11章 项目中应用程序发布
11.1 应用程序的部署及发布概述
11.2 药品信息管理程序的部署及发布
参考文献
……
序言 VB.NET是Microsoft.NET系列中一门强大的、现代的、纯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它为程序员提供了快速的开发和发布平台。
本书根据作者多年从事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和实际项目开发的体会编写而成。全书对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中可能用到的知识和技术作了系统的介绍,共11章,分别对项目中运用的技术进行了讲解,主要内容包括:VS.NET2005概述、项目中基础知识、项目中类应用开发、项目中控件应用开发、项目中多线程应用开发、项目中多媒体应用开发、项目中文件应用开发、项目中网络应用开发、项目中数据库应用开发、项目中打印与水晶报表应用开发和项目中应用程序发布等,本书中使用的语法都参考使用了微软VB.NET2005的MSDN。
本书最大的特色是作者用实际项目的开发经验作基础,以任务驱动引导读者学习,本书有如下特点:
1.任务驱动法
本书从第2~10章都采用了任务驱动法编写。首先提出任务目标;其次对任务目标进行分析;再展示任务目标的实现过程;最后讲解与任务目标相关的知识。
2.实用性
本书的作者具有多年从事.NET实际项目的开发经验,先后主持完成了十几个管理信息系统。教材中出现的案例都是实际项目中的部分模块,程序的编写和实际项目开发一致,符合纯面向对象设计的要求。
3.循环法
教材一般都是先介绍知识点,再讲相关应用,最后得到应用结果。而本书与传统的写法恰恰相反。不过,本书还可以从每节的任务相关知识先读,再读任务实现过程,最后形成任务目标。这样,符合习惯看传统教材的读者。看完后再遵循逆序法读本教材,就形成了循环法读书,使读者更容易接受理解本书所讲知识。
另外,本书还配有电子教案,需要的读者请与出版社联系。
本教材由王平华完成了第2~9章的编写,周学军、孔璐、胡菊芬分别完成了第1章、第10章、第11章的编写。编写本书时,还得到了单文增、胡永超、曾海峰在排版和课件方面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及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