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57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506033879/9787506033879
条形码:978750603387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瓦格纳的音乐伟大而具独创性,在众说纷纭中影晌至今,瓦格纳的传记毁誉参半,更给后人留下说不尽的话题。
作者简介 高中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33年生于山东蓬莱县,1953
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1957年毕业。1978年秋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 所,从事德语文学研究。
自70年代末起相继发表论文、论著以及翻译作品,著有《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歌德接受史》;与人合撰的有《德国文学简史》、《20世纪德国文学史》;编有《歌德精选集》、《茨威格小说全集》(三卷本)、《茨威格散文精选》,《茨威格文集》(七卷本),《二十世纪外国短篇小说编年选》(五卷十册),《瓦格纳戏剧全集》等;翻译有歌德的长篇小说《亲和力》,传记小说《贝多芬》,《莫扎特》和《马力》,传记小说《贝多芬》、《莫扎特》和《马勒——未来的同时代人》,《莱辛寓言》、勃兰兑斯《19世纪文学主流》第六卷《青年德意志》、《海涅评传》、《情系蒙特卡罗》等。
刁承俊,1939年出生于四川省威远县。1957年进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德国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62年毕业后。长期从事文学名著、学术名著和作曲家传记翻译。在大陆和港台出版的主要译著有:《海底隧道》,《天地之间》,《分裂的天空》,《狗年月》,《辽阔的草原》,《铃蟾的叫声》,《女性主义神学景观》,《生命生理》,《巴托克》,《音乐上帝莫扎特》等近二十部译著。此外,还参加编写了《德汉词典》,《欧洲文学史》等著作。
目录
第一部(1813-1842)
第二部(1842-1850)
第三部(1850-1861)
第四部
……
序言 瓦格纳于1865年7月6日开始向科西玛口述他的自传:《我的生平》。他写这部自传的缘起是由于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他的恩主,他的生活的救助者和艺术资助人流露出想了解他的生平的愿望。这是他写这部自传的主要原因,而非他日后在这部自传的前言中说的那样:是为了满足科西玛想知道他往昔的生活和经历的希望。这有瓦格纳在这一年7月21日致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信件为证,他在信中称他正在口授他的自传:“我的女友科西玛不停地提醒我关注我们国王对我流露出的愿望。”事实确也如此,还在5月18日,年轻的国王,瓦格纳音乐戏剧的崇拜者路德维希二世,他爱屋及乌,在一封致瓦格纳的信中写道:“要是您能为我把您的精神道路及外在生活详细地写出来该是多好!我可以希望我的这个请求有朝一日得到满足吗?”自1865年7月16日开始口授——这是瓦格纳与年轻国王结识近一年之后之事,几经中断,到1872年8月完成前两卷,1874年、1880年分别完成第三和第四卷,至此这部卷帙浩繁的自传最后杀青。《我的生平》的口授和修改直到定稿持续了十年之久,在此期间瓦格纳除了歌剧创作之外,许多时间都用在这部自传上了。1867年2月,科西玛在致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信中写道:“我们现在像蚂蚁那样勤奋地写这部传记。”《我的生平》共分为四卷,篇幅庞大,洋洋洒洒,以译成中文计,近70万字。瓦格纳从他诞生的1813年一直写到1864年5月3日——这是他生活中也是他艺术生命中的一个好运的转折点的前夕。次日,5月4日,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秘书求见他,递上了国王邀请他去慕尼黑的邀请信,他决定应邀前往。自传到此结束。作为自传续篇的《年志》①中,1864年的第一行就是“5月5日,拜访国王”。
在一部世界史中,古往今来,自罗马的奥列留奥古斯汀起,在诸如《忏悔录》《回忆录》《我的生平》《我的生活》等各种名目下,自传性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不知凡几;到近代来,那些下野或被黜的政治人物更是把自传这一形式当作自我粉饰、沽名钓誉、牟利赚钱的一种手段了。写自传当然不是为了自我消遣,自我欣赏,要藏之深山,而是为了发表。卢梭的《忏悔录》开宗明义就写道,他要把一个真实的人赤裸裸地摆在世人面前,而这个人就是他自己;歌德写他的自传《诗与真》就是为了满足对他渴望了解的人的愿望。可是瓦格纳却称,如他在1866年1月3日致他的姐姐路易丝布洛
《年志》从1864年5月一直记到1868年底。这部中译本没有收入。它的篇幅不长,如译成中文不足万字。
文摘 第一部(1813-1842)
我于1813年5月22日生于莱比锡布鲁尔区的“红白狮”楼的三层楼上.两天后在托马斯教堂受洗.取名威廉.理查德。我的父亲弗里德利希.瓦格纳在我诞生时是莱比锡警察局的官员,有望得到警察局长的职位:他在莱比锡会战的兵荒马乱期间工作繁重,心力交瘁,传染上当时流行的疾病:斑疹伤寒.在我降生的这一年10月故去。我后来才知道些我的祖父的事情。他是朗斯台特城门的税收员,家境贫苦,他因使他的儿子受到良好的教育,而在他的同事中间受到敬重;他让他的大儿子。即我的父亲弗里德利希攻读法学,而小儿子阿道夫研究神学。我的叔叔对我的发展起了不是无足轻重的影响。这一点我将在讲述我青年时代发展的决定时期还要谈及。有关我过早逝世的父亲.我后来才知道,他十分热衷于诗歌和文学,特别是对受到教养阶层经常光临的剧院有着一种几乎是狂热的激情。我的母亲告诉我,父亲曾与她一道前往劳赫斯塔特去观看《麦西娜的新娘》①的首场演出,在那儿的林荫道上对她大谈席勒和歌德.并因为她对这样伟大人物的无知而激烈地责备她。他本人已经陷入对剧院女艺术家的狂热之中。我的母亲开玩笑地抱怨说,她在午饭时得长时间等他。而这期间他却去拜访当时一个著名的女演员。面对她的责备,他言之凿凿,说是去交易所耽误了回家。并用沾满了墨汁的手指作证,可强使他伸出手指做进一步检查时却发现非常干净。此外,他对戏剧的巨大热情使他结交了一位知己好友:路德维希盖尔。如果说主要是出于对戏剧的热爱而与这个朋友成为至交的话.那他同时也使这个朋友成为他家庭的最最高尚的恩人:这位谦逊的艺术家在他的朋友瓦格纳意外过早辞世之后热心地关怀其一大家人的命运,并把他下半生都倾注在他们的生活和教育上了。在警察局官员瓦格纳在剧院里度过他的夜晚期间。这位出色的演员多半时间取代了他在家庭中的位置。看来他经常是使抱怨丈夫轻浮的家庭主妇得到了慰藉。这位无家可归,生活艰辛,颠沛流离的艺术家是如何渴求在一个富同情心的家庭中得到温暖。这从下面的事情上得到证实:他在他的朋友瓦格纳死后一年就与其遗孀结为夫妇。成了留下的七个孩子的任劳任怨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