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页码:30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06345072/9787506345071
条形码:978750634507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植物传奇》侧重介绍了丝绸之路上的二十余种植物。作者对每一种植物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植物的历史、文化、宗教背景,讲述了它们的源流、形态,以及与人类文明发展息息相关的传说、故事。科学描绘与诗意想象相结合,充满了诗与思的灵动色彩。每一种植物都是一个传奇,是身世与起源、形态与特性、隐喻与象征的一个综合体。每一种植物都是风景、图谱和大地之根,是人类的亲戚和乡邻。
作者简介 沈苇,浙江湖州人,现居新疆乌鲁木齐。著有诗集《在瞬间逗留》、《我的尘土 我的坦途》等,人文地理著作《新疆盛宴》、《新疆词典》、《喀什噶尔》等。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青年读物奖等。
编辑推荐 《植物传奇》编辑推荐:
当你从头到根弄懂了一朵小花你就懂得了上帝和人
植物站在原地不动 但对世界有足够的洞察
它们用“静”来看世界的“动”
每一朵花 每一株草 每一棵树
都是世界的一个中心
目录
葡萄火洲翡翠
长在树上的糖包子无花果
石榴红英动日华
绿色长城和森林神殿云杉
雪莲高处的绽放
沙漠的挽歌与节日胡杨
玫瑰柏拉图的徘徊花
中亚味道孜然
杏灿烂龟兹
香梨恋乡之果
万里帛道一丝牵桑
野苹果苹果之父
香水之树,或树下的美人沙枣
白杨绿洲上的银柱
乡间蜜罐哈密瓜
苜蓿天马的食粮
向着北方的朝圣白桦
芦苇一份笔记
植物六题
……
文摘 树变成了建筑、家具、工艺品,变成了木浆和纸张。纸张和书籍保留了对树的部分回忆。纸上之树,即记忆之树。
对天山雪岭云杉的记忆可以上溯到《山海经》。书中说,敦薨之山(指天山南坡中段),其上多棕楠,其下多茈草。历史地理学家认为,这里所说的“棕楠”是包括云杉在内的天山原始森林。对云杉最早、最可信的记载是《汉书西域传》,说乌孙国“山多松、”。松就是雪岭云杉,而指的是西伯利亚落叶松。这说明2000多年前乌孙国境内的天山地区就有大量的针叶林分布。
13世纪的丘处机从山东莱州出发,一路西行,发誓要向成吉思汗传播道教。他追随西征的蒙古大军,游历了天山和阿尔泰山的许多地方。1222年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成吉思汗的接见,并获得了这位大帝的赏识。丘处机在一路传播道教的同时,也不忘欣赏天山的美景。他的一首写天山云杉的诗被他的弟子李志常记录在《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中:“银山铁壁千万重,争头竞角夸清雄。日出下观沧海近,月明上与天河通。参天松如笔管直,森森动有百余尺。万株相倚绿苍苍,一鸟不鸣空寂寂。”
清代的新疆,是流人的远土和乐园。发配、谪居边疆的有王宫贵族、大学士、地方官吏、诗人、艺术家等。在举目无亲、颠沛流离的流放路上,美丽神奇的天山风光是他们心中的安慰——风光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因此在他们的诗作、散文和日记中,不乏对天山风光的生动描绘,也不乏对天山云杉的记载与赞美。
林则徐从乌鲁木齐到伊犁走了一个多月。一路雨雹俱下,寒风凛冽,艰难困苦可想而知。到达果子沟时,他阴郁的心开始变得晴朗起来,——是冰雪中傲立的云杉树向他内心投射了一缕大自然的光芒。“今值冬令,浓碧嫣红不可得见,而沿山松树,重叠千层,不可计数。雪后山白松苍,天然画景,且山径幽折,泉溜清冷,二十余里中,步步引人人胜。(《林则徐日记》)”
山西人祁韵士在看到果子沟的云杉林时,欣喜之清更是溢于言表:“前行翘首,则满谷云树森森,不可指数,引人人胜,注目难遍。欣悦之情,惟虑其尽。而峰回路转,愈入愈奇。木既挺秀,具干霄蔽日之势;草亦蓊郁,有苍藤翠藓之奇。(《万里行程记》)”
萧雄是位诗人兼风物学家。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曾出入新疆三次,对西域风物了如指掌。他的四卷本《西疆杂述诗》涉及到西域的历史地理、气候时节、风俗人情、草木鸟兽等方方面面。他写云杉时与柳树作了对比,改动了前人“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意境:“千尺乔松万里山,连云攒簇乱峰问。应同
……
后记 这本书的写作历时两年。
它始于北京一家杂志和新疆一家报纸的同步专栏。在两年的时问里,我对书中涉及到的20多种植物作了实地调查和采访,基本上保持了每月出一趟门的节奏。就如一位朋友所说的那样:每月与植物约会一次。
这本书是一个迟到的成果,它的写作过程是持续的、缓慢的。成书时又做了大量修改工作,有的篇什几乎是推倒重写。
假如只呆在书斋里,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人或许也能写出一本有趣的植物之书。但这种写作方式被我放在了一边。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注重实地调查甚于书斋里的徘徊。在我看来,亲历和体验与想象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