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迷恋记

发布时间: 2010-03-19 04:09:27 作者:

 迷恋记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页码:191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545801613
条形码:9787545801613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迷恋记》是作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笔记集,包括王尔德、阿赫玛托娃、纳博科夫、博尔赫斯、本雅明等等他所钟爱的作家及其作品都有所涉及。文字感性、贴切,张弛有致,娓娓道来,作者善于把自己的感情不加掩饰地寄托在评论文字中间,绝无文学评论家惯有的陈词滥调,体现了作者丰润的写作才情和谨严的学术品质。
作者简介 张新颖,一九六七年生,山东招远人。文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批评。主要著作有:《栖居与游牧之地》、《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文学的现代记忆》、《沈从文精读》、《双重见证》、《春酒园蔬集》、《读书这么好的事》等十余种。
编辑推荐 《迷恋记》:
不求甚解却还长期迷恋,这是怎么回事?这迷恋是流动的,是一个接一个的?还是,其实迷恋的就是一种东西?
目录
小引
没能成为的那个人
没语中的外国文学
作家们
为什么读经典
精神领域的自主性所遭受的围困
吸毒与语言实验
《枕草子》和《徒然草》
《世纪的孩子》
请别射击钢琴师
书简与照耀内心的光
收信人
空气和天空的变化
“不可能,花儿摆得那么美……”
俄国之恋——以赛亚伯林与安娜阿赫玛托娃
《菲雅尔塔的春天》
托马斯曼的几篇艺术家小说
在定名之外
打开暗室之门
土星式英雄的迷失艺术
他被阅读的大雪覆盖得异常苍白
袜子的内容与形式
反对审美化
垃圾之歌
看爸爸妈妈谈恋爱
父亲坐在黑暗中
河的第三条岸在哪里
博尔赫斯三题
生命在梦想中流逝
想像的动物
真的天方夜谭的乐趣
读斯泰因自传时的迷离之感
《纽约客》的罗斯
献给爱丽丝的挽歌
“不论我说什么,我都崇爱着她”
爱情、艳遇和世界
简单说《无知》
明信片、电影、小说
鹅妈妈童谣
打开丛林这部书
《杨柳风》
为什么凝望星空觉得美好
……
文摘 汉语中的外国文学
对具体翻译作品的说三道四给人以一种假象:似乎存在着最完美的翻译,只不过现在没达到罢了。其实翻译本身即不被信任,这才是根子上的问题。人们不知道把翻译作品放在哪儿才好。比如说汉译海明威作品,当然和海明威用英语写的原文不一样,南京的小说家朱文在把海明威作为目标盯了两年之后,才恍悟道:“我所了解的海明威从某种角度说毕竟是一个汉化的海明威,对我来说,他是一个并不存在的汉语作家。”
按照比较文学里的一些看法,其实存在一个叫海明威的汉语作家,只不过顶着这个名字的不只是一具身体。海明威的汉语作品是由海明威和汉语译者共同创作的——对于这一点似乎没有多大的疑问,如果不考虑变为汉语作品之前的环节,只从成为汉语作品那一刻算起,那么在进入汉语环境的程序和形式上,就和一个汉语作家写的汉语作品没有什么两样。所以比较文学会说:汉语里的外国文学,是汉语文学的一部分。
这似乎为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中找好了一个位置。人们通常是把翻译文学叫做外国文学的,当这种粗略的叫法被语言的根本性差异所质疑的时候,就只好再另外找个安置的地方——大概它两边都呆不舒服。
其实处在两者的中间地带有什么不好呢?不好不过是来自一些自以为是的俗见吧。要是一个人阅读翻译作品,他就得准备应对类似这样的劝告:一种劝你干脆放弃,还是回过头来读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写成的作品吧;另一种则建议你直接去读原文。
第二种意见似乎颇有道理,这个道理已经被重复了无数遍,总而言之翻译靠不住,翻译使原作失去了很多有价值的、独特的东西,文学尤其不能翻译,诗歌尤其尤其不能翻译……如此等等。直接去读原文当然是一个好方法,但我想来仍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方法:是不是要先变成一个外国人再去读外国文学,否则怎么能确保读原文就不失去什么呢?
聪明人说,诗就是翻译过程中失去的东西。翻译过来的诗歌似乎不值一看了。我读陈敬容、冯至等翻译的里尔克的诗,仍然觉得里尔克的伟大和光辉。我找不出哪一个汉语诗人可以取代他,好使我只读来路纯正的汉诗。这个经验到的普通事实,同时也可以用来答复第一种劝告。
如果指出具体翻译的错误而不是从根本上排斥翻译,当然没有什么话好说。但“正确”的翻译却未必好,却也是不得不承认的。徐梵澄译《苏鲁支语录》,“缀言”里说:“一个译本无疵可指,处处精确,仍然可能是坏译本,不堪读。正如为人,‘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仍往往是‘乡愿’,不是‘
……
读书人网 >文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