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页码:28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503939303/9787503939303
条形码:978750393930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儿童
图书品牌:天津华文天下
内容简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营养师》:关于孩子吃饭的问题,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不吃这样,不吃那样,该吃饭的时候不吃,不该吃饭的时候又嚷嚷饿,暴饮暴食,迷恋垃圾食品,不注意饮食卫生……层出不穷的问题摆在面前,让父母们疲于应付。
发育不良,营养过剩,智力发育缓慢,身体机能损坏……相信没有一个妈妈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追根溯源,造成这些恶果的罪魁祸首就是孩子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饮食恶习。
怎么办?
世界上一定有种方法能够让一切问题在轻松有趣的过程中化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营养师》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希望对广大妈妈们有所借鉴。
放心,这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书籍,因为这些年的亲身经历已经让作者体会到,在一位渴求帮助的母亲面前,故作高深的专业书籍是多么让人厌恶。这就是一本和你一样为孩子饮食问题烦恼的母亲故事集,只是在讲述一些妙趣横生的家庭案例。阅读这本书,就像在看《家有儿女》,那些描写亲子关系的轻松文字绝对会让已为人母的你时有共鸣,会心一笑之余又掌握一个个巧治孩子不良饮食习惯的妙方。
如果你觉得这些方法不错,请告诉周围做妈妈的朋友,因为这本书也许就是她们正在寻觅的;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请告诉作者,也许下一本书,就是你和你孩子的故事集。
作者简介 郭莹莹:工商管理系毕,曾任通讯公司策划总监、游戏企划师、网站策划等职,担任过自由撰稿人、后潜心研究教育心理学,出版了《龟兔赛跑全记录》、《超有效提升注意力》、《开发右脑的N个好习惯》等多部作品。
编辑推荐 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营养师》时,时而感同身受,时而捧腹爆笑,时而若有所悟。我想,凡是家有儿女的父母们看到这本书,都会有我这样的感受吧。作者作为一位母亲,就为一个简单的吃饭问题,绞尽脑汁和儿子斗智斗勇,其手段可以说是坑蒙拐骗偷样样齐全,其实,不为别的,只是希望儿子能够健康成长。翻过最后一页,我深深为这位伟大的妈妈炙热的爱子之心感动不已,她如此打动我,相信一样会打动所有看过这本书的读者。
目录
前 言/1
第一章 最基础营养平衡
1.出一条钝舌头/2
2.我不是孙娘/6
3.印第安纳琼斯寻记/10
4.谁说吃饭时候不能玩/14
5.美味兑换券/17
6.我饭碗我做主/21
7.做第个姚明/25
8.我孩子叫“雷锋”/28
第二章 让营养丰富起来
1.小画家五彩餐桌/34
2.别踩了食物搭配忌地雷/38
3.自制家庭菜肴水牌/42
4.小道具解决大问题/46
5.有色才可餐/50
6.营救隔夜营养/54
7.餐桌上拼图游戏 /58
8.自己做菜就是香/62
第三章营养饮食讲究
1.吸油纸妙用/68
2.学和尚吃/71
3.桃太郎就是吃寿司长大/75
4.亲子关中半糖主义/79
5.充满挑战清淡口味/84
6.粥不是/88
7.黄脸婆也很有用 /91
8.用证据说服儿子/94
第四章 吃得饱,长得高
1.向爸爸食量看/100
2.小心眼大肚皮小/103
3.好心情也是下饭菜 /106
4.世界上最好下饭菜/110
5.点将不如将/114
6.我要36D!/117
7.别饿着了喜羊羊 /121
8.为了孩子,放弃窈窕身材/125
第五章吃饭快慢决定身体好坏
1.吃饭快真好吗?/130
2.有压力才有感/133
3.晚餐不该是唯一亲子时光/137
4.琐有琐好处/140
5.爆炸气球/144
6.超级美味衰变了/147
7.是胃问题,是脑问题/150
8.热一点儿,慢一点儿/153
第六章告别垃圾食品
1.偷梁换柱,变量不变/158
2.倒胃口也是一个好办/162
3.健康饮食不等于难吃/166
4.别把孩子当孩子/170
5.距决定健康 /174
6.赠品买得到/177
7.今天从我做起/180
第七章 有规律才有健康
1.季少女饮食战/186
2.亲眼看到震撼力/190
3.换一种奖励方式 /194
4.节日不是规理由/197
5.快餐盘是个好东西/200
6.开家食物银行/203
7.不是厨房是食堂/206
8.我家“菜谱看”/209
第八章 和坏习作战
1.她吃,你不吃/214
2.别为考试打破规律/217
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220
4.身体健康比一切都重要/223
5.让电脑成为妈妈好帮手/227
6.为了孩子,我做了小偷/230
7.不光是学习才需要专心/233
8.不受欢物/236
第九章 做餐桌上受欢孩子
1.老生常谈说浪费/240
2.军化管制奇效/243
3.高帽子最好用 /246
4.你有你专用时间/249
5.我教孩子“乖”/252
6.每餐都是考试 /255
7.传说依旧/258
8.大家来找茬儿/261
后记/265
……
序言 家有儿女,食言不忌
从怀孕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憧憬这个小天使给我带来的幸福,每一次胎动都让我情不自禁幻想着在不久的将来,家里会有可爱小宝贝的甜美笑容。我微笑着一路幻想,仿佛已经看到他长大成人,高高大大、漂漂亮亮,聪明伶俐、招人喜欢,一边享受美好生活,一边为未来打拼。
10个月之后,我终于迎来这个天使降临的时刻,望着怀中粉红色的肉团儿,心中有说不出的幸福、满足,也有一丝忐忑:距离美好幻想的路途,似乎比想象中的长。
是的,要将孩子抚育成人的确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征途,任何偏差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我小心翼翼、战战兢兢,期盼孩子无病无灾、健康成长。
然而,宝贝似乎不懂妈妈的心,总是有意无意摆出一道道难题。我从来没想到连生活中最基础的“食”,都要面对这么多麻烦。不吃这样,不吃那样,该吃饭的时候不吃,不该吃饭的时候又嚷嚷饿,暴饮暴食,迷恋垃圾食品,不注意饮食卫生……层出不穷的问题摆在面前,让我疲于应付。
可就算是筋疲力尽,我依然不得不打起精神解决这些看起来很小的问题。千里长堤,毁于蚁穴,饮食上的小小恶习,每一种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发育不良,营养过剩,智力发育缓慢,身体机能受损……没有一个妈妈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追根溯源,造成这些恶果的罪魁祸首就是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饮食恶习。
可是,坏习惯并不因我们的重视而消失,父母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年幼的孩子也未必领情。责罚、打骂、威逼利诱,更是会将孩子推到自己的对立面,那些因此滋生的厌恶、恐惧、怀疑等情绪甚至开始损伤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情。
怎么办?难道我们要扮演“坏妈妈”、“凶妈妈”才能让孩子好好吃饭,然后用更多精力来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我相信世界上一定有方法能够让一切问题在轻松有趣的过程中化解。
为此,我踏上了寻找这个秘方的征途。在这条寻觅之路上,我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妈妈,我们彼此鼓励,彼此支持,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寻访各种成功案例,交流探讨自己的心得感想,一点一点前进。
终于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问题已然解决——偏食、挑食、厌食等不良习惯已经远离了我们的孩子。他们一个个健健康康,正焕发着青春朝气走向美好的未来。
这一发现让我充满了喜悦与成就感,同时我也知道,还有更多的妈妈正在孩子饮食问题的迷雾中不知所措,或者用错误的方法饮鸩止渴。那些愁云惨雾,那些无可奈何,那些破罐子破摔,都让我回想起当初的自己,渴望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一如当初我希望得到帮助一样。
于是,我把这些年来所听所见、所闻所感,以及我自己的故事编成这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营养师》,希望广大父母们有所借鉴。
放心,这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书籍,因为这些年的亲身经历已经让我体会到,在一个渴求帮助的母亲面前,故作高深的专业书籍是多么让人厌恶。这就是一本和你一样为孩子饮食问题烦恼的故事集,只是在讲述一些妙趣横生的家庭案例。阅读这本书,就像在看《家有儿女》,那些描写亲子关系的轻松文字绝对会让已为人父母的你时有共鸣,在会心一笑之余掌握一个个巧治孩子不良饮食习惯的妙方。
如果你觉得这些方法不错,请告诉周围做妈妈的朋友,因为这本书也许就是她们正在寻觅的;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请告诉我,也许下一本书,就是你和你孩子的故事集。
郭莹莹
2009年10月
文摘 ● 珍珍的女儿这个语文成绩很不错的小姑娘用相当抒情的语言在她的QQ空间里写:“我妈又叫我喝汤,可是我无法爱上这种不能给我真正充实感觉的东西,就像再多的快乐也填不满我空虚的人生一样。”
她才9岁好不好!
● 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在网上搜集了各种路边摊不干净的证据,还从电视台的网站下载了关于那条风味小吃街的负面报道视频,制作成精美的PPT,图文并茂还穿插着视频剪辑,绝对是百分百的说服力。
儿子看了我准备的东西,没说什么,只是在观看的过程中时不时表情怪异地摸摸自己的喉咙和胃。我想,他放学后该不会再去吃那些路边摊了吧?
● 珍珍化身知心大姐,讲了整整一天淑女在乎举止优雅而不是食量大小、靠食量判断别人的人很浅薄、吃自己的饭让别人说去吧才是个性无限云云。最后珍珍抛出杀手锏:“她们吃得少很好吗?脸色不好看,皮肤也不好,以后还会是‘飞机场’,难道你想和她们一样?”
这句话打中了爱美小姑娘的心窝:“我才不要做‘飞机场’,我要36D!”
● 女孩子天生对公主的渴望终于战胜了野蛮女友的个性风潮,珍珍非常珍惜这得来不易的优势,把整个教育女儿当做古装扮演的系统工程,一举一动都要“有那个味。”
吃饭吧,不叫吃饭,叫用膳;对女儿不能随便喊名字,得称呼“格格请用膳”;吃饭时候一条一条标准都得照着做,一点儿错了就劈头盖脸地训斥——当然,是用那种古装片里的腔调,比如“再这样仔细你的皮”。
●我家有两个金牌大厨
主角:儿子 年龄:10岁
儿子生日快到了,告诉我准备请几个同学来家里庆祝。我正琢磨要准备点什么吃的,想不到儿子居然说他们要自己来。
自己来的意思就是从买菜、洗菜、做菜、吃菜一条龙都由小寿星和他的客人承担,我只需要提前提前一天把足够的钞票给儿子。
这么轻松的建议怎么能不支持呢?于是周五我把钱给了儿子后,第二天和老公出去享受了整整一天久违的二人世界,晚上九点多才意犹未尽地回到家,打点起精神收拾残局。
我一边收拾打扫,一边惊奇。
“你不是不爱吃胡萝卜吗?怎么买这么多?”
“其实味道还不错,我自己做的。”儿子很得意。
“醋怎么没了,你们吃什么放了那么多醋?”我猜他们是放多了醋,上好的保宁醋,半瓶子能把牙酸掉。
儿子的解释让我幸灾乐祸的心理落了空:“我们包了饺子,蘸醋吃了。”
“一、二、三、四、五……你们到底买了多少蔬菜?”我被地上层出不穷姿态各异的蔬菜碎屑惊了一下。
“很多,小玲
……
后记 改变的过程总是漫长的,尤其当你面对的是自己的孩子时。
你对他们总是倾注了太多的关爱,以至于恨不得自己的宝贝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收最多的营养,然后按照完美的轨迹实现从身体到大脑、从性格到思想的跨越式发展。
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们的愿望当然很美妙,可过程却不见得跟愿望一样美妙。至少在我看来,让我们家那个“小魔鬼”好好吃饭真的不容易。
你当然可以从各种渠道掌握最优化的营养配制方案,然后施加到孩子身上。可他是不是愿意接受、身体能否接受,又是另外一码事了。
所以,要让孩子吃得好,成为孩子最合格的营养师,仅仅懂得一些营养搭配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从孩子心理、身体等诸多方面,全方位、立体化、无间隙地了解他、引导他,必要的时候还要威逼利诱……
这看起来很难,可对父母而言,却一定能够做到。因为你的出发点,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出发点,身为父母完全无私地为孩子着想的出发点,决定了即便是如此困难的任务,你也一定能够完成。
幸运的是,在我的不断思索、尝试中,我和我朋友的孩子都在改变,虽然缓慢,却始终在向着更好的程度转变。
于是,我把这些年总结出来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也能从中有所收获。
试问天底下,如果父母都没法成为孩子们最好的营养师,还有谁能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