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Access数据库基础与应用教程

发布时间: 2010-03-19 07:04:33 作者:

 Access数据库基础与应用教程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页码:30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115214638/9787115214638
条形码:978711521463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Access数据库基础与应用教程》全面介绍了使用Access 2003创建数据库、创建数据库的各种对象(包括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和模块)、VBA编程、DAO编程和ADO编程的方法。全书内容覆盖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考试大纲(部分二级公共基础知识除外)的基本内容。
《Access数据库基础与应用教程》可作为各大专院校所有专业的有关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科目考试的考生的参考书,还可作为各层次Access用户的自学参考用书。
编辑推荐 《Access数据库基础与应用教程》结构合理、由浅入深、图文并茂、以丰富的实例展示了使用Access 2003创建数据库及其各种数据库对象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可操作性强,并且内容覆盖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考试大纲(部分二级公共基础知识除外)的基本内容。
《Access数据库基础与应用教程》内容简介:
结构合理、由浅入深
图文并茂、实例丰富
内容覆盖等级考试二级
目录
第1章 数据库基础概述 1
1.1 数据管理发展概况 1
1.1.1 数据及数据处理 1
1.1.2 人工管理 1
1.1.3 文件系统 2
1.1.4 数据库系统 2
1.1.5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2
1.1.6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3
1.1.7 数据仓库 3
1.1.8 数据挖掘 3
1.2 数据库系统简述 3
1.2.1 数据库 3
1.2.2 数据库管理系统 4
1.2.3 数据库系统 4
1.2.4 数据库应用系统 5
1.2.5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及二级映射结构 5
1.3 数据模型 6
1.3.1 概念数据模型——E-R模型 7
1.3.2 逻辑数据模型 8
1.3.3 物理数据模型 10
1.4 关系数据库 10
1.4.1 关系模型的基本术语 10
1.4.2 关系的性质 11
1.4.3 关系完整性约束 11
1.4.4 关系规范化 12
1.5 关系运算 12
1.5.1 传统的集合运算 12
1.5.2 专门的关系运算 14
1.6 数据库设计简述 16
1.6.1 数据库应用开发 16
1.6.2 数据库需求分析阶段 16
1.6.3 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阶段 17
1.6.4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阶段 17
1.6.5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阶段 17
习题 17

第2章 Access 2003数据库设计与创建 20
2.1 Access 2003的启动与退出 20
2.1.1 启动Access 2003 20
2.1.2 Access 2003窗口简介 20
2.1.3 退出Access 2003 21
2.2 Access数据库的设计 21
2.2.1 Access数据库设计步骤 21
2.2.2 “学生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实例 22
2.3 Access数据库的创建 25
2.3.1 创建空数据库 25
2.3.2 使用模板创建数据库 26
2.3.3 Access数据库对象简介 29
2.4 数据库的打开与关闭 32
2.4.1 打开Access 2003数据库 32
2.4.2 关闭Access 2003数据库 33
习题 33

第3章 表 34
3.1 表结构设计概述 34
3.1.1 字段的命名规定 35
3.1.2 字段的数据类型 35
3.1.3 学生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表结构设计实例 37
3.2 创建表 38
3.2.1 创建表的方法 38
3.2.2 使用设计器创建表 39
3.2.3 使用向导创建表 40
3.2.4 通过输入数据创建表 43
3.2.5 修改表的结构 44
3.2.6 字段属性的设置 46
3.2.7 设置和取消表的主键 48
3.3 表之间的关系 49
3.3.1 表之间关系类型的确定 49
3.3.2 建立表之间的关系 49
3.3.3 “编辑关系”对话框中的关系选项 51
3.3.4 修改表之间的关系 52
3.3.5 删除表之间的关系 52
3.3.6 子表 52
3.4 表的基本操作 53
3.4.1 打开和关闭表 53
3.4.2 在表中添加记录 53
3.4.3 在表中修改记录 54
3.4.4 在表中删除记录 54
3.4.5 表中记录排序 54
3.4.6 表中记录筛选 56
3.4.7 设置表的外观 58
3.4.8 查找表中的数据 62
3.4.9 替换表中的数据 64
3.4.10 表的重命名 64
3.4.11 删除表 64
3.4.12 复制表 65
3.5 导入表、导出表与链接表 65
3.5.1 导入表 65
3.5.2 导出表 68
3.5.3 链接表 68
习题 70

第4章 查询 72
4.1 查询概述 72
4.1.1 查询的类型 72
4.1.2 创建查询的方法 74
4.2 创建选择查询 74
4.2.1 使用向导创建查询 74
4.2.2 在设计视图中创建查询 77
4.3 查询的运行和修改 79
4.3.1 运行查询的基本方法 79
4.3.2 修改查询设计 80
4.4 查询条件的设置 82
4.4.1 表达式 82
4.4.2 比较运算符 82
4.4.3 逻辑运算符 83
4.4.4 特殊运算符 83
4.4.5 常用字符串函数 84
4.4.6 常用日期时间函数 85
4.4.7 设置查询的组合条件 85
4.5 设置查询的计算 87
4.5.1 设置查询的总计计算 88
4.5.2 设置查询的分组总计计算 89
4.5.3 设置查询的自定义计算 91
4.6 交叉表查询 92
4.6.1 使用向导创建交叉表查询 92
4.6.2 使用设计视图创建交叉表查询 93
4.7 参数查询 95
4.7.1 在设计视图中创建单个参数的查询 95
4.7.2 在设计视图中创建多个参数的查询 96
4.8 操作查询 97
4.8.1 生成表查询 98
4.8.2 追加查询 99
4.8.3 更新查询 101
4.8.4 删除查询 102
4.9 SQL查询 103
4.9.1 SELECT语句 104
4.9.2 INSERT语句 108
4.9.3 UPDATE语句 109
4.9.4 DELETE语句 110
4.9.5 SQL特定查询 111
习题 113

第5章 窗体 116
5.1 窗体概述 116
5.1.1 窗体的组成 116
5.1.2 窗体的视图类型 117
5.1.3 窗体的类型 118
5.1.4 主/子窗体 119
5.1.5 控件 119
5.1.6 工具箱 120
5.1.7 窗体和控件的属性 121
5.1.8 窗体和控件的事件与事件过程 121
5.2 创建窗体 121
5.2.1 创建窗体的方法 122
5.2.2 使用自动创建窗体创建窗体 122
5.2.3 使用“窗体向导”创建基于一个表的窗体 125
5.2.4 使用“窗体向导”创建基于两个表的主/子窗体 127
5.2.5 使用“数据透视表向导”创建窗体 129
5.2.6 使用“图表向导”创建窗体 131
5.2.7 使用“设计视图”创建窗体 133
5.3 在设计视图中进行自定义窗体设计 135
5.3.1 使用“设计视图”创建一个只读的主/子窗体 135
5.3.2 使用“设计视图”创建一个输入窗体 142
5.3.3 使用“设计视图”创建一个含选项卡的控制窗体 145
5.3.4 在窗体“设计视图”中使用“工具箱”创建“选项组”控件 149
习题 151

第6章 报表 153
6.1 报表概述 153
6.1.1 报表的组成 153
6.1.2 报表的视图类型 155
6.1.3 报表的类型 155
6.1.4 创建报表的方法 155
6.1.5 修改报表的设计 156
6.2 创建报表 156
6.2.1 自动创建纵栏式报表 157
6.2.2 自动创建表格式报表 157
6.2.3 使用“报表向导”创建报表 158
6.2.4 使用图表向导创建报表 160
6.2.5 使用标签向导创建报表 162
6.2.6 使用设计视图创建报表 164
6.3 报表设计的一些技巧 169
6.3.1 报表记录的排序 169
6.3.2 报表记录的分组 170
6.3.3 添加计算控件实现计算 173
6.3.4 两级分组统计及百分比计算 174
6.3.5 多列报表 176
6.3.6 子报表 177
6.3.7 报表快照 181
习题 181

第7章 数据访问页 183
7.1 数据访问页概述 183
7.1.1 数据访问页的视图类型 183
7.1.2 数据访问页的组成 183
7.1.3 创建数据访问页的方法 184
7.1.4 修改数据访问页的设计 185
7.2 在当前数据库中创建数据访问页 186
7.2.1 自动创建数据访问页 186
7.2.2 使用向导创建数据访问页 187
7.2.3 使用设计视图创建数据访问页 189
7.2.4 使用现有网页创建数据访问页 192
7.3 在不打开数据库的情况下创建数据访问页 192
7.3.1 创建独立的数据访问页 192
7.3.2 修改独立的数据访问页 194
7.4 设计和编辑数据访问页 195
7.4.1 页设计的工具箱 195
7.4.2 创建标签 195
7.4.3 创建命令按钮 196
7.4.4 创建滚动文字控件 196
7.4.5 应用主题 198
7.4.6 设置背景 199
7.4.7 在数据访问页中添加电子表格 200
7.5 在IE浏览器中查看数据访问页 201
习题 202

第8章 宏 204
8.1 宏概述 204
8.1.1 宏设计窗口 204
8.1.2 常用的宏操作简介 205
8.2 宏的创建 207
8.2.1 创建操作序列宏 207
8.2.2 创建条件操作宏 207
8.2.3 创建宏组 209
8.3 运行宏和调试宏 211
8.3.1 宏的运行 211
8.3.2 宏的调试 213
8.4 宏与VB 213
8.4.1 宏与Visual Basic 213
8.4.2 宏向Visual Basic程序代码转换 214
习题 214

第9章 模块与VBA程序设计 216
9.1 模块概述 216
9.1.1 模块类型 216
9.1.2 模块的组成 217
9.2 VBA程序设计概述 218
9.2.1 对象和对象名 218
9.2.2 对象的属性 219
9.2.3 对象的方法 221
9.2.4 对象的事件 221
9.2.5 事件过程 222
9.3 VBA编程环境——VBE窗口 224
9.3.1 进入VBE编程环境 224
9.3.2 VBE窗口 225
9.3.3 VBE环境中编写VBA代码 227
9.4 VBA编程基础 228
9.4.1 VBA的标准数据类型 228
9.4.2 变量 230
9.4.3 变量的作用域与生命周期 231
9.4.4 数组 231
9.4.5 用户自定义的数据类型 233
9.4.6 数据库对象变量 234
9.4.7 常量 235
9.4.8 运算符 236
9.4.9 表达式和运算符的优先级 238
9.4.10 常用标准函数 239
9.5 VBA程序语句 245
9.5.1 VBA程序语句编写规则 245
9.5.2 VBA注释语句 246
9.5.3 VBA声明语句 246
9.5.4 VBA赋值语句 246
9.5.5 输入/输出的语句 247
9.5.6 选择结构 249
9.5.7 循环结构 256
9.5.8 标号和GoTo语句 262
9.5.9 过程的声明和调用及参数传递 262
9.6 VBA中的常用操作方法 265
9.6.1 打开和关闭窗体 265
9.6.2 打开和关闭报表 266
9.6.3 VBA编程验证数据 267
9.6.4 计时事件Timer 268
9.6.5 几个特殊函数的使用 269
9.7 VBA程序调试和错误处理 271
9.7.1 错误处理 271
9.7.2 程序的调试 273
习题 276

第10章 VBA的数据库编程 279
10.1 数据库访问接口 279
10.2 数据访问对象 279
10.2.1 DAO模型结构 280
10.2.2 DAO对象变量的声明和赋值 281
10.2.3 DAO对象的部分属性和方法 282
10.2.4 利用DAO访问数据库 283
10.3 ActiveX数据对象 286
10.3.1 ADO模型结构 286
10.3.2 ADO对象变量的声明 287
10.3.3 ADO对象的部分属性和方法 287
10.3.4 利用ADO访问数据库 289
习题 290

附录1 习题参考答案 292
第1章习题 292
第2章习题 292
第3章习题 292
第4章习题 292
第5章习题 293
第6章习题 293
第7章习题 293
第8章习题 293
第9章习题 293
第10章习题 294

附录2 上机实验 295
附录2.1 上机实验1 295
附录2.2 上机实验2 295
附录2.3 上机实验3 296
附录2.4 上机实验4 298
附录2.5 上机实验5 299
附录2.6 上机实验6 300
附录2.7 上机实验7 300
附录2.8 上机实验8 301
附录2.9 上机实验9 301
附录2.10 上机实验10 303
参考文献 304
……
序言 随着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也得到快速的发展,现在许多单位的业务开展都离不开数据库,如银行业务、各种交通部门售票业务、企业的电子商务、政府的电子政务、教务管理、财务管理等都离不开数据库。从当前信息时代特征来看,不管是理科、文科、医科、工科,还是其他学科的本科生、专科生,学习数据库应用技术知识都很有必要。有些大学已对各专业学生增开了有关数据库应用技术的课程,甚至有些大学还把“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作为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课。
根据编者从1990年以来曾经成功开发出Oracle、FoxPro、Access、Sybase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经验和教授数据库有关课程的教学体会,觉得现在的大学生至少要掌握一种数据库的应用技术。而Access 2003是美国微软公司推出的,基于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作为Office 2003的一部分,具有与Word 2003、Excel 2003和PowerPoint 2003等相同的操作界面和使用环境,功能强,使用方便,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故以Access 2003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基础来学习数据库应用知识可行。目前,国内高校(包括本科和专科)的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大都还是使用Windows XP和Office 2003,许多学校的有关数据库基础的课程也是以Access数据库为平台来讲授和组织上机实验,教育部考试中心每年两次组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科目的考试。综合上述学习数据库应用知识的必要性,而编写了本书。
本书是先编写出讲义,使用该讲义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在此基础上,再修订成本书。本书结构合理、由浅人深、图文并茂,以丰富的实例展示了使用Access 2003创建数据库及其各种数据库对象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可操作性强。本书内容覆盖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考试大纲(部分二级公共基础知识除外)的基本内容。
为了帮助教师使用本教材进行教学,编者准备了这本书的教学辅导课件,包括各章的电子教案(ppt文档)、书中实例数据库等,可从人民邮电出版社教学资源与服务网(www.ptpedu.com.cn)上下载。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林卓然教授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薛春香老师认真看完本书讲义的初稿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何丁海老师也对本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之处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指正。
文摘 插图:


数据无独立性,数据脱离了程序就无任何存在的价值。数据不能共享。所有程序的数据均不单独保存。
1.1.3 文件系统
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大量用于信息处理。随着数据量的增加,数据的存储、检索和维护问题成为紧迫的需要,数据结构和数据管理技术也迅速发展起来。此时,外部存储器已有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软件领域出现了操作系统、高级语言等系统软件。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系统是专门管理外存的数据管理软件,文件是操作系统管理的重要资源之一。数据处理方式有批处理,也有联机实时处理。
数据可以“文件”形式长期保存在外部存储器的磁盘上。由于计算机的应用转向信息管理,因此对文件要进行大量的查询、修改、插入等操作。
对数据的操作以记录为单位。这是由于文件中只存储数据,不存储文件记录的结构描述信息。文件的建立、存取、查询、插入、删除、修改等所有操作,都要用程序来实现。
随着数据管理规模的扩大,数据量急剧增加,文件系统显露出数据冗余、数据联系弱等缺陷。
1.1.4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阶段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数据管理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急剧增长。同时硬件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容量的磁盘。在这种情况下促使人们去研究更加有效的数据管理手段,从而催生了数据库技术,使数据管理进入了数据库系统阶段。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关系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BMS)来实现,如图1.1所示。
数据库系统克服了文件系统的缺陷,提供了对数据更高级、更有效的管理。数据库系统采用数据模型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数据模型不仅描述数据本身的特征,还要描述数据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通过存取路径实现。通过所有存取路径表示自然的数据联系是数据库与传统文件的根本区别。这样,数据不再面向特定的某个或多个应用,而是面向整个应用系统。数据冗余明显减少,实现了数据共享。
1.1.5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分布式数据库是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传统的数据库技术日趋成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充,数据库应用已经普遍建立于计算机网络之上。这时集中式数据库系统表现出它的不足:数据按实际需要已在网络上分布存储,再采用集中式处理,势必造成通信开销大;应用程序集中在一台计算机上运行,一旦该计算机
……
读书人网 >数据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