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页码:17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807136987/9787807136989
条形码:978780713698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食话实说》讲述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唯一性,也就是个人的经历。作者写这些关于吃的文章大多以个人经历为主线串下来,再加上作者十几年来与勤行老人的交情,再加上作者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所见所食不在少数,还有就是阅读了逾百种食文化书籍,这些都有助于作者找准自己的定位。既突出作者的各地风土见闻,通过权威资料介绍各种食材的营养价值、药效,不厌其烦地披露菜肴的非常详细的做法,让读者看了书就能做,独家披露一些餐饮界人士为我提供的独家秘笈,绝不保守。再有就是行文力求幽默有趣,让您看了起到在休闲之中增长知识的目的。
作者简介 李其功,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幼年即雅好读书、曲艺,美食,为北京民问文艺家m会会员。16岁开始在《北京晚报》发表处女作,从此练笔不辍,后经高人指点,专攻饮食文化,饱览饮食文化图书,广交食界名人。因兴趣驳杂,为文亦自成一派,尝以“杂家”自名。报刊发表各类文章数百篇,出版有《边吃边聊——饮食漫笔及小吃地图》一书。
编辑推荐 《食话实说》,也就多少有点"实话实说"的意思,对时弊,对一些社会现象,包括对饮食业或饮食业以外的现状,直言无隐。
目录
鱼腥草
无花果——寻找中的记忆
招蜻蜒与捉技鸟儿
吃花儿
野酸枣,滴溜溜圆
瓜子与花生
枸杞
羊肉串
童年食趣
烧饼
关于鱼
伏跗室代代香
佛手
泥鳅
茄子:最简单与最复杂的吃法
荷叶粥
家无香椿树
刺老芽
金钩梨
核桃
山楂与
小海鲜
牛身上的零碎儿
蘑菇印象
追忆京白梨
葡萄
京西访白梨
韭菜
大白菜
苜蓿
屯绿情
春节前后的吃喝讲究
老北京冬天的欢乐
老北京的夏令吃食
爱窝窝
后记
……
序言 李其功继《边吃边聊》之后,近日又出示他的新作《食话实说》的稿子,字数也不多,配上图版印成书,或许与《边吃边聊》差不多,当然是“姊妹篇”。我真为他高兴,“姊篇”的出版年月是今年1月,而没到年底,“妹篇”也已脱稿,真是了不起!当然为他的努力钻研食文化,并不断出成果,更是高兴万分。我与其功订交,实缘《边吃边聊》,今年盛夏他送我《边吃边聊》后,爱不释手,一气读完,便与他大聊特聊起吃来,与他聊吃真是兴趣盎然,因为他是真懂吃,吃什么都能吃出个道道来,不但会吃,更会亲自动手做;对京中名小吃更是了解得深入细致,不但对当今
文摘 现在,北京的超市里也能见到鱼腥草了,而且越来越多的北方人开始接受了这种产自南方的植物,就像北京人喝豆汁一样,搁谁第一次都有点接受不了,可主观上一旦认定它是对身体大有裨益的好东西,要接受起来自然有了思想上的动力。
我是十几年前开始接触鱼腥草的,我到昆明去出差,客户为了让我品尝到当地的地道风味,特地带我到一家当地人很喜欢的小馆,主人指着桌上的一份白花花的盘根错节的凉菜,问我知道是什么菜吗?自然是答不上来。主人得意地笑了,这是折耳根!主人的地方话很浓重,听起来又像是“侧耳根”。折耳根就是鱼腥草的根,主人解释说。有了“鱼腥草”三个字的先入为主,我也就有了心理准备,夹起一根送入口中,感觉不具备鲜藕的脆嫩,折耳根的节与节之间好像充满了纤维,牙齿要上下运动数次才能咬断。口感不好,味道更是不妙,一股腥腥的味道立刻充满了口腔。
“折耳根是去火的。”主人说。关键时刻,主人是希望我以理性的态度接受它。我于是接受了它,尽管那时我并没有“火”。
鱼腥草为什么会有这种怪怪的味道?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湖泊,湖里面自由生活着很多鱼,它们“相忘于江湖”,过着优哉游哉的快乐日子,谁料想,连续数年的大旱,湖水逐渐干涸了,鱼儿们面临着灭顶之灾,当最后的一点水蒸发掉之后,绝望的鱼儿们突然发现岸边有一片密密的草丛,鱼儿们生的希望全在于此了,连蹦带跳直奔草丛,鱼儿们在草丛之中躲避了烈日的烤炙,你挨我我挨你,“相濡以沫”。也算是天不灭鱼,没过两天,暴雨持续狂降,湖里的水满了,鱼儿重又回到了快乐的水世界。岸边的那片草丛,已被鱼儿的体液浸润了,从此,世上多了一种草,鱼腥草。
后记 拙著《边吃边聊》,也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出版前后,得到了王世襄、李滨声、王铁成、王浞华、赵珩、王敦煌、徐进、崔普权、朱来扣、张慕理诸先生的热情关注,也获得了餐饮界人士陈连生、冯广聚、冯国明、马国琦、白文荣、马国义、钱德才、魏广禄、王欣诸君的好评。实乃我三生有幸之事也。以书会师友,我出书拜师交友的目的确实达到了。我的上一本书是以十三年中发表文章为基础成书的,起印5000册,不出半年销售罄尽。也不打算再重印了。用美食家王敦煌先生的话说,是“贱卖了”,“可惜了”,王先生认为我的书中还是有不少“干货”,王先生写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