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全球化进程中的东南亚民族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 2010-03-20 04:05:27 作者:

 全球化进程中的东南亚民族问题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页码:33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7561530412
条形码:978756153041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The Peripherization of Minorities and the Separatist Movements:A Study in Southeast Asian Ethnic Problems in the Global Age

内容简介 《全球化进程中的东南亚民族问题研究》围绕少数民族的边缘化和分离主义运动这个中心议题,论述全球化进程中东南亚民族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全书分为六篇、十五章。
序篇。
第一章:绪论。以题解的方式,解释了为什么《全球化进程中的东南亚民族问题研究》只将东南亚部分国家的少数民族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三个关键词(全球化、边缘化、分离主义)进行了阐释。介绍了《全球化进程中的东南亚民族问题研究》的思路,亦即贯穿始终的主要线索,以及环环相扣的问题所体现出来的探索路径。阐明了《全球化进程中的东南亚民族问题研究》的意义:就理论意义而言,对经济一文化因素如何作用于贫困与民族动乱的因果链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对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根本性矛盾进行了有深度的剖析;就实际意义而言,通过对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的一系列问题的研究,为解决当今世界的少数民族问题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思路。
第二章:学术史回顾。对全球性民族问题、东南亚民族问题、东南亚三国少数民族问题之研究状况,进行简要的学术史回顾和评论。其中,东南亚三国少数民族问题包括印尼亚齐民族分离运动问题、泰北山民和泰南穆斯林问题、菲律宾摩洛反抗运动问题。这三个问题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东南亚民族问题研究》作为个案来进行研究的,所以特别对其研究状况进行了评述。
第一篇:全球化、边缘化与分离主义。
第三章:从全球化的角度透视东南亚的民族问题。本章具有总论的性质,对贯穿《全球化进程中的东南亚民族问题研究》的三条主要线索进行了概括式的论述。首先是东南亚民族问题的时代转型,亦即本地区的民族问题如何从国际化转变为全球化;其次是全球化、现代化双重作用下的东南亚少数民族边缘化;再次是从民族关系的视角看东南亚的民族分离运动。
第二篇:全球化进程中的印尼亚齐民族分离运动。
作者简介 陈衍德,男,1950年生,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东南亚史、华侨华人史的教学与研究。
彭慧,女,1981年生,博士,曾就读于厦门大学,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高金明,男,1976年生,博士,曾就读于厦门大学,现于高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王黎明,女,1980年生,硕士,曾就读于厦门大学,现为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目录
序篇
第一章绪论
一、题解
二、思路
三、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学术史回顾
一、全球性民族问题的研究状况述评
二、东南亚民族问题的研究状况述评
三、印尼亚齐、泰北山民与泰南穆斯林、菲律宾摩洛问题的研究状况述评

第一篇全球化、边缘化与分离主义
第三章从全球化的角度透视东南亚的民族问题
第一节从国际化到全球化:东南亚民族问题的时代转型
一、东南亚民族问题的历史由来
二、东南亚民族问题的现实缘由
三、从国际化到全球化:东南亚民族问题的时代转型
第二节全球化、现代化与东南亚少数民族的边缘化
一、现代化与全球化在东南亚国家的矛盾运动
二、全球化、现代化与东南亚少数民族的边缘化
第三节从民族关系的视角看东南亚的民族分离运动
一、东南亚民族关系的正面:和谐共处
二、东南亚民族关系的负面:歧视排斥
三、东南亚民族关系的两面性与民族分离运动的兴衰

第二篇全球化进程中的印尼亚齐民族分离运动
第四章亚齐问题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印尼独立前亚齐的历史及社会特征
第二节苏加诺时期亚齐的反叛运动
第五章1965年以后印尼分离运动中的亚齐
第一节苏哈托上台后印尼民族分离运动的新动向
一、领导者和参加者的新变化
二、分离诉求和斗争方式的演变
第二节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亚齐民族分离运动的发展
一、自由亚齐运动的诞生与发展
二、中央政府与亚齐分离运动的斗争
第六章现代化、全球化进程中亚齐民族分离运动的特点
第一节亚齐人民被剥夺感的产生
——从原因看其特点
一、经济利益的冲突:中央的攫取和亚齐的贫困
二、政治一文化的冲突:亚齐权利的被剥夺
第二节穆斯林国家中的穆斯林反叛
——从参与者看其特点
一、分离运动领导层的独立诉求与宣传活动
二、底层民众的参与和学生特殊群体的作用
第三节区域与全球格局中的推力和阻力
——从国际因素看其特点
一、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对亚齐独立诉求的态度
二、抗拒全球化的穆斯林世界对亚齐反叛的支持及其限度

第三篇泰国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的边缘化
第七章两种不同类型的少数民族边缘化
第一节泰国的少数民族及其边缘化概述
第二节落后的原住民型:北部山民
第三节跨境少数民族型:南部穆斯林
第八章现代化与边缘化双重作用下的泰国少数民族
第一节区域发展不平衡中与主体民族的经济差距
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结构性因素
二、不平衡发展中的政策性因素
三、不平等与不平衡:泰北、泰南的比较
第二节威权体制下政治地位的弱化
一、泰国政治体制的特征
二、政治地位的弱化及抗争:泰南穆斯林
三、政治地位的弱化及抗争:泰北山民
第三节宗教文化上与主体民族的差异和碰撞
一、泰南泰北的宗教信仰、社会文化及其与主体民族的差异
二、少数民族与主体民族的文化碰撞与冲突
三、泰国民族一宗教一文化矛盾浅析
第九章泰北山民与泰南穆斯林:现代化与边缘化的矛盾分析
第一节低起点与强制现代化
一、泰北山民的被动式现代化
二、泰南穆斯林的同化式现代化
第二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失衡
一、经济现代化中泰北山民社会发展进程的断裂
二、经济现代化中泰南穆斯林文化的失落
第三节抗拒与整合:从民族关系的角度看边缘化与现代化
一、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整合与民族关系
二、少数民族的两难选择:经济社会的进步与民族关系中的从属地位
三、主体民族的两难处境:现代化的强力推进与维护统一的无奈选择

第四篇全球化进程中的菲律宾摩洛反抗运动
第十章摩洛问题的由来与历史轨迹
第一节伊斯兰教在菲律宾南部的传播
一、伊斯兰教在菲律宾南部的传播
二、伊斯兰教在菲律宾南部传播的特点
第二节摩洛人与殖民者的抗衡与较量
一、摩洛问题的起源:西班牙人的入侵及受到的反抗
二、摩洛问题的历史轨迹:摩洛战争及其影响
三、摩洛人面对的美国新殖民主义统治
四、对南部的“改造”与摩洛人的抗拒
第十一章现代化进程中摩洛反抗运动的发展
第一节摩洛反抗运动的发展及高潮的到来
一、现代化、全球化及其对南部穆斯林社会的影响
二、政府对南部的政策及其对摩洛人的冲击:1946—1965
三、威权体制下的压制政策与摩洛反抗运动的高潮:1965—1986
第二节1986年以后摩洛反抗运动的起伏
一、民主政体下反抗运动的新发展:1986—1992
二、自治协议的谈判与签订及南部事态的演变:1992—2001
第三节摩洛反抗组织领导层与普通成员的意识形态错位
一、摩洛人的宗教认同
二、摩洛反抗组织领导层与普通成员的意识形态错位
三、普通穆斯林参加反抗组织的动因
第十二章伊斯兰世界与摩洛反抗运动
第一节伊斯兰世界支持摩洛反抗运动的原因
一、全球伊斯兰复兴中的菲律宾摩洛人
二、伊斯兰国家支持摩洛反抗运动的思想与经济基础
第二节伊斯兰世界对摩洛反抗运动的支持
一、马来西亚对摩洛反抗运动的支持
二、利比亚、沙特阿拉伯等国对摩洛反抗运动的支持
三、伊斯兰国家会议组织对菲南局势的干预
第三节全球反恐背景下菲律宾南部局势的发展
一、摩洛反抗组织的新动向
二、菲律宾政府对新形势的应对
三、全球及东南亚视野中的菲南穆斯林分离运动

第五篇总结与综论
第十三章全球化时代东南亚的少数民族:以边缘化和分离主义为中心
一、全球化时代的印尼民族分离运动:亚齐及其与东帝汶的比较
二、现代化进程中的泰国少数民族:两种不同类型的边缘化
三、全球化时代的菲律宾族裔反抗:摩洛人问题的透析
四、边缘化与分离主义的互动:东南亚少数民族问题的症结
五、东南亚少数民族问题的新情况及发展趋势浅析
第十四章全球化格局中的东南亚穆斯林
一、全球化时代东南亚穆斯林的特点
二、东南亚穆斯林社会转型中的阶层分化
三、东南亚伊斯兰国家的宗教与世俗之争
四、东南亚穆斯林少数民族的经济一文化抗争
五、区域一体化影响下的东南亚穆斯林
第十五章东南亚的贫困与民族动乱: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文化抗争
一、“经济——文化双重结构”的提出
二、文化是“经济——文化双重结构”中主要的矛盾方面
三、反贫困斗争的物质与道义性质:以森林开发利用为例
四、发生民族动乱的决定性因素:不同贫困类型的分析
五、对不同视角下经济——文化的综合性探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文摘 三、从国际化到全球化:东南亚民族问题的时代转型
现代东南亚民族国家疆界的形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封建时代王朝国家在相互征战中形成的领土范围,后来被现代民族国家所继承;二是近代以来殖民地政治疆界的划分,后来也被现代民族国家所继承。当然也有包含上述两种情况在内的第三种情况。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产生了两方面的后果:一方面是民族间的杂居融合,另一方面是民族的割裂与纷争。民族问题的产生便是源于后者。由此可见,民族问题早已不是局限于单个国家范围之内的问题,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跨越国境的民族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已。这里的“国家”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换着其内涵的,亦即由封建国家、殖民地国家到独立自主的现代公民国家。
超越国家范围的民族问题,在全球化时代到来之前,一般被定义为民族问题的国际化。然而,国际化与全球化虽有时序上的先后之分,但二者又不是截然分开的。一方面,国际化是全球化的前奏,是全球化的必由之路,而全球化是国际化的最终结果,总是先有国际化才有全球化。二者有一个承上启下的发展过程,难以具体判定何时由全球化取代国际化。另一方面,国际化与全球化在概念上也不宜混淆,二者毕竟有层次上的高低之分。国际化是指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家间交往上,跨出本国的过程即为“国际化”,而全球化不仅是跨国界、跨区域的过程,它更强调的是非国家主体的行为和全球共同规范的作用,是一种全球范围的作用过程。因此,在研究东南亚民族问题的时代转型时,既要把握从国际化到全球化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又要注意全球化所具有的本质意义上的区别。
后记 本书是各位作者辛勤耕耘数载的结果,也是作者们分工合作、发扬团队精神的结果。除本人之外的三位作者都是青年学者,他们所撰写的部分,都是在各自的学位论文基础上再创作的结果。青春的活力一直是本项研究和本书写作的不竭动力。
以下按本书各章的排列顺序,列出各位作者所承担的部分:
第一章由陈衍德撰写。
第二章的第一、二部分由陈衍德撰写;第三部分由高金明、王黎明、彭慧撰写(分别负责印尼、泰国、菲律宾的相关内容)。
第三章由陈衍德撰写。
第四、五、六章由高金明撰写。
第七、八、九章由王黎明撰写。
第十、十一、十二章由彭慧撰写。
第十三章的第一、二、三部分分别由高金明、王黎明、彭慧撰写;第四、五部分由陈衍德撰写。
第十四章由陈衍德撰写。
第十五章由陈衍德撰写。
全书最后由陈衍德修订并统稿,彭慧协助修订及统稿。
2006年11月,本书的写作和修改全部完成。
读书人网 >社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