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页码:29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05722468/9787505722460
条形码:9787505722460003/978750572246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磨铁文化
内容简介 《明朝那些事儿》从我们的第一位主人公写起,要写三百多年,希望我能写完!说起来,我也写了不少东西了,本来只是娱乐一下自己,没有想到发表后居然还有人捧场,且捧场的人以百万计,谢谢大家啦。《明朝那些事儿》这篇文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责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对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算是我的心血之作。
我写文章有个习惯,由于早年读了太多学究书,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我写《明朝那些事儿》就是为民证明给别人看。从我们的第-位主人公写起,要写三百多年。希望我能写完!
《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从朱元璋的出身开始写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为止。叙述了明朝最艰苦卓绝的开国过程。朱元璋pk陈友谅,谁堪问鼎天下?战太平、太湖大决战。卧榻之侧埋恶虎,铲除张士诚。徐达、常遇春等不世名将乘胜逐北破北元。更有明朝最大的谜团——永乐夺位、建文失踪的靖难之役。高潮迭起,欲罢不能!
作者简介 当年明月:副研究员,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者,畅销书作家,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儿》销量过五百万册,为三十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多次获得“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等荣誉,位列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2007—2014年度系列畅销书第一名,该系列作品已被译为日、韩、英等多国文字出版发行,并担任国内多家电视台文史类节目主讲人。
媒体推荐 让我们以更为轻松的状态走进历史吧。作者当年明月写轻松的历史,其实并不轻松;大家轻松地读历史,希望真的很轻松。
——毛佩琦(央视百家讲坛《细解明朝十七帝》主讲)
作为朱元璋的后人(家谱为证),能够看到你这样好的文章真是三生有幸。
——竹筏渡海(网友,有家谱证明是朱元璋×重孙)
文章以通俗的小说方式,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国制造工人的严谨,法国酿酒师的情怀,美国戏剧演员的幽默(化身为魔语)讲述了600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元末农民起义,并将继续讲述至明末的276年历史。此文做工严谨而不乏幽默,可做明史普及读物,也可用于茶余饭后消遣,皆是居家旅行、学习阅读、无事消遣之首选读物。
——接近真理的理(网友,归纳中心思想形成条件反射的学生)
《明朝那些事儿》中的政治争斗、权谋之术、战争之术满足了国人的胃口。我很怀疑这个作者是不是一个政府官员。《明朝那些事儿》一是好看,二是正好起到了普及历史的功能,并且普及的还是正史。所以喜欢读它的人群会特别宽泛。我预感今年它会大红大紫。
——周枝羽(文学博士)
我的读后感:1、成功者一定是经经历许多磨难的,只有这样,朱重八才是朱重八。2、为人之道,处世之道——做事不要太专心,开始做人时要低调。3、权术是很重要滴,不懂权术,就不是朱老大登位而是兄弟们当皇帝了。4、大脚女人可以旺夫。现在女生都不裹脚了,随便找谁做老婆都可以放心了!5、明朝那些好玩的事儿课堂上学不到。
——趵突泉良民(前学生,中关村太平洋柜台IT精英)
我有个宏大的愿望,希望大伙能坚持不懈地一起将《明朝那些事儿》直接顶入中学课堂,成为每个中学生必备的书!
——潜水潜到2008年(网友,热心中学教育者)
编辑推荐 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明朝那些事儿》全新写史方式,流行文化经典,全程演绎明朝三百年兴衰风云,再版2008年大明王朝热。
荣获“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多次斩获“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畅销200万册的最有阅读价值读物。
目录
第一章 童年
第二章 灾难
第三章 踏上征途
第四章 就从这里起步
第五章 储蓄资本
第六章 霸业的开始
第七章 可怕的对手
第八章 可怕的陈友谅
第九章 决战不可避免
第十章 等待最好的时机
第十一章 洪都的奇迹
第十二章 鄱阳湖!决死战!
第十三章 下一个目标,张士诚!
第十四章 复仇
第十五章 远征沙漠
第十六章 建国
第十七章 胡维庸案件
第十八章 扫除一切腐败者!
第十九章 空印案 郭桓案
第二十章 最后的名将——蓝玉
第二十一章 蓝玉的覆灭
第二十二章 制度后的秘密
第二十三章 终点,起点:最后的朋友们
第二十四章 建文帝:建文的忧虑
第二十五章 等待中的朱棣:朱棣的痛苦
第二十六章 准备行动
第二十七章 不得不反了!
第二十八章 你死我活的战争
第二十九章 朱棣的对手
第三十章 离胜利只差一步!
第三十一章 殉国、疑团、残暴、软弱
……
序言 历史离我们太远。历史书籍太多。有一句话说:“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就多少表现了人们面对久远的历史和浩瀚史籍时往往会出现的迷茫。
其实,“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这句话,提出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说史或写史的人如何说或写;二是听史或读史的人如何听或读。自司马迁的《史记》以来有所谓“二十四史”或“二十五史”,它们是“正史”,一般说是代表官方意志的,写法有一定的体例;还有各种各样的私人修史、野史、稗乘、笔记,它们思想的表达相对自由,写法也多种多样;至于家传、族谱、碑铭、方志,也莫不可归于历史。而如此众多的史书.大都是与一般读者和民众无缘的。至于那些经过苦心研究产生的学术著作,本来就不是给老百姓看的。百姓也将其视为畏途,根本不看。
那么,老百姓就不读历史了吗?显然不是。老百姓,不论识字不识字,几乎每天都在读历史,有他们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说的,有评书里讲的,有戏里唱的,有连环画里画的,有小说里写的,当然,现在还有电视里演的。一般人从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了他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念,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懂得了忠奸善恶,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和匹夫的责任。
历史学家想要承担褒贬春秋、以史为鉴的责任,但是他们使用的语言、他们的叙述方式使他们与百姓渐行渐远。
历史是如此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为什么到了史学家手里就变得枯燥无味了呢?历史学家就不能把生动活泼的历史呈现给大众吗?是受制于能力、才力,还是受制干观念?
其实,古代史官们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我们至今还可以从古老的《尚书》中读到当时人的音容笑貌,从《左传》中读到生动的故事。他们使用当时的口语,进行朴素平直的叙述,并没有故作深沉。至于《史记》,由于善于以优美的文字叙述故事、描摹人物,竟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太史公司马迁世世代代受人景仰。然而,越到后来,体例越僵化,文字离口语越远,更由于才力不及,文章无色,许许多多的史书.被指为“断烂朝报”,读之味同嚼蜡。
百姓对于诘屈聱牙的古代史书不能置喙,就任它们束之高阁吧。对于为他们写的支书,百姓也感到多有隔膜,因而也反应不够热烈。于是种种“戏说”连篇累牍,大行其道,糟践历史,拿老百姓开涮。对于这种情况,老百姓感到无奈,许多史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感到愤怒,感到难堪。
文摘 第一章 童年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 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 农民
母亲:陈氏 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年——1344年 放牛
1344年——1347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 年——1352年 做和尚 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年——1368年 造反(这个猛)
1368年——1398年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一切的事情都从1328年的那个夜晚开始,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朱元璋。大凡皇帝出世,后来的史书上都会有一些类似的怪象记载。
比如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 反正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时,红光满地,夜间房屋中出现异光,以致于邻居以为失火了,跑来相救(明实录)。
然而当时农民朱五四的心情并不像今天我们在医院产房外看到的那些焦急中带着喜悦的父亲们,作为已经有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的父亲而言,首先要考虑的是吃饭问题。
农民朱五四的工作由两部分构成,他有一个豆腐店,但主要还是要靠种地主家的土地讨生活,这就决定了作为这个劳动家庭的一员,要活下去只能不停的干活。
在小朱五四出生一个月后,父母为他取了一个名字(元时惯例):朱重八,这个名字也可以叫做朱八八,我们这里再介绍一下,朱重八家族的名字,都很有特点。
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
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
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
他的父亲我们介绍过了,叫朱五四
取这样的名字不是因为朱家是搞数学的,而是因为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和当官就没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登记户口的人一定会眼花)
朱重八的童年在一间冬凉夏暖、四面通风、采光良好的破茅草屋里度过,他的主要工作是为地主刘德家放牛。他曾经很想读书,可是朱五四是付不起学费的,他没有李密牛角挂书那样的情操,自然也没有杨素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