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693 页
出版日期:1989年04月
ISBN:7300004563
条形码:978730000456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内容简介 《古希腊哲学》内容简介: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发展的最初形态。这里所说的“古希腊”,既不是一个历史名词,也不是一个地理名词。从时间上说,古希腊哲学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形成,一直到公元6世纪初,最后一个新柏拉图学园为皈依了一神教的基督教的罗马皇帝所封闭,共延续了1000多年,中间经过了希腊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罗马共和国及帝国时期。从地域上说,它开始于小亚细亚的希腊殖民城市,繁荣于希腊本土,并移植到亚洲、非洲的广大地区。
编辑推荐 《古希腊哲学》编辑推荐:古希腊哲学是一个自称海伦后代的小种族给欧洲和全人类所留的精神宝藏。它追究宇宙来源,探索万物真实,诘问人生目的,内容丰富,气象万千,为人类的理论思维开辟了道路,给以后西方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录
前言
一、古希腊哲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古希腊哲学的文化背景
三、古希腊哲学的一般特点和局限
四、本书段落的划分
第一编 早期希腊哲学
Ⅰ 米利都学派
一、泰利士
(一)生平与作品
(二)水是本原
(三)灵魂弥漫在整个宇宙中
二、阿那克西曼德
(一)年代、著作及科学活动
(二)万物的本原和元素是无定
(三)“无定”生成无数世界
(四)宇宙论
(五)动物与人的生成
三、阿那克西美尼
(一)年代与生平
(二)本原是无限的气
(三)万物生成于气的凝聚与疏散
(四)宇宙论
(五)气与灵魂
Ⅱ 赫拉克利特
一、生平与著作
二、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
三、万物都根据逻各斯生成
四、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五、对立面是同一的
六、天文学说
七、智慧与灵魂
八、宗教、人伦与风俗
Ⅲ 毕达戈拉斯及其学派
一、毕达戈拉斯及其学派的重要成员
二、论灵魂不朽及各种禁忌
三、数的学说
四、宇宙生成论
Ⅳ 埃利亚学派
一、克塞诺芬
(一)生平
(二),论神及其他
二、巴门尼德
(一)生平
(二)著作残篇及其他古代作家的记述
三、芝诺
(一)生平和思想
(二)反对众多的论证
(三)反对运动的四个论证及其他
四、麦里梭
V 恩培多克勒
一、生平与著作
二、“四根”与“友爱”、“争吵”
三、生成与灭亡
四、宇宙生成
五、生物进化
六、感觉与思想
七、灵魂轮回与宗教观念
Ⅵ 阿那克萨戈拉
一、生平与著作
二、无限的“种子”是万物的本原
三、自主的理智是运动的原因
四、世界万物及其生成
五、感觉与思想
[附] 阿尔克劳
Ⅶ 原子论者:留基波和德谟克里特
一、理论贡献、生活年代及著作
二、原子与虚空
三、世界的构成
四、原子的属性
五、感觉与思想小
六、伦理学
第二编 古典时期希腊哲学(上)
I 智者
一、普罗塔哥拉
(一)生平与著作
(二)普罗塔哥拉的形象
(三)人是万物的尺度
(四)论神
(五)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
(六)德性可传授及国家起源论
二、高尔吉亚
论自然或非存在
Ⅱ 苏格拉底
一、克塞诺封的记载
二、柏拉图的记载
(一)苏格拉底思想的转变
(二)苏格拉底的智慧
(三)苏格拉底的使命
(四)苏格拉底的助产术
(五)什么是勇敢
三、亚里士多德的记载
(一)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理论上的联系
(二)关于苏格拉底的“德性就是知识”
Ⅲ 小苏格拉底学派
一、欧克里德与麦加拉学派
二、阿里斯底波与昔兰尼学派
三、犬儒学派
……
第三编 古典时期希腊哲学(下)
第四编 晚期希腊哲学
后记
……
序言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发展的最初形态。这里所说的“古希腊”,既不是一个历史名词,也不是一个地理名词。从时间上说,古希腊哲学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形成,一直到公元6世纪初,最后一个新柏拉图学园为皈依了一神教的基督教的罗马皇帝所封闭,共延续了1000多年,中间经过了希腊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罗马共和国及帝国时期。从地域上说,它开始于小亚细亚的希腊殖民城市,繁荣于希腊本土,并移植到亚洲、非洲的广大地区。古希腊哲学是一个自称海伦后代的小种族给欧洲和全人类所留的精神宝藏。它追究宇宙来源,探索万物真实,诘问人生目的,内容丰
文摘 二、原子与虚空
525[亚里士多德《论生成和消灭》,I,8]确有某些早期哲学家认为存在必定是单一和不动,虚空是非存在。如果没有一个跟质料分离开的虚空,则运动不可能产生;同样,如果没有分离它们的某种东西,那么万物的多样性也不能存在。……(a,23)但留基波认为他有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跟感觉相一致,它不会取消生成、灭亡、运动及事物的多样性、对现象作了这般说明后,对于坚持单一不放的人,他承认没有虚空运动就不可能,虚空是不在。存在的任一部分都不是非存在。在严格的意义上说,存在是绝对的充实。但这样的充实并不是单一,而是有无数个。由于其体积极小,所以无法为肉眼所窥见。它们在虚空中运动(因虚空存在着)。事物的生成是由于它们的结合,事物的灭亡则是由于它们的分离。(KRS545)
526[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I,4]留基波及其信徒德谟克里特主张充实和虚空是本原。他们分别称它们为存在和非存在。充实而坚固的是存在,空虚而稀薄的是非存在。虚空并不比物体缺少什么,因此他们说存在与非存在同样存在。这二者一起构成万物的质料因。正如那些人从作为根本实体的单一的变化(稀疏和凝聚是这种变化的本原)中生成出万物一样。他们也认为原子间的区别是生成其他事物的原因。这些区别共有三种:即形状、次序和位置。
后记 《古希腊哲学》这本书,是作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而编写的。它的首要目的是给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研究古希腊哲学专业课程提供一个分量充足、内容扼要简明的教材。它的选题从泰利士起到普罗提诺止,其中占分量最大的还是柏拉图哲学和亚里士多德哲学这两座希腊智慧王国中的高峰。在这两部分中,我们的宗旨是,根据两位哲人的主要作品,把他们在哲学方面的主要观点,久为人们所熟悉的章节,较为完整地选译出来。所以,在这里既不排斥柏拉图的回忆说,也同样采译了他的大段创世论。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我们固然选了《范畴篇》里众所周知的第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