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毕淑敏散文

发布时间: 2010-03-21 03:22:34 作者:

 毕淑敏散文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页码:261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
ISBN:9787802111622
条形码:9787802111622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经世文库

内容简介 《毕淑敏散文》集子里收录的篇章,多半和心理学有点枝枝蔓蔓的关系。有些是作者在北师大读心理学硕士和博士方向课程的时候所写,有些是我开设心理诊所的时候所写,有些是作者和心理学界的朋友们谈论某些问题后所写。承蒙中央编译出版社的曲建文先生将作者几乎所有的散文读了一遍,然后把它们选了出来,成为一本物心理学有较大关联的集子。
作者简介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现在,毕氏为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
编辑推荐 《毕淑敏散文》作者毕淑敏是国内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400万字的作品感染了千千万万的读者,曾数十次获奖。她是内科主治医师,双手挽救过很多患者垂危的生命。她是北京注册咨询师,开设了心理咨询中心,帮助无数来访者走生命幽谷。她17岁到西藏当边防军,面对雪山,立下了一生的宏愿让自己快乐,对别人有所帮助。她所写的心理励志读物《心灵七游戏》,第一版就发行了15万册,并在香港获奖。被北京人艺改编成话剧,引起强烈反响。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有爱的日子
爱的回音壁
爱怕什么?
爱最怕什么?
变化的哀伤
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
慈悲
当我们想家的时候……
豆角
非血之爱
格布上的花
购买一个希望
婚姻有漏
家的疆域
家问
家庭幸福预报
家中的气节
性感的进化
青虫之爱
梅花催
女也怕
七万小时之外
伤亡于家庭
危险的花烛
我所喜爱的女性
修补爱情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做自己身体的朋友
21世纪,我们死在哪里?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公次于人的动物
精神的三间小屋
快乐之奖
蓝宝石刀
蓝色萝卜
向红柳忏悔
柳枝骨折
盲人看
美容师的作品
魔术上的铁钉
泥沙俱下地生活
女抓捕手
平安扣
忍受快乐
坦然走过乞丐
佑护灾难中的孩子
关于爱的奇谈怪论
苏珊娜的盘子
无形容颜

第二辑走进心灵世界
爱情没有快译通
爱情刽子手
冰雪篱笆
谁是你的钢索?
哑幸福
从6岁开始
让我们倾听
抵制“但是”
第二志愿
风的青睐
永别的艺术
刺玫瑰依然开放
好脾气的悖论
轰毁你心中的魔床
苦难之后
垃圾婚
娘间谍,
每天都冒一点险
何时才能外柔内刚
你站在金字塔的第几层?
拍卖你的生涯
千头万绪是多少?
请您从老板椅上站起来
为什么总是遇人不淑?
蔚蓝的乐园
阳光下的火炬
我眉飞扬
虾红色情书
心是一只美丽的小箱子
研究真诚
切开忧郁的洋葱
走出黑暗巷道
……
序言 常常有朋友对我说,我们喜欢你的心理散文,可是它们分散在报刊和杂志上,杂乱无章。你能不能编在一起呢?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通常微笑,并不回答。因为能不能编成一本书,并不是作者说了算的。读者们以为作家在出书这件事上有很大的发言权,其实不然。作家是一个小手工业者,闷在小小作坊里,用麦秸和绒线,慢慢地编织着一些小玩意。完工了,就摆在那里,待积攒成一堆的时候,就会到商家那里去探探口风,看有没有人愿意收购它们。乐意把它们摆在橱窗里,让看上眼的人买了去欣赏。如果商家不愿理睬,那些小玩意就会积满了尘土窝在犄角旮旯,挂
文摘 爱的回音壁
现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几乎都是一个孩子,关爱之心,大概达到中国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家的感情像个苹果,姐妹兄弟多了,就会分成好几瓣。若是千亩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里,便独步天下了。
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幸福?我好奇地问过。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
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们啊……
孩子们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了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啊,他们应该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这难道就是爱吗?爱也太平常了!
我震住了。一个不懂得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族的水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可是,你怎样让由你一手哺育长大的孩子,懂得什么是爱呢?从他眼睛接受第一缕光线时,已被无微不至的呵护包绕,早已对关照体贴熟视无睹。生物学上有一条规律,当某种物质过于浓烈时,感觉会迅速迟钝麻痹。
如果把爱定位于关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看顾渐次减少,孩子就会抱怨爱的衰减。“爱就是照料”这个简陋的命题,把许多成人和孩子一同领入误区。
寒霜陡降也能使人感悟幸福,比如父母离异或是早逝。但它是灾变的副产品,带着天力人力难违的僵冷。孩子虽然在追忆中,明白了什么是被爱,那却是一间正常人家不愿走进的课堂。
孩子降生人间,原应一手承接爱的乳汁,一手播洒爱的甘霖,爱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账簿。可惜从一开始,成人就间不容发地倾注了所有爱的储备,劈头盖脑砸下,把孩子的一只手塞得太满。全是收入,没有支出,爱沉淀着,淤积着,从神奇化为腐朽,反让孩子成了无法感知爱意的精神残疾。
我又问一群孩子,那你们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
没指望得到像样的回答。一个成人界都争执不休的问题,孩子能懂多少?比如你问一位热恋中的女人,何时感觉被男友所爱?回答一定光怪陆离。
没想到孩子的答案晴朗坚定。
我帮妈妈买醋来着。她看我没打了瓶子,也没洒了醋,就说,闺女能帮妈干活了……我特高兴,从那会儿,我知道她是爱我的。翘翘辫女孩说。
我爸下班回来,我给他倒了一杯水,因为我们刚在幼儿园里学了一首歌,词里说的是给妈妈倒水,可我妈还没回来呢,我就先给我爸倒了。我爸只说了一句,好儿子……就流泪了。从那次起,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光头小男孩说。
我给我奶
……
读书人网 >散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