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08-2009地理学学科发展报告(自然地理

发布时间: 2010-03-21 04:09:12 作者:

 2008-2009地理学学科发展报告(自然地理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29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504649309
条形码:978750464930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科协学科发展研究系报告

内容简介 《2008-2009地理学学科发展报告(自然地理学)》的编制是在全面、深入的文献调研基础上进行的,而自然地理学涉及的范围极广,力图全面反映上述各个方面近年来的进展。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含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所以其分支学科传统上主要是地貌与第四纪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和生物地理学,以及把几大圈层看做一个整体的综合自然地理学。当今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冲突凸显,所以学术界已普遍认同人类圈的概念,成为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并关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特别敏感的一些区域和领域,于是发展出一系列新的分支学科,例如景观生态学、环境地理学、医学地理学、海洋地理学、城市自然地理学、冰冻圈科学、沙漠与沙漠化科学、自然灾害与风险管理科学、山地科学等。
编辑推荐 《2008-2009地理学学科发展报告(自然地理学)》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前言
综合报告
中国自然地理学的近今发展
一、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中的自然地理学
二、当今自然地理学研究的社会需求和科学前沿
三、近今中国自然地理学基础研究的主要进展
四、近今中国自然地理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应用
五、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专题报告
综合自然地理学进展
地貌与第四纪学进展
自然地理的气候学进展
水文地理学进展
土壤地理学进展
生物地理学进展
环境地理学进展
冰冻圈研究进展
沙漠与沙漠化研究进展
自然灾害与风险管理研多泄展
……
序言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创新创造日新月异,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党的十七大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摆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强调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学科创立、成长和发展,是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科学基础,是科学知识体系化的象征,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标志。近年来,随着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的不断深化,我国科学技术呈现日益发展繁荣局面,战略需求引领学科快速发展,基础学科呈现较快发展态势,科技创新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成果应用促进国民经济建设,交流合作增添学科发展活力。集成学术资源,及时总结、报告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科技工作者及时了解和准确把握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深入开展学科研究,推进学科交叉、渗透与融合,推动多学科协调发展,适应学科交叉的世界趋势,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科协自2006年开始启动学科发展研究及发布活动,圆满完成了两个年度的学科发展研究系列报告编辑出版工作。2008年又组织中国化学会等28个全国学会分别对化学、空间科学、地质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昆虫学、心理学、环境科学技术、资源科学、实验动物学、机械工程、农业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航空科学技术、兵器科学技术、冶金工程技术、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纺织科学技术、食品科学技术、农业科学、林业科学、水产学、中医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药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共28个学科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完成了中国科协学科发展研究系列报告(2008-2009)和《学科发展报告综合卷(2008-2009)》。
这套由29卷、800余万字构成的学科发展研究系列报告(2008-2009),回顾总结了所涉及学科近两年来国内外科学前沿发展情况、技术进步及应用情况,科技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情况,以及学科发展平台建设情况。这些学科近两年产生了一批重要的科学与技术成果: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并圆满完成预定探测任务、“神舟七号”栽人飞船成功发射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表明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又有较大提高。
文摘 综合自然地理学进展
一、学科发展回顾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hy)是在部门自然地理学的基础上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苏联A.R.伊萨钦科来中国讲学,系统介绍了有关地理壳、自然区划和景观学的进展。这个讲学的进修班在林超教授领导下经集体讨论,确定了“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名称。,并发展为自然地理学的一门独立分科。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中国学者创立和命名的学科,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有关,也与老一辈地理学家的长期努力有关。在此之前,林超、黄秉维等就已从事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工作,如黄秉维在30年代编撰了《自然地理原理》和《中国地理》等,周廷儒在三四十年代开创对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的综合研究。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实际上既经历了20世纪初的西方近代地理学的传入,又继承了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传统,还受到苏联地理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并且与国家的经济建设密切结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自然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不是对部门自然地理学的简单叠加。在它创立之初,就抓住地域分异规律、土地类型、自然区划等核心问题,从基础理论、类型结构和区域角度对自然综合体进行研究。黄秉维提出自然地理学要分别研究地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自然过程,然后加以综合。他指出,从更广阔的视野看,3个方向存在着外延部分叠合的关系,可以将不同尺度的研究结合在一个统一的体系之中,并将导致对地理环境中现代过程及其地域分异秩序的全面了解。这样,就突破了描述性的、以要素为主体的传统综合研究模式,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深入和自然地理综合研究开创了新路。
读书人网 >地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