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页码:32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ISBN:9787109133952
条形码:978710913395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主要讲述了: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早进行茶叶贸易的国家。相传公元6世纪中国开始向国外输出茶叶,距今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19世纪中叶中国在世界茶叶贸易中居于垄断地位。随着茶树的引种传播,目前全球已经有50多个国家产茶,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需要进口茶叶。世界茶叶市场的供求发生了改变,由以往的供不应求成为供给大于需求。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中国茶叶贸易地位发生戏剧性地改变:已经下降到斯里兰卡、肯尼亚之后的第三位。茶产业是我国南方山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茶叶贸易历来为我国政府出口创汇,我国茶叶贸易地位的下降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本研究力求探讨的问题。
作者简介 许咏梅,女,安徽桐城人。1995年9月至1998年6月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6年10月12日进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9月出站。现为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产品贸易、农业经济、茶叶经济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已分别在《国际贸易问题》、《中国农村观察》、《农业经济问题》、《世界农业》、《农业现代化研究》、《茶叶》等学术性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一部(《中国茶产业竞争力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一项,参与国家部级和省级课题6项。
编辑推荐 《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是由许咏梅所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目录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三节 研究目标、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四节 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第五节 本研究的特色、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 竞争力理论
第三节 贸易效应理论
第三章 中国茶叶贸易发展状况
第一节 中国茶叶贸易发展历程
第二节 近年来我国茶叶贸易状况
第四章 国际茶叶市场现状
第一节 国际茶叶市场供给与需求
第二节 国际茶叶市场竞争状况实证分析
第三节 中国茶叶市场状况
第四节 中国茶产品茶叶内贸易分析
第五章 我国茶叶出口成本一价格分析——以浙江省茶叶出口企业调查为例
第一节 研究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及相关数据来源说明
第二节 调查样本的出口成本分析
第三节 调查茶叶出口企业出口价格
第四节 典型案例分析
第五节 本章结论、启示及研究的局限性
第六章 中国茶叶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我国茶叶贸易发展概况
第二节 影响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我国茶叶进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七章 茶叶经营主体行为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调查情况介绍
第二节 农户行为对茶叶贸易的影响
第三节 企业行为对茶叶出口的影响
第四节 其他经营主体行为对茶叶贸易的影响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政策及环境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
第一节 国际市场政策及环境对我国茶叶出口影响的分析
第二节 我国茶叶政策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第九章 中国茶叶在主要出口国市场的竞争力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介绍及相关数据来源说明
第二节 中国茶叶出口摩洛哥市场的竞争力研究
第三节 中国茶叶出口日本市场的竞争力研究
第四节 中国茶叶出口美国市场的竞争力研究
第五节 中国茶叶出口乌兹别克市场的竞争力研究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十章 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效应研究
第一节 中国茶叶出口对世界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茶叶出口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第三节 我国茶叶出口对生产农户的影响
第四节 我国茶叶出口对茶叶企业特别是茶叶出口企业的影响
第五节 我国茶叶出口对地区生态环境经济的影响
第六节 实际案例
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论文调查方案设计
附录2 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一(茶叶种植户的调查)
问卷调查二(茶叶企业)
问卷调查三(茶叶加工企业)
问卷调查四(出口企业行为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五(茶叶生产成本)
问卷调查六(茶叶市场调研提纲)
问卷调查七(茶叶生产、贸易产生的效应)
问卷调查八(茶叶价格问题调查)
附表一:浙江省绿茶出口企业名单
附表二:全国其他省份绿茶出口企业名单
附表三:2006年1-12月红茶出口企业排名
后记
……
序言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和贸易国。中国茶园面积居世界第一,2007年为161.33万公顷;产量居世界第二,2007年茶叶产量达到114万吨。中国也是世界最早进行茶叶贸易的国家,19世纪中国茶叶贸易一直居于世界垄断地位。近年来由于世界产茶国的迅速兴起,国际茶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国茶叶贸易地位发生了戏剧性的下降。2006年中国茶叶出口28.7万吨,出口金额为5.47亿美元,2007年中国茶叶出口28.95万吨,出口金额6.08亿美元,居世界茶叶贸易第二位。中国还是世界最大的绿茶生产和出口国,占国际茶叶市场的75%,也是世界乌龙茶唯一生产和出口基地。
加入WTO后,中国茶叶出口面临日益严峻的国际茶叶贸易形势:①世界茶叶贸易新格局的形成:由于世界其他产茶国家茶产业的迅速发展,中国茶叶出口贸易排在肯尼亚,斯里兰卡之后居第三位的局面。②中国及世界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使国外茶叶将更多的进入中国国内市场。③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如日本、欧盟等,为了保护本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实施越来越苛刻的技术壁垒。
茶叶在我国属于出口兼内销的商品。历史上,茶叶不仅为政府出口创汇,而且成为我国南方山区经济发展、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茶叶在我国分布区域很广,产区遍布全国近20个省份,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云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和四川以及广东和广西等地。据统计,目前我国从事茶叶相关工作人员已达1.2亿人。
文摘 插图: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一、古典贸易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它从各国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禀赋差异的角度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因。
1776年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学说,指出国与国之间发生贸易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问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导致了两国生产同一产品价格的绝对差异,使产业的国际分工和专业化成为必要。
1817年大卫李嘉图批判地继承并发展了斯密的绝对优势学说,提出了相对优势理论,该理论的核心为:两利取重,两弊从轻。比较优势论延续了把劳动生产率差别视为贸易的动因和竞争力来源的思路,并使其具有了更广泛的适用性和更强的解释力。
从亚当斯密提出绝对利益理论起,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已经有200多年了。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利益论成为传统贸易理论的核心,以后的国际贸易理论都是它的继承和发展。
后记 本书为作者完成的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502000一X90704),也是作者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内容。是在作者博士论文《中国茶产业竞争力》基础上的拓展与延伸。
该项目研究工作历时一年多,其中的调研工作主要集中在2007年3月至2007年10月份,2008年春又进行了一些地区的跟踪调查。由于精力和时间的限制,调查地点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和安徽等地,其中以浙江省的嵊州市、淳安县、新昌县、杭州市为调查中心。调查中采访了大量的茶农户、茶叶企业特别是茶叶出口企业,获取了第一手资料。
本书稿的写作用了近5个月时间,先是进入流动站之后进行了开题报告,接着进行书稿所需数据的搜集以及实地调查,然后带着问题边思考边写作,2008年8月份完全成稿。本研究从视角、内容和方法上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是中国目前对茶叶出口贸易影响因素以及贸易效应研究的最系统最完整的一部力作。
在项目调查过程中曾得到一些朋友的帮助,值此书稿付梓之际,特此向曾经帮助、关心、支持和鼓励我的项目、单位、老师和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