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老年营养学

发布时间: 2010-03-21 07:11:12 作者:

 老年营养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页码:37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508723532
条形码:978750872353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老年人
丛书名:老年学书系

内容简介 人口老龄化是指在总体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比例增大的一种趋势。这是由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以及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引起的,是生产力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和人口再生产正常运行的结果,应视为人类社会进步的成就之一。国际上通用的老龄化标准是:当60岁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或65岁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或7%时,标志着这个国家已进入老年型国家。法国1865年、瑞典1890年、德国1910年、英国1930年达到了这个标准,进入了老年型国家。我国1999年达到标准,也进入了老年型国家。我国进入老年型国家的时间比发达国家晚许多年。但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有很多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是:(1)老龄人口规模巨大。2005年我国65岁和65岁以上人口为10055万,占总人口的7.7%,预计到2030年时将占15.8%,到2050年时将占23.1%。
目录
第一章 衰老理论
第一节 遗传决定人寿命的15%
一、衰老相关基因
二、端区DNA缩短致衰老
三、DNA损伤修复学说
四、线粒体DNA损伤学说
第二节 个人因素决定人寿命的60%
一、心理因素与疾病和衰老
二、饮食习惯与衰老
第三节 自然环境与健康和衰老
一、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特征
二、环境危害因素的类型与健康的关系

第二章 老年人形态和生理功能的减退
第一节 形态衰老的变化
一、头面部变化
二、老年人身高普遍下降
第二节 器官系统及其生理性衰老的主要表现
一、人体结构成分的衰老变化
二、代谢平衡失调
三、皮肤系统的老化
四、感觉器官的衰老及生理性变化
五、呼吸系统的老化
六、消化系统的老化
七、循环器官的老化
八、神经系统的老化
九、泌尿系统和生殖器官的老化
十、血液与淋巴组织的老化
十一、内分泌器官的老化
十二、运动器官的老化
十三、免疫器官的老化

第三章 老年人的营养素
第一节 蛋白质
一、氨基酸
二、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三、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
四、人体蛋白质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五、酶
第二节 脂类
一、脂肪
二、磷脂
三、糖脂
四、甾类化合物
五、血脂
六、食物脂类营养价值评价
笫三节糖类
一、人体内重要糖类
二、可利用糖类的生理功能
第四节 矿物质
一、常量元素
二、微量元素
第五节 维生素
一、脂溶性维生素
二、水溶性生素
第六节 水
一、人体内总水分及分布
二、水的重要特性
三、水的生理功能
第七节 人体能量的来源和转换
一、糖的氧化
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三、人体内能量的转换

第四章 各类食物的营养与保健价值
第一节 常见谷类食品的营养与保健价值
一、稻
二、小麦
三、玉米
四、小米
五、荞麦
六、大麦
七、薯类的营养与保健价值
第二节 豆类、坚果类的营养与保健价值
一、豆类
二、坚果类的营养与保健价值
三、蔬菜营养与保健价值
四、水果的营养与保健价值
第三节 肉类、水产品和蛋类营养与保健价值
一、肉类的营养与保健价值
二、水产品的营养与保健价值
三、蛋类及蛋制品的营养与保健价值
第四节 茶与酒
一、茶与营养
二、酒与健康

第五章 保健食品的功能
第一节 保健食品概论
一、保健食品的概念
二、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
三、保健食品禁用物品(按笔画顺序排列)
四、保健食品的组方原则
第二节 保健食品的功能学
一、增强免疫力
二、辅助降血脂
三、辅助降血糖
四、抗氧化功能
五、辅助改善记忆
六、缓解视疲劳
……
第六章 老年人的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
第七章 老年常见病的饮食调养
……
序言 老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影响国家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指在总体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比例增大的一种趋势。这是由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以及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引起的,是生产力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和人口再生产正常运行的结果,应视为人类社会进步的成就之一。国际上通用的老龄化标准是:当60岁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或65岁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或7%时,标志着这个国家已进入老年型国家。法国1865年、瑞典1890年、德国1910年、英国1930年达到了这个标准,进入了老年型国家。我国1999年达到标准,也进入了老年型国家。我国进入老年型国家的时间比发达国家晚许多年。但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有很多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是:(1)老龄人口规模巨大。2005年我国65岁和65岁以上人口为10055万,占总人口的7.7%,预计到2030年时将占15.8%,到2050年时将占23.1%。
文摘 二、饮食习惯与衰老
(一)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是指在短时间内进食大量食物,超过胃肠功能的负荷。暴饮暴食可引起急性胃扩张,诱发急性胃肠炎、急性胃溃疡穿孔,甚至诱发心脏病等,它还是诱发急性胰腺炎的元凶之一。可以说,暴饮暴食是饮食的第一大忌。
古人根据长期的养生经验早就提出了“食不过饱”的说法。从近期反应看,过饱会影响胃肠道的生理功能;从远期反应看,过饱会使体内的热量过剩,引起肥胖,并可加速衰老进程;从营养素吸收的角度看,一次性摄人大量优质食物,会使其中的大部分营养素(如蛋白质等)无法被充分吸收,而造成浪费。
(二)大量饮酒或饮烈性酒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这是一种纯热量物质,每克酒精可提供大约7千卡的热量,远远超过主食的产热量。这也是为什么长期饮酒易导致摄入热量过剩而产生肥胖的缘故。酒可谓“有利有弊”,两者的差别关键在酒的“质”与“量”:如果少量饮用果酒、低度酒,可增加胃液分泌,增加食欲,促进消化。有些朋友有长期少量饮酒的习惯,春节期间自然没必要刻意改变这一习惯。但如果饮酒过量,或饮用烈性酒,则会增加高血压、中风等发生的危险,损害肝、肺和神经系统的功能,还可刺激胃黏膜,降低食欲,引起消化不良等各种胃肠疾病。正如《本草纲目》上所言:“少饮则和气血,壮神御风,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助火。”因此有必要提醒大家:节假日期间如饮酒,要限量。
读书人网 >美食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