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
页码:39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802431743/9787802431744
条形码:978780243174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液压元件的创新与发展》以柱塞泵为例全面地阐述了开路式泵的理论、性能及特点;论述了开、闭路式泵的自冷却性能,并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最佳自冷却方案和开路式泵最佳噪声控制方法;对滑靴底部的流体模型及其与超高压试验相关的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试验;同时对液压传动的新应用领域进行了探讨。
《液压元件的创新与发展》可供从事液压系统设计、元件研究和使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与液压专业本科生选修和研究生教材。
编辑推荐 《液压元件的创新与发展》由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知识产权简介
第二节 液压泵的普遍规律
第三节 轴向柱塞泵的典型结构
第四节 径向柱塞泵的典型结构
第二章 开路式轴向柱塞泵原理
第一节 闭路式泵各种配流方式的比较
第二节 联合配流开路式泵工作原理及组成
第三节 端面配流半开路式泵工作原理及组成
第四节 端面配流全开路式泵工作原理及组成
第五节 开路式斜盘型串联多级泵工作原理及组成
第三章 开路式泵的运动学及流量分析
第一节 开路式泵的运动学分析
第二节 单级开路式泵排量、流量及流量脉动
第三节 多级开路式泵排量、流量及流量脉动
第四章 开路式泵动力学分析
第一节 柱塞、滑靴的受力分析
第二节 缸体的受力分析
第三节 倾斜配流盘的受力分析
第五章 开路式泵原理试验
第一节 联合配流开路式泵的试验
第二节 端面配流半开路式泵的试验
第三节 端面配流全开路式泵的试验
第四节 开路式串联柱塞泵的试验
第五节 开路式泵的系列和型号
第六节 双端面配油轴向柱塞泵原理在CY泵上的应用与发展
第六章 柱塞滑靴底面系统模型
第一节 模型建立——受力分析
第二节 柱塞滑靴的设计原理及方法
第三节 特征线理论及在柱塞泵中的应用
第四节 柱塞滑靴组动态仿真
第五节 试验方法及结果分析
第七章 多效超高压溢流阀
第一节 超高压技术中溢流阀技术的特点
第二节 超高压溢流阀的功率键图与数学模型
第三节 两级串联溢流阀静态特性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第四节 两级串联溢流阀动态特性的数学仿真与试验研究
第八章 柱塞强度与配油盘温度场计算
第一节 配油盘温度场的计算
第二节 配油盘热变形的计算
第九章 开路式泵的噪声及控制方法
第一节 闭路式泵降噪结构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开路式泵上的一种新型降噪结构
第十章 自冷却理论
第一节 传热学理论
第二节 功率损失分析
第三节 cY泵自冷却分析
第四节 SPB泵自冷却分析
第十一章 开、闭路式泵自冷却比较
第一节 cY泵和SPB泵自冷却性能理论比较
第二节 CY泵和SPB泵自冷却试验比较
第三节 宏观法比较自冷却性能
第十二章 开路式泵的自吸问题
第一节 吸油腔的压力和气蚀
第二节 泵的自吸问题
第三节 开、闭路式泵的自吸试验
第十三章 开路式轴向柱塞泵的安装与配管
第一节 安装与配管
第二节 工作介质和工作温度
第三节 开路式轴向柱塞泵的故障与处理
第十四章 开路式泵的典型应用
第一节 开路式泵在液压劈裂机上的应用
第二节 开路式泵在液压分离机上的应用
第三节 开路式泵在卧式液压分离机上的应用
第四节 在主动滚压式全自动钢板打印机上的应用
第十五章 开路式泵的发展
第一节 柱塞式滚柱泵的原理研究
第二节 柱塞型滚柱式叶片泵的运动学分析
第三节 柱塞型滚柱式叶片泵的流量及脉动分析
第四节 双定子泵
第五节 力偶泵与滑块泵
参考文献
……
序言 在近代液压传动中,无阀式柱塞泵占有一个极重要的地位。因为柱塞往返速度不受阀门惯性的限制,所以速度可以很高,因而体积可以做得很小。轴向式结构尤其如此。然而速度高则摩擦热必然加大,体积小则散热困难,因而高速轴向泵的冷却成了主要矛盾:从表面看好像整个泵浸在油里,温度不会成问题,但实际不然,某些摩擦副如斜盘和滑靴问并不一定好。我曾亲眼见到过一个损坏的轴向泵,其铜制部件有的可见到明显的塑性变形,说明这种泵在运行中某些零件的温度可能很高,而这种高温是泵容量的限制因素。
闻德生同志以多年精力来解决这一问题。他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将柱塞和滑靴都钻通,使吸进油泵的冷油能由配流盘和斜盘两端进油。而且通过控制两端阻尼,可以控制冷油量在两端的分配。这样做,不但使柱塞外端和与它连接的部分得到更好冷却,而且可以使柱塞在排油行程中滑靴和斜盘间的压力大大减小,因为作用于柱塞内端的压力已不是全靠固体间的摩擦面来承担,而要减去相当于钻孔面积所产生的压力。事实上若我们将滑靴和斜盘接触面适当处理,很容易使之形成静压摩擦副而使其摩擦极小(这虽不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但对闻德生同志提出的结构则特别适用)。
文摘 插图:

3.技术公开
专利制度,一方面要以法律形式保护发明创造,而另一方面又要依照法律要求,把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及其技术内容,以说明书、权利要求书等形式向社会公开,给公众提供技术发明的信息和利用发明的途径。这不仅有利于技术方案早日转化为生产力,也有助于打破技术封锁与垄断,从而促进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4.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是指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之间,可以依照共同参加的国际公约或双边往来互惠协定进行技术、贸易和经济等方面的交往。目前,世界上较为著名的专利国际公约有《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和《专利合作条约》。时间已证明,专利制度对于国际交流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专利制度适应了商品经济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它已成为经济和技术管理中较为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管理制度。当今世界的专利制度,既要适应专利法国际协调的发展趋势,以适应国际化保护水平的要求,又要符合本国的国情需要,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专利制度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四、不受专利法保护的智力成果专利法保护发明创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发明创造都受专利法的保护。不受专利法保护的智力成果,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违反国家、社会、公众利益的发明创造
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对于违反国家、社会、公众利益的发明创造,虽然从技术上看符合获得专利权的实质性条件,但不能授予专利权。世界上几乎所有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都有这样的规定。我国规定不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主要有以下三种。
1.违反国家法律的发明创造
’
这种发明创造,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破坏国家法律秩序。如一个发明人发明了一台伪造货币的机器,就这台机器本身而言确实是发明创造,但我国法律明令禁止伪造货币,显然,这种同我国法律违背的发明创造,不能纳入专利法律保护的范围。
2.违反社会公德的发明创造
如吸毒工具、赌博工具等这类发明,破坏了社会公德,不能授予专利权。有些发明创造本身虽没有违反社会公德之意,但却可以被用来危害社会公德,也不能授予专利权。如有关赌博性游艺工具的发明创造等。为维护社会公德,对其不能授予专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