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21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9787305058226
条形码:978730505822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知本智富系列
内容简介 《风云大棋局(中国发展与国际博弈纵横)》讲述了:当代中国无疑正面临两大关键跨越:首先是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取得社会综合发展进步的最大值;其次是在未来全球化框架下经历发展周期的调整或减缓时,如何有效做到“软着陆”,以为下一轮大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基础。《风云大棋局(中国发展与国际博弈纵横)》的特色,不是侧重诉诸理论建构或学术探讨,而是以具体的事例为出发点给读者带来中国发展大棋局中波澜壮阔的真实体验与思辨,并希望由此升华激发更多的新思维、行为和力量。
《风云大棋局(中国发展与国际博弈纵横)》作者把关于中国发展大棋局的最新系列观察与思考,以成书的方式奉献给广大读者。此书的特色,不是侧重诉诸理论建构或学术探讨,而是以具体的事例为出发点给读者带来中国发展大棋局中波澜壮阔的真实体验与思辨,并希望由此升华激发更多的新思维、行为和力量。
媒体推荐 在以我为主提升实力增强活力的基础上,推动心态、观念和行为的开拓解放,更大规模推动双边多边借鉴互动,主动争取国际竞争与合作优势,依靠人民的力量超越自我,不断追求文明演化的合理与创新。
——中国发展的大棋局
编辑推荐 《风云大棋局(中国发展与国际博弈纵横)》:世界首先是境界,只有思考和策划世界,才能赢得世界。中国已经进入“不进则退”的崭新阶段,只有更勇敢地拓展自身的视野和胸襟,纵横捭阖争取更大的优势,才能掌握更多的战略主动权。
目录
第一章 引领大国思维
跨越历史
新浪潮中的“世界眼光”
发展的“蛋糕”
大国的形体
发展的主旋律——解放思想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
“弱国心态”与“弱势文化”
智慧加明镜
赢得发展
踏上全新的大国起跑线
第二章 成就综合竞争力
从大国较量看竞争力
“粗犷发展模式”逼近极限
新型“绿色”竞争力
竞争新对策
“嫦娥一号”与“中国制造”
“反腐风暴”常态化
海洋博弈方兴未艾
中国的奥运金牌之路
第三章 国际关系的奥妙
中美俄重开“三国演义”
朝鲜半岛与大国博弈
中美关系——关键在于格局
中日关系——历史昭示未来
国际危机及冲突的点与面
外交行为折冲樽俎
中国让美国哭笑不得
八国峰会的变迁
第四章 现代防务重拳准备
“出师有名”的思辨
“和平使命—2007”不同凡响
“中国力量”新观察
五角大楼的“中国对策”
美国“反恐战争”三省其身
悄然嬗变——美国国防战略新思维
黎以冲突中的“技术”因素
中国海军初试锋芒
第五章 软实力登场
神舟、二炮与透明
“以民为本”的追求
中国“软实力”策略值得改进
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得与失
说到“信仰”
美国华裔“崛起”了吗
东西方的“面子”问题
铭记体育的境界
磨难面前众志成城
“天人关系”的战略管理
第六章 跨文化辐射
《士兵突击》的信念
“世界杯”不相信中国吗
郎朗的琴声与教育创新
中国挑战“体育竞技核心领域”
宋祖英美国演唱会随想
中华电影的世纪机遇
《功夫熊猫》显身手
东西“网民”各不同
春节价值也需与时俱进
国际媒体里的“矛盾中国”
“央视春晚”与中国文化软实力
第七章 透视中国台湾问题
透视连战的北大演讲
让中国台湾不再摇摆
《色戒》与中国台湾政治
美国应对台海危机的准备
台海出现“历史轮回”
第八章 世界就是境界
新保守主义与历史天平
俄罗斯的抉择
日本的轨迹
美国“反省”的误区
布什号召学外语
非法移民与“看不见的手”
美国外交主义与安全圈
从科索沃到南奥塞梯
美国的岔路口
美国“太级拳”即将登场(上)
美国“太级拳”即将登场(下)
第九章 金融海啸——周期大洗牌
拆除“经济定时炸弹”
泡沫,人性,陷阱(上)
泡沫,人性,陷阱(中)
泡沫,人性,陷阱(下)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作用”
金融危机与全球“新政”
20国峰会与世界格局重组
2009年:经济挑战来临
第十章 历史昭示未来
儒学兴衰喻古今
“南京大屠杀”年祭
穿越历史的杂音
奥巴马崛起的启示
中美外交传统的惯性与超越
强盛的谜语
中美大国气质的异同
启蒙的通道
自发的现代化
左右中美关系的力量源泉
“收官”之论
21世纪——追求“合理”
……
序言 21世纪将是中国发展的世纪。这个发展必定是划时代和前无古人的,即不再是中国历史与社会的原始周期运气循环,因为那样的循环于现代中国和中国文化没有多大意义,而且,那样的发展也必定是昙花一现,缺乏持久的毅力和不断超越的锋芒。
当代中国甩脱历史传统循环的途径,需要遵循两大根本前提。首先,应该是真正全面的现代化发展与突破,包括现代化的思维、架构、手段、标准和风格,必须避免任何片面的偏废;其次,这一发展与突破的起飞平台,必须是以整个世界文明为发展依托和参照,不再是因循地坐井观天、苟且懦弱、一厢情愿、画地为牢。这两大前提是往日中国兴衰过程中从未拥有的因素,必将决定新一轮中国发展的最终成败。
中国文明的终极取胜之道,将是依靠不断地努力和开拓,形成不可逆转及水到渠成的文明综合发展优势,达到不以竞争对手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全新文明领先。
历史反复证明,即便是再优秀的文明,指点江山,风光一时,其发展的鼎盛时期,也就是逐步产生排他与懈怠的时期。在这种关键时刻如果低估或忽视了潜在的外部竞争和挑战,就可能导致文明衰败被淘汰的致命后果,在新兴文明的冲击波面前一败涂地。
于是,世界首先是境界。只有思考和策划世界,才能赢得世界。再者,视野和行为的出发点,必须以世界为基准和目标。依靠智慧、品质和力量去对外开拓、发明创造,进军世界的雄心,与谋点钱、糊个口、享个乐这样的小算盘相比,必然导致高低立见的长远后果和结局。
从更深层次讲,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还可提供新鲜的思路与模式,为超脱自己的某些思维定势与惯性束缚提供宝贵的张力和参照。譬如所谓西方文明也并非铁板一块,从国内社会与政治体制发展路径的角度来看,西方文明内部的古典演进模式,可以分成英国式的规则游戏和改良渐进及法国大革命式的暴力“狂飙突进”两大类。随后,英国模式西进美国及英联邦各地;而大革命模式则一路东进,先带动了俄国,又唤起了中国。
文摘 跨越历史
时间进入21世纪,现实和未来都要求新一代中国人更加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其中,对历史和文化演进“大势”的把握能力,乃是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自世界从19世纪起进入近现代以来,西方文明依靠内部的民主科学、富国强兵及外部的扩张开拓海外贸易而日渐强大,而中国文明则在保守封闭、愚民专制与小农经济中每况愈下,最终沦落到“遭抢挨打”的地步。一个文明的成长过程,往往是从硬实力过渡到软实力的全面强盛,即基础打好,全面展开;而衰落的过程则正好逆向,即先是软实力的虚亏,而后是硬实力的溃败、价值的落伍和思维的迟钝,导致堡垒总是先从内部被攻破。
回想清朝所谓“康乾盛世”阶段,久仰古代东方文明的西方使节,初次登陆中国也是诚惶诚恐、毕恭毕敬。但过后不久,正在经历工业革命、宪法政治和海外探险扩张洗礼的西方人便认识到大清和中国人原来还生活在昨天。
这样的昨天就是小农社会,专制统治,教育落后,科技无光,人民卑微,官僚腐败。与西方在这些指标上“指向未来”的蓬勃发展相比,中国的综合软实力已经长期“积弱”。
于是,西方人在应对中国时胆子也愈来愈大。到了1840年,他们竟敢为了贩毒利益,隔洋跨海以区区几千兵员武力进攻东方大国,而且还不可思议地取得了胜利。
从那一时刻起,中国的软硬实力开始双重崩溃,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面反映出面对西方文化竞争时的弱势,并形成了集体无意识的“示弱”心理反射和行为模式。
如果没有现代化的介入,中国社会仍会重复自己几千年的循环。“太平天国”差点就成功改朝换代。然而大清洋务派也注定跛脚,因为它不是服务人民,而是挟洋自重,依旧效忠于腐朽没落的封建王朝,于是也就继续和强化着中国的“积弱”。
欲有效改变孱弱的命运,20世纪以来中国仁人志士们的必然选择,是战略性的三大步:推翻封建和独裁统治,走向共和;击溃外侮,重建主权,打下中国硬实力基础。同时大力发展软实力和硬实力,发展人民的实力,从根本上改变“积弱”状态,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目前看来,中国已经基本迈出了前两步,正处在第三步的过程中。当然,由于长期的历史和传统惯性影响及发展的起点较低,迈出的步子其实并无法一蹴而就。有时也会出现倒退并需要返工,而正在努力的过程当然就更充满了艰难险阻。
所以改变中国“积弱”状态的三大步,其实就像田径比赛中的接力跑,也包含了三大意蕴:首先,这是个渐进过程;再者,每一棒都有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