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144 页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
ISBN:9787108027337
条形码:978710802733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七宗罪系列
外文书名:Envy
内容简介 《嫉妒》作者用一种轻轻披着知识外衣谈天说地、博学而谦逊的写作风格,带我们踏上一趟与嫉妒的许多面目遭遇的旅程。他认为思想家们如约翰罗尔斯、叔本华和尼采有关嫉妒的文字写得那么出色;他辨识嫉妒、羡慕、妒羡、怨恨和幸灾乐祸,为种种令人嫉妒的事物分门别类,包括财富、美貌、权力、天赋、知识和智慧、极度好运,以及青春。他看到学术界的怨气,那里的嫉妒夹杂着由无能所激起的势利,还有耗心费力地计较宇宙的不平等;他还提供了一次对《奥赛罗》的精彩阅读,提出这部作品更多的是以伊耶戈的嫉妒而非奥赛罗的妒羡来推进的。他揭露嫉妒的背后是一种强烈的恶意嫉妒者希望摧毁别人的幸福。
作者以过人的智慧,用一种深思、刺激和风趣的方式凸现我们人性的弱点。
作者简介 约瑟夫爱泼斯坦(Joseph Epstein)用一种轻轻披着知识外衣谈天说地、博学而谦逊的写作风格,带我们踏上一趟与嫉妒的许多面目遭遇的旅程。他认为思想家们如约翰罗尔斯(John RawIs)、叔本华(Schopenhauer)和尼采(Nietzsche)有关嫉妒的文字写得那么出色;他辨识嫉妒、羡慕、妒羡、怨恨和幸灾乐祸,为种种令人嫉妒的事物分门别类,包括财富、美貌、权力、天赋、知识和智慧、极度好运,以及青春。他看到学术界的怨气,那里的嫉妒夹杂着由无能所激起的势利,还方甏心费力地计较宇宙的不平等;他还提供了一次对《奥赛罗》(Othello)的精彩阅读,提出这部作品更多的是以伊耶戈(Iago)的嫉妒而非奥赛罗(Othello)的妒羡来推进的。他揭露嫉妒的背后是~种强烈的恶意一嫉妒者希望摧毁别人的幸福。
爱泼斯坦以过人的睿智,用一种深思、刺激和风趣的方式凸现我们人性的弱点。
编辑推荐 七宗罪:骄傲、嫉妒、暴怒、懒惰、贪婪、贪吃、淫欲,长久以来是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和道德家所关注的问题。在当代,我们仍着迷于这些久远的罪恶,我们中有的人与这些罪恶进行斗争,有些人则为它们歌功颂德,这揭示了我们界定人性的持久愿望,同时也反映了我们神圣的热望。牛津大学出版社和纽约公共图书馆把美国当代七位著名学者、作家聚集在一起,写下关于这七宗罪的深思冥想,成为这一套妙趣横生的系列丛书。《嫉妒》是其中之一!
目录
编者的话
前言
第一章 并非嫉妒
第二章 辨识嫉妒
第三章 隐秘的恶行
第四章 美貌与朋友不共戴天?
第五章 耀眼的奖赏
第六章 年轻人,上帝也诅咒他们
第七章 奸恶的真面目
第八章 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嫉妒
第九章 犹太人,我们的良友
第十章 幸灾乐祸
第十一章 不忿的别名
第十二章 嫉妒是人性吗?
第十三章 我的嫉妒生涯
第十四章 贫乏的心理卫生
参考书目提要
关于作者
……
文摘 第一章 并非妒羡
七宗罪里,只有嫉妒是毫无趣味可言。懒惰看起来可能没什么意思,暴怒也是如此,但沉醉于一种懒散的状态里是自得其乐的,而把愤怒表达出来也是一种释放,这并非一点愉悦也没有。作为补偿,嫉妒可能是七宗罪当中最难以捉摸的——或许我应该说是最隐伏的。毫无疑问,它是人们最不愿意坦白承认的一宗罪恶,因为坦白了嫉妒可能就是承认了自己胸襟狭窄、卑鄙、小心眼。这可能也是最具普遍性的。除了苏格拉底、耶稣、奥勒留、圣方济各、德肋撒修女和少数几个人外,我们都曾经感受过嫉妒的闪现,哪怕是以各种不同的程度,从微小的刺痛到深刻的、毁灭灵魂的、撕心裂肺的伤害。嫉妒是如此广泛地存在——就我所知,在所有已知的语言中都有嫉妒这个词——以至于人们都相信它是一宗罪恶,而最备受争议的是,它到底是不是人性的一部分。
嫉妒是一种“感觉”、“情绪”、“罪恶”、“性格倾向”还是一种“世界观”?或许它也是一种罗夏测试(Rorschach test):说出你所嫉妒的就会大量显露你的本性。它可能是所有这一切——甚至更多。没人会怀疑,无论它是什么,嫉妒都理所当然是一个会引发强烈反应,其实是过激反应的词:它是英语当中为数不多的仍旧保有让人心生反感之力量的几个词语之一。我们大多数人如果被指责犯下其他六宗罪中的任何一项,都依然能够安然入睡;唯有被指责为心怀嫉妒时会寝食难安,因为这项指责直指人格。其他几宗罪,尽管都为宗教所不容,却不会如此彻底和深刻地贬损、诋毁一个人。尤其是嫉妒这污名暗示的是心胸狭窄。
《韦氏大词典》里对这个词的解释有些差强人意:“(1)(中性)恶意;(2)对别人占着好处的痛苦或怨恨意识,伴随着想拥有同样好处的欲望。”《牛津英语词典》的解释较之更为贴切:它首先把嫉妒定义为“恶意或敌对的感情;憎恶,怨恨,敌意”,接着又定义为“蓄意的罪恶,伤害,损害”,两种定义都很模糊。但伟大的《牛津英语词典》在第三种解释里终于说到了点子上,在这里它把嫉妒定义为“由于觊觎的好处被他人所得而产生的屈辱感和敌意”,而嫉妒一词的用法突然冒出大约1500种。《牛津英语词典》还增加了第四种解释,在这种解释里这个词不带“恶意”,而且得和(a)“想取得跟别人同等的成就,或同样优秀的愿望;竞争”相关,以及(b)表达“对为他人所享有的好处的渴望”。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里认为竞争是有益的嫉妒,或者嫉妒终结于钦佩,因此嫉妒引发了模仿。然而,必须补充的是,嫉妒并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