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页码:99 页
出版日期:2000年01月
ISBN:7806460721
条形码:978780646072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学习、鉴赏诗文,我国古代早有一种流行广泛且公认有效的方法,即“吟诵”。今天所称的“朗读”、“朗诵”、“熟读”、“背诵”,意思大致相同或很近似。这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高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情、精意。这种方法,先秦时代已开始采用,多用于学诗。以后逐渐广及于词、曲、文、赋等各种文章。过去吟诵时曾配合音乐舞蹈,相应还制有谱子,但一般人“徒歌”的多,按文本情调,自由高声吟诵。
媒体推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司马光
读书须是成诵方精熟。今所以记不得,说不去,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精不熟之患。
——朱熹
吟诵大有益于增强记忆,便于思考、运用。
——徐中玉
目录
序
杨果小令越调小桃红
王和卿小令双调拨不断大鱼
白 朴小令越调天净沙秋
关汉卿小令南吕四块玉别情
双调大德歌秋
套数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剧曲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三折
卢 挚小令双调蟾桂令 田家
双调殿前欢
姚燧小令越调凭阑人寄征衣
马致远小令越调天净沙秋思
南吕四块玉恬退
双调落梅风远浦帆归
双调落梅风潇湘夜雨
双调落梅风
套数双调夜行船秋思
王实甫 小令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
剧曲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张养浩小令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
中吕山坡羊 潼关怀古
郑光祖小令双调折桂令梦中作
曾 瑞小令 南吕四块玉 闺情
鲜于必仁小令 中吕普天乐 平沙落雁
薛昂夫小令正宫塞鸿秋凌台怀古
张可久小令 中吕红绣鞋 天台瀑布寺
中吕迎仙客秋夜
越调天净沙江上
双调落梅风江上寄越中诸友
黄钟人月圆 春晚次韵
中吕卖花声怀古
中吕普天乐 西湖即事
双调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
正宫醉太平怀古
越调小桃红淮安道中
双调清江引 春思
双调清江引 秋怀
仙吕一半儿秋日宫词
双调折桂令九日
双调殿前欢离思
乔 吉 小令 中吕山坡羊 冬日写怀
越调凭阑人金陵道中
越调凭阑人春思
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
双调水仙子寻梅
刘时中 小令 中吕山坡羊 与邸明谷孤山游饮
王元鼎小令正宫醉太平寒食
任昱小令双调清江引 钱塘怀古
中吕上小楼隐居
周德清小令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中吕喜春来秋思
贯云石 小令双调殿前欢
双调清江引惜别
双调蟾宫曲送春
徐再思小令 中吕阳春曲 皇亭晚泊
双调水仙子夜雨
双调卖花声
曹德小令双调清江引
吕止庵小令仙吕后庭花怀古
吴西逸小令越调天净沙闲题
张鸣善小令双调水仙子讥时
中吕普天乐愁怀
李致远小令 中吕红绣鞋 晚秋
杨朝英小令双调清江引
倪瓒小令黄钟人月圆
汪元亨小令正宫醉太平警世
汤 式小令双调天香引 西湖感旧
无名氏小令南吕干荷叶
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朱有墩小令北双调沉醉东风秋日湖边晚行
王九思小令北越调寨儿令夏日即事
王 磐小令北中吕朝天子 咏喇叭
古调蟾宫元宵
杨慎小令南商调黄莺儿
黄峨小令南商调黄莺儿苦雨
陈铎小令北正宫小梁州 咏闺情
沈仕小令 南南吕懒画眉 春日闺中即事
金銮小令北双调水仙子广陵夜泊
冯惟敏小令南正宫玉芙蓉喜雨
北双调蟾宫曲 四时闺词
薛论道小令北中吕山坡羊 冰山
南商调黄莺儿边城秋况
陈所闻 小令 南中吕驻马听 阊门夜泊
汤显祖剧曲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朱彝尊小令北仙吕一半儿金山
北越调天净沙
厉鹗小令北仙吕一半儿题吴抱村闲居消
夏图
读曲常识
……
序言 学习、鉴赏诗文,我国古代早有一种流行广泛且公认有效的方法,即“吟诵”。今天所称的“朗读”、“朗诵”、“熟读”、“背诵”,意思大致相同或很近似。这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高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情、精意。这种方法,先秦时代已开始采用,多用于学诗。以后逐渐广及于词、曲、文、赋等各种文章。过去吟诵时曾配合音乐舞蹈,相应还制有谱子,但一般人“徒歌”的多,按文本情调,自由高声吟诵。“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盛行语体文,对传统文化批评过激,吟诵习惯好像也在破除之列,只在专治古诗词文的学人中,才略有保存。其实,作为一种学习、鉴赏的方法途径,吟诵对理解和继承古代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都仍有积极的作用。至今老辈学人还能记得几十年前吟诵过许多遍、熟极而流的文学精品,对作人作文都大有裨益,便是证明。
文摘 采莲人和采莲歌②,柳外兰舟过③。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④,司马泪痕多⑤。【注释】①杨果(1195-1269),字正卿,号西庵,祁州蒲阴(今河北安国)人。金正大元年(1224)进士,曾任偃师等县县令。金亡后仕元,历官经历、参议、北京宣抚使、参知政事等职,后出为怀孟路总管,以老致仕。诗文,尤擅长散曲。有《西庵集》。②采莲歌:南朝梁武帝作有《江南弄》乐府七曲,采莲曲为其一。此泛指采莲女所唱的曲子。③兰舟:舟之美称。④南朝旧曲:指南朝陈后主所制作的《玉树后庭花》等曲,这些曲子常被视作亡国之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又借指采莲女所唱之曲。⑤司马泪痕多: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评析]杨果由金入元,亲历金朝的灭亡,在又仕元朝前,心中对前朝的怀恋之情难以泯灭。此曲即通过夜梦惊醒、久难再眠的场面描写,婉曲地表达了亡国的哀痛和对前朝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