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页码:548 页
出版日期:2006年10月
ISBN:7508040686
条形码:978750804068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石峻文存》是展示一代哲人石峻先生在中国哲学和佛学等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六十载的论著选集。
石峻先生学贯中、西、印,集一生之智慧经验,留下了一座抹不去的学术丰碑。所收论著,关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哲学史与佛教史的研究,是先生治学论道的重心所在;其对中国人性论史的专门研究,在六十多年前的中国学术界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始于1938年西南联大授课时的伦理学讲义,在现代中国伦理学研究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有关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的研究成果,披露了1949年以后这一领域带头人的睿智思辨;留给我们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讲义及中外哲学史史料的翻译辩证,彰显出他一生治学的博学和谨严;集先生治学教学经验总结的方法论论著,则揭示出他力图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研究中国哲学所做出的努力。
编辑推荐 《石峻文存》是展示一代哲人石峻先生在中国哲学和佛学等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六十载的论著选集。
石峻先生学贯中、西、印,集一生之智慧经验,留下了一座抹不去的学术丰碑。所收论著,关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哲学史与佛教史的研究,是先生治学论道的重心所在;其对中国人性论史的专门研究,在六十多年前的中国学术界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始于1938年西南联大授课时的伦理学讲义,在现代中国伦理学研究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有关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的研究成果,披露了1949年以后这一领域带头人的睿智思辨;留给我们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讲义及中外哲学史史料的翻译辩证,彰显出他一生治学的博学和谨严;集先生治学教学经验总结的方法论论著,则揭示出他力图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研究中国哲学所做出的努力。
目录
《石峻文存》序
学术渊源
汤用彤
《魏晋玄学论稿》
回忆汤用彤先生的治学精神及其两篇逸稿
宗教与文化
……
文摘 书摘
根据佛教的发展史来看,可以知道,原来它并不是古代印度的正统思想。今天有人把佛教说成是古代印度思想文化的全貌,或者说成是所谓印度文化的基本精神,显然不一定符合历史事实。因此,是不正确的。我们如果单用佛教来代表印度文化,难免发生许多误解,使我们不能真正了解印度。比如,我们如果说印度历来提倡禁欲主义,或者说印度文化是一种老年人的文化,并用这样一个标准来区别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不同的传统,这就带有很大的主观片面的猜测。我们一定力求比较全面地看问题。印度佛教原是古代东方社会历史的产物,不是如有的人简单地认为是释迦牟尼一个人坐在菩提树下空想出来的。所以,佛教即使在印度,也有先后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的特点,而且充满了各种内外的矛盾。这种先后也有思想自身发展的原因,我
们不能割断历史发展,不能说佛教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信仰。
后来大乘佛教信仰者由于轻视或贬低实行更接近释迦牟尼时代的早期佛教,说它是小乘。同时信仰小乘佛教的人也公开批评大乘佛教,说大乘佛教非佛说,即大乘佛教这一套理论不是佛说的。其实,双方的指责都各自片面地反映了一部分的历史事实。由于佛教的发展本来是一种非常错综复杂的历史,如果我们简单地看这个问题,就难免会损害佛教历史的真实性,那我们了解的佛教历史就不可能是真实的。
后来佛教传播到国外,由于文字方面的隔阂,必须通过翻译。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如中国,懂汉文的未必精通古代印度的一种文字(梵文),懂印度这种语文的外国和尚又多不懂汉文,在这样的情况下,翻译就不可能完全忠实于原文。但更重要的是,由于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对于这种外来的佛教,开始就有不同的理解,这种不同的理解又有所发展。所以,就很难完全相同于它本来的面目和完全符合它本来的意义。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而且,由于过去不同时期统治阶级的不同需要,对佛教的经典也不免有意识地加以篡改或者删除,那就更不用说了。比方说,印度佛教的有些经典,它因为轻视妇女,乃至对于母亲也说了许多不像样的下流的话,这种不礼貌的态度与中国传统的尊亲思想是根本不相容的,所以有的翻译者遇到这种情况就把它删除了。这样,在中国过去生根和发展起来的佛教思想,必然有其自己的特点,这不足为怪。这种由于历史文化和传统的不同而形成的信仰和思想的差异以及不同点是很自然的。但是,过去有一些迷信印度佛教的学者,简单地根据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的差异来贬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