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吴式太极拳

发布时间: 2010-03-22 06:07:50 作者:

 吴式太极拳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页码:145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5月
ISBN:7532098923
条形码:978753209892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武术泰斗教你学拳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吴式太极拳》对太极拳基本要领、拳架和推手的关系、推手的各种用劲技巧都作了细致介绍,有较全面的指导意义。书中最后还附录了几篇重要的太极拳前辈名言,有心深研者如能像吃补药一样细细咀嚼、深刻体会,吃透每一篇文章的精神实质,对练好太极内家功夫必将有意想不到的启发和帮助。希望这一《吴式太极拳》的出版,能成为太极拳爱好者的“引路人”。
作者简介 李仁柳,生于1911年,师从于吴式太极拳的创始人吴鉴泉的长子、吴家拳杰出传人吴公仪,深获真传,练拳约六十年,是我国著名武术家。他曾与顾留馨老师一起讲解过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古典著作,发表过《吴式太极拳讲义》、《太极拳的理论和实践》(讲义),1989年出版了《吴式太极拳基础》,为继承和发扬吴式太极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书对太极拳的基本要领、拳架和推手的关系、推手的各种用劲技巧都作了细致介绍,有较全面的指导意义。书中最后还附录了几篇重要的太极拳前辈名言,有心深研者如能像吃补药一样细细咀嚼、深刻体会,吃透每一篇文章的精神实质,对练好太极内家功夫必将有意想不到的启发和帮助。希望这一本书的出版,能成为太极拳爱好者的“引路人”。
编辑推荐 《吴式太极拳》:太极拳习练
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架与推手
精简杨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架与推手
三十六式太极导引保健功
常式太极拳
武术运动基本训练
武术初阶
练功十八法
王子平拳术技法——基本功、弹腿、串弹腿
王子平拳术套路精选——大洪拳、五路查拳、三路炮拳
王子平器械套路精选——四门刀、青龙剑、查拳门
目录
一、太极拳与吴家拳
二、吴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一)“意”为统帅,“气”为主导
(二)虚领顶劲、尾闾中正
(三)涵胸拔背、气沉丹田
(四)沉肩坠肘、松腰垂臀
(五)分清虚实、重心中定
(六)动中求静、内外俱练

三、拳架、推手相辅相成
(一)拳架动作分节名次
(二)拳架主要动作规范
(三)拳架为体、推手为用

四、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剖析
五、尚巧不尚力,在粘走运化上用功夫
(一)定步练法
(二)活步练法

六、推手中各种劲的探讨
(一)听劲
(二)懂劲
(三)走劲
(四)化劲
(五)引劲
(六)拿劲
(七)发劲
(八)提劲
(九)开劲
(十)合劲

七、推手与散手
八、结束语
附录
一、张三丰等先辈名言
二、吴鉴泉《吴家太极拳》部分名言
三、金庸论太极拳
……
序言 本人系浙江省临海人氏,生于1911年。自幼体弱多病,为锻炼身体,十多岁就在家乡学少林拳,利用课余时间训练。大学毕业后任某理论刊物编辑,由于伏案过度,常高热不退难以坚持。幸遇友人介绍,向吴式太极拳创始人吴鉴泉的长子、吴家拳杰出传人吴公仪学练吴式太极拳。自练拳以来(除了上海刚解放时,参加市军管会财经部门的接管工作,有几个月没有机会练拳外),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八十余岁,手脚仍轻松灵活,推手也不觉疲倦,这一切都得益于练太极拳。
我向吴公仪老师学的是鉴泉宗师晚年修订的吴式新架,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师兄丁晋山、丁德山等的热情帮助和指导;鉴泉宗师的高足杨孝文每次见面也总是恳切地指教,使我对吴式新架达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
我练太极拳约六十年,在这期间,曾为同好们讲过课;曾与顾留馨老师一起讲解过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古典著作;曾发表过《吴式太极拳讲义》、《太极拳的理论和实践》(讲义);1989年出版了《吴式太极拳基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等等。我在练拳和推手过程中,深感吴式新架更重视体内的行气走劲,小圈子多于大圈子,虚实的要求更明确,用意也更缜密细致,从中我找到了自己的练习途径。
文摘 插图:


太极拳的特点是:“动中求静,静中蕴动,动静偕谐,一气贯通。”太极拳为内家拳,与少林拳等外家拳有别,据大史学家黄宗羲在《南雷文选王征南墓志铭》中写道:“少林拳勇名天下,然主于博人,人亦得而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立仆,故别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又其子黄百家在《内家拳法》中写道:“张三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张三丰是个高道,学识渊博,精通哲理,深谙阴阳,气功造诣深厚,故能阐发拳理创编“太极十三势”,流传于世。十三势是取我国古代太极阴阳学说的“八卦”、“五行”之数,以形于外的四正方、四斜角和进退顾盼定为“势”,以蕴于内的拥(ban音搬)、撮、挤、按、探、捌、肘、靠和沾连粘随不丢顶为“劲”,方圆规矩,内外一体。
清代山西人王宗岳在“精通拳法、剑法、枪法,研究了数十年而颇有心得”的基础上,从我国古代太极阴阳学说的代表作《易经系辞》里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及“一阴一阳之谓道”和《太极图说》里的“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等论述中提炼出《太极拳论》的开篇:“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说明太极拳的动静。
读书人网 >健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