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码:285 页
出版日期:2001年10月
ISBN:7562917256
条形码:978756291725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新编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机械设计》是根据国家教委高等工业学校“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995年修订版)编写的。在教材编写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上,力求贯彻全国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委员会有关会议决议精神。即按照教育部1998年7月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计划,它作为机械类本科各专项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要努力拓宽自然科学基础和专业学科基础;引入现代机械设计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加强素质教育,注重设计能力培养,加强有关结构设计的能力,突出创造能力培养;拓宽知识面,加强机械设计归纳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并将上述精神贯穿于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实验与课程设计等过程。《机械设计》主要内容有:机械与机械零件设计概述,机械的摩擦、磨损与润滑;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键、花键与销联接,铆接、焊接与过盈配合联接;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带传动与链传动;轴、滚动轴承、滑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与制动器;弹簧,机架,减速器。每章附有设计实例和习题。《机械设计》可作为高等工科学校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篇 总论
1 机械与机械零件设计概述
1.1 机械系统的组成
1.2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与一般程序
1.3 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与计算准则
1.4 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与一般设计程序
1.5 机械设计中的标准化
1.6 机械设计中材料的选用原则
1.7 机械零件的强度
1.8 现代机械设计该当简介
1.9 机械的摩擦、磨损、润滑及其状态监测技术
第二篇 联接件
2 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
2.1 螺纹与螺纹联接
2.2 单个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2.3 螺栓组联接的设计与提高强度的措施
2.4 螺旋传动
思考题
习题
3 键、花键与销联接
3.1 键联接
3.2 花键联接
3.3 销接接
思考题
习题
4 其它联接
4.1 铆接
4.2 焊接
4.3 过盈配合联接
4.4 胶结
思考题
习题
第三篇 传动件
5 挠性传动
5.1 概述
5.2 带传动的应用和工作特性
5.3 普通V带传动设计计算
5.4 链传动的应用工作特性
5.5 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5.6 其它挠性传动简介
思考题
习题
6 齿轮传动
6.1 概述
6.2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与材料及热处理
6.3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6.4 许用应力和设计参数
6.5 斜齿圆柱加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6.6 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6.7 齿轮的结构设计
6.8 齿轮传动的效率及润滑
6.9 其它齿轮传动简介
习题
7 蜗杆传动
7.1 概述
7.2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
7.3 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材料及精度等级选择
7.4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7.5 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与热平衡
7.6 普通圆柱蜗杆和蜗轮的结构设计
7.7 圆弧圆柱蜗杆传动设计
习题
第四篇 轴系零、部件
8 滚动轴承
8.1 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代号及其选择
8.2 滚动轴承的受力、失效与计算准则
8.3 滚动轴承尺寸的选择
8.4 滚动轴承部件的组合设计
习题
9 滑动轴承
9.1 滑动轴承的类型、材料与结构
9.2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
9.3 液体摩擦动压径向滑动轴承的设计
9.4 静压滑动轴承
习题
10 联轴器、离合器与制动器
10.1 联轴器
10.2 离合器
10.3 制动器
习题
11 轴
11.1 轴的类型与材料
11.2 轴的结构设计
11.3 轴的强度计算
11.4轴的刚度计算与振动计算
习题
第五篇 其它零、部件
12 弹簧
12.1 弹簧的功用、类型及其特性
12.2 弹簧的材料及制造
12.3 圆柱螺旋压缩(拉伸)弹簧的设计计算
12.4 圆柱螺旋扭转弹簧的设计计算
习题
13 机架
13.1 机架的类型、材料及制造方法
13.2 机架设计的要求
13.3 机架的结构设计
14 减速器
14.1 常用减速器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14.2 齿轮减速器的发展趋向
14.3 齿轮减速器的选用
14.4 几种新型少齿差行星减速器的结构
参考文献
……
序言 20世纪,人类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于相对论、量子论、基因论、信息论等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现在人类在物质领域已深入到基本粒子世界,在生命科学领域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在思维科学领域则主要是数学和脑科学的巨大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科学技术综合化、整体化以及人文和科技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加速。
近20年来,我们在经济战线上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以及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致使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适应性要求不断增强。
在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高等教育战线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指引下,开展了起点高、立意新、系统性强、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改革工程。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观念、大工程的观念、终身教育以及回归工程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对拓宽本科教育口径、加强和扩展本科教育共同基础的要求日益强烈。
1998年8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专业总数由原来的500多种减少至249种。新专业目录的颁布,突破了传统的、狭隘的专业教育观念,拓宽了人才培养工作的视野,为人才培养能较好地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创造了条件。许多学校也都以专业调整、改造和重组为契机,大力调整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拓宽基础,整合课程,构建新的专业平台,柔性设置专业方向,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文摘 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