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揭开行政之恶

发布时间: 2010-03-28 02:42:32 作者:

 揭开行政之恶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页码:23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9787802119369
条形码:978780211936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公共行政规范理论译丛

内容简介 《揭开行政之恶》内容简介:在《揭开行政之恶》一书中,艾赅博与百里枫论述道,正如去人性化行为与种族灭绝行为中所显示的,行政之恶的趋势已经深入到公共行政的身份认同当中。行政之恶的普遍特征是,从事普通职业的人们被卷入邪恶的行径,而本身并不自知其过错。在道德错位的情形下,人们甚至可能将自己的邪恶行为视为好事。
在一个流行“抨击官僚”的时代,《揭开行政之恶》企图为一种更符合伦理标准的、也更为民主的公共生活奠定一个基础,这样的公共生活意识到邪恶有可能发生,从而努力避免自己不自觉地走上这样一条道路:路的尽头就是国家支持下的去人性化行为及毁灭行为。
与初版相比,《揭开行政之恶》新版增加了新鲜的视角与材料。初版(1998)曾作为最杰出公共行政著作获颁美国公共行政科学院著名的年度奖“布朗洛奖”,美国管理科学院中有两个学部(公共与非营利部及管理社会问题部)也颁给《揭开行政之恶》“年度最佳著作”奖。
作者简介 艾赅博(Guy B.Adams),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杜鲁门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副院长,《美国公共行政评论》主编。他于1977年在华盛顿特区的乔治华盛顿大学获得公共行政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兴趣集中在公共行政历史与理论、公务伦理以及组织研究,目前已出版学术成果50多种,包括专著、篇章以及发表在全美顶尖的公共行政学杂志的学术论文。
百里枫—arlny L.Balfour),大谷州立大学(位于密歇根州大激流市)公共与非营利行政学院教授、院长。他于1990年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94年到2000年,任《公共事务教育杂志》的执行主编。他的研究与教学兴趣是组织理论与行为领域、社会政策、公务伦理以及纳粹大屠杀,已经出版学术成果20多种,包括专著、篇章以及发表在公共行政杂志的学术论文。
媒体推荐 我要极力推荐艾赅博与百里枫写的这本《揭开行政之恶》,此书已经赢得几乎所有公共行政学专著奖励,并且当之无愧。
  ——玛丽R.汉密尔顿(Mary R.Hamilton),美国公共行政学会执行会长
这本特别的书应当拥有更多的读者,而不只是它意向中的公共行政学者。艾赅博与百里枫使用了几个案例——包括纳粹大屠杀的行政管理,以及导致了“挑战者”号空难的NAsA组织动力——以此令人信服地说明,公共行政学的语汇里,应当加上邪恶这个概念。
  ——《选择》杂志
《揭开行政之恶》是一本让人不安同时又非常重要的书,人们都应该读一读。为着这本开创性的、有高度可读性的同时极具说服力的著作,我要祝贺艾赅博与百里枫。如果公共行政学界都认真地重视这样一本著作,我们很多事都会好办得多。
  ——大卫H罗森布鲁姆—avid H.Rosenbloom),美利坚大学公共行政学杰出教授
编辑推荐 《揭开行政之恶》:公共行政规范理论译丛。
目录
中文版序
致谢
绪论与概述
全书格局
第一章 邪恶与行政之恶的动力
现代性、技术理性以及行政之恶
当今时代的邪恶
肮脏的手
僭慢
行政之恶是公恶还是私恶?
行政之恶与公共事务
理解邪恶
行政之恶的根源:心理学的视角
视角与距离
语言与去人性化
当然之因素
邪恶的社会建构
个人、组织与社会

第二章 服从、技术理性与行政之恶
邪恶与组织
服从的社会建构:斯坦福监狱实验
现代性与技术理性主导
技术理性与现代专业主义的演进
技术理性专业主义的道德虚空
技术理性文化中的服从
无法发现行政之恶

第三章 揭开行政之恶
——大屠杀与公共服务
纳粹大屠杀与行政之恶
对纳粹大屠杀与公共服务相关作用的历史解读
将邪恶合法化:德国公务员队伍与第三帝国
实施邪恶:德国公务员队伍与纳粹大屠杀
阿道夫艾希曼与行政之恶的平常性
撒旦式伟大?
谁能高枕无忧?

第四章 面具掩盖下的行政之恶
——从米特堡一多拉与皮尼孟德到马歇尔
航天中心
米特堡一多拉
开端
米特威克工厂
灾难性的结局
皮尼孟德
阴云行动与别针行动
战后的混乱
去纳粹化
冯布劳恩团队
亨茨维尔、红石以及马歇尔航天中心
土星与“阿波罗”
行政之恶

第五章 组织动力与行政之恶
——马歇尔航天中心、NASA以及“挑战者”号
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组织动力与通往行政之恶的路径
马歇尔航天中心、“挑战者”号与通往行政之恶的路径
一个有缺陷的设计
NASA的组织历史
阿波罗计划的问题
阿波罗与航天飞机之间的重大差异
“挑战者”号灾难
非同寻常的发射
马歇尔航天中心
马歇尔中心毁灭性组织文化的演进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灾难
通往行政之恶的路径

第六章 公共政策与行政之恶
公共政策与问题解决
公共政策中问题解决方法的批评
多余人口与公共政策隐喻
社会政策与违禁药品收策
移民政策
阴云行动与别针行动
“所有具有日本血统的人”的遣散与安置
“无头政策
战时军方的王牌
政策实施
结局
多余人口、道德错位以及行政之恶

第七章 正视行政之恶
——寻求公共伦理的基础
必要而非充足条件:公共服务伦理中的技术一理性方法
行政之恶的挑战
全球化、品质的腐蚀与多余人口
重建公共伦理的前景
自由式民主
残忍为首恶
协商民主
残忍、协商与行政之恶
参考文献
索引
……
序言 在现代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史上,一直有两条重要的主线:规范与实证理论。现代公共行政学正是围绕着这两条理论线索不断发展起来的。这两条主线有时相安无事,各走各的,有时则相互碰撞,发生争执。无论是那一种情况,它们都在推动着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只有同时把握这两条主线的研究,熟悉它们各自的主要理论及研究方法,才能完整和准确地了解现代公共行政学。尽管许多人将公共行政学的诞生追溯到19世纪末,但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公共行政学成型于20世纪的美国,并在20世纪30年代进入其发展的黄金时代,形成了所谓的古典公共行政学。1947年,西蒙出版了《行政行为》,次年,瓦尔多出版了《行政国家》。两位学者及其著述凸显了公共行政学中两种学术旨趣之争:实证取向的公共行政学,还是价值取向的公共行政学?1952年,西蒙与瓦尔多之间就此发生辩论。这场著名的“西蒙/瓦尔多之辩”正式结束了公共行政学的古典时期。自那以后,美国公共行政学就分裂成许多流派,由此进入一个长达近60年的范式分离和竞争。
文摘 现今时代的主旋律是强调技术理性的价值,顺带地将理智、专业主义、伦理以及政治等作狭义的理解。当这种时代潮流遇到官僚与组织时,其结果就是人们无意识地倾向于服从权威,推崇技术进步以致使其超越人类价值与尊严。数字化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的最新发展,既有可能赋予人力量并解放之,更有可能强化人类的屈从趋势。第二章“服从、技术理性与行政之恶”集中论述使得个人屈从于权威的社会与组织驱动力,即使是这样的行为有可能加害于其他人群。斯坦福监狱(Stanford Prison)实验与米尔格兰(Milgram)实验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说明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伤害其他人,会心甘情愿戴上掩盖行政之恶的面具,此时我们可以将行动的责任推诿于那些代表了合法权威及技术理性价值的人。
第三章“揭开行政之恶:大屠杀与公共服务”重新审视了纳粹大屠杀的含义,着力强调大屠杀的管理与执行方面的意蕴。在本章里,我们要解释,国家权力与现代新的技术一理性行政实践(tech nical-rational administrative practice)相结合,是这一起行政之恶的范式性案例(paradigmatic case)得以执行的关键因素。确实,正是由于有了先进的行政基础结构,纳粹才得以在这类大规模高效率的杀人运动中占得无出其右的地位。在大屠杀的所有阶段,公共行政,以普通的公务员(以及商业组织)执行法律所认可的、日常性的官僚流程作为方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些公共行政实践包括:公务员队伍的组成与管理,名单编排与档案管理,受害人及其财产的法律地位的界定,犹太人社区的组织,运输管理,死亡一奴隶劳改营的行政管理以及所有包括其他活动的协调,等等。要言之,大屠杀是一项浩大的行政管理任务,数以千计的专业人士及行政官员共谋于其中,而他们中大多数人并不是忠心耿耿的纳粹分子。
读书人网 >哲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