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电力通信

发布时间: 2010-03-28 03:09:28 作者:

 电力通信


基本信息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页码:54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118061328/9787118061321
条形码:978711806132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电力通信》以研发和建设电力系统通信网为目标,论述了现代电力通信的相关理论、技术与应用,其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电子通信和电力系统光子通信,全书共三篇12章。《电力通信》取材广泛、内容丰富、贴近工程、新颖实用,比较系统、深入地论述了电力系统电子通信和光子通信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应用。书中理论联系实际,事例具体;语言通俗易懂,文笔流畅;阐述深入浅出,图文并茂。
《电力通信》可供相关科研工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以及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电信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选修教材。
编辑推荐 《电力通信》是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一篇 电力系统通信概论
第1章 电力系统通信进展与动向
1.1 电力通信的进展
1.1.1 电力通信进展历程与主要问题
1.1.2 电力通信现实状况与关键技术
1.2 电力通信的动向
1.2.1 电力通信发展趋向
1.2.2 电力通信前景展望

第2章 电子通信基本理论与技术
2.1 电子通信基本概念
2.1.1 电子通信系统模型及组成
2.1.2 电子通信传输介质与损耗
2.1.3 电子通信传输方式与标准
2.2 电子通信编码方法
2.2.1 信源编码
2.2.2 信道编码
2.3 电子通信调制方法
2.3.1 调制的基本概念
2.3.2 模拟调制法
2.3.3 脉冲调制法
2.3.4 数字调制法
2.4 电子通信同步方法
2.4.1 载波同步法
2.4.2 码元同步法
2.4.3 帧同步法
2.4.4 网同步法
2.5 电子通信信道复用和多址方法
2.5.1 多路复用
2.5.2 多址方式
2.6 电子通信交换方法
2.6.1 交换功用与交换原理
2.6.2 电话网交换
2.6.3 分组交换
2.6.4 帧中继交换
2.6.5 ATM交换
2.6.6 软交换
2.6.7 网络交换
2.7 电子通信基本网络
2.7.1 网络类型
2.7.2 网络结构
2.7.3 网络安全
2.7.4 网络协议
2.8 电子通信常用器件
2.8.1 终端
2.8.2 调制解调器
2.8.3 交换机与路由器
2.8.4 网桥与网关
2.8.5 中继器与集线器
2.8.6 复用器与集中器

第3章 光子通信基本理论与技术
3.1 光通信原理
3.1.1 量子光学与分子光子学
3.1.2 光子存储与光子显示
3.1.3 光子技术与电子技术
3.1.4 光发送机与光接收机
3.1.5 光通信基本工作原理
3.2 光纤光栅与光纤光缆
3.2.1 光纤导光原理与光学特性
3.2.2 光纤损耗与色散
3.2.3 光纤构造与类型
3.2.4 光缆结构与种类
3.2.5 光纤光栅
3.3 光通信协议
3.3.1 GMPLS的基本概况
3.3.2 GMPLS的基本内涵
3.3.3 通用LSP
3.3.4 链路管理
3.3.5 GMPLS对信令协议的扩展
3.3.6 GMPLS路由协议及其扩展
3.4 光通信器件
3.4.1 光放大器与光滤波器
3.4.2 光耦合器与光连接器
3.4.3 光电探测器与光波长变换器
3.4.4 光隔离器与光衰减器
3.4.5 光调制器与光交换器
3.4.6 光分复用器与光插分复用器
3.4.7 光开关与激光器
第二篇电力系统电子通信

第4章 电力网载波通信
4.1 电力网载波通信的工作原理
4.1.1 电力网单路载波通信原理
4.1.2 电力网多路载波通信原理
4.2 电力网载波通信的工作模式
4.2.1 定周通信工作模式
4.2.2 中央通信工作模式
4.2.3 变周通信工作模式
4.3 电力网载波通信的转接方式
4.3.1 中频转接方式
4.3.2 声频转接方式
4.4 电力网载波通信的主要特点
4.4.1 特殊的耦合器
4.4.2 特定的通频带
4.4.3 特强的干扰源
4.5 电力网载波通信的基本设施
4.5.1 电力载波机
4.5.2 结合滤波器
4.5.3 阻波器与耦合电容器
4.6 电力网载波通信的发展动向
4.6.1 PLCC的现状
4.6.2 PLCC的进展
4.6.3 PLCC的前景

第5章 微波通信
5.1 微波通信基本工作原理
5.1.1 微波通信基本概念与主要特点
5.1.2 微波通信系统组成与收、发信设施
5.1.3 微波通信电波传播与接收方式
5.1.4 微波通信衰落现象与抗衰方法
5.2 微波通信系统的参数设定方法
5.2.1 信道瞬断率的设置
5.2.2 中继段段数的选取
5.2.3 收信机门限电平的计算
5.2.4 最低收信电平的确定
5.3 微波通信系统的检测方法
5.3.1 单机检测
5.3.2 联机检测
5.4 同步数字系列微波通信系统
5.4.1 sDH微波通信系统的优点
5.4.2 SDH微波通信系统的功用
5.4.3 SDH微波通信系统的设施

第6章 卫星通信
6.1 卫星通信的基本方式
6.1.1 通信卫星一般姿态与类型划分
6.1.2 卫星通信电波传播与覆盖范围
6.1.3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与类型划分
6.1.4 卫星通信工作频段与信道分配
6.1.5 卫星通信的主要优点与主要问题
6.2 卫星通信的信号传输
6.2.1 模拟信号传输
6.2.2 话音压缩编码
6.3 卫星通信的TCP/IP
6.3.1 TCP/IP功能的强化
6.3.2 IP与服务质量
6.3.3 IP路由
6.3.4 TEP/IP的其他技术
6.4 VSAT智能卫星通信网
6.4.1 系统组成与类型特征
6.4.2 网络结构与用户接口
6.4.3 多址协议与话音通信
6.4.4 网络管理与工程建设
6.5 卫星移动通信网
6.5.1 全球卫星系统
6.5.2 漫游卫星系统

第7章 移动通信
7.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
7.1.1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7.1.2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征
7.2 移动通信的类型划分与系统组成
7.2.1 移动通信的类型划分
7.2.2 移动通信的系统组成
7.3 移动通信的典型网络与主要性能
7.3.1 GPRS网络
7.3.2 PHS网络
7.3.3 TK网络
7.4 移动通信第三代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7.4.1 3G概论
7.4.2 TD-SOCDMA
7.4.3 CDMA2000
7.4.4 WCDMA
7.5 P移动通信网与BT移动通信网
7.5.1 P移动通信网
7.5.2 BT移动通信网
7.6 NG移动通信网
7.6.1 NG移动通信网的概念与特征
7.6.2 NG移动通信网的结构与协议
7.6.3 NG移动通信网的关键技术与组网发展
第三篇电力系统光子通信

第8章 光通信网
8.1 光发射/光调制/光接收
8.1.1 光发射
8.1.2 光调制
8.1.3 光接收
8.2 光传输网络与光复用方法
8.2.1 光传输网络
8.2.2 光复用方法
8.3 光交换与光路由
8.3.1 光交换
8.3.2 光路由
8.4 光网保护与光网恢复
8.4.1 光网的线性保护与恢复
8.4.2 光网的环保护与恢复
8.4.3 光网的重路由与格形恢复

第9章 全光通信网与智能光通信网
9.1 全光通信网
9.1.1 全光网的概念与架构
9.1.2 全光网的层次结构与网络节点
9.2 智能光通信网的基本架构
9.2.1 智能光通信网的总体结构
9.2.2 智能光通信网的相关接口
9.2.3 智能光通信网的有关协议
9.3 智能光通信网的组网策略
9.3.1 智能光通信网的组网方略
9.3.2 智能光通信网的演进方式
9.3.3 智能光通信网的设计方法
9.4 智能光网的专用数据通信网
9.4.1 DCN的支持能力
9.4.2 对I)CN的功能要求
9.5 智能光通信网的呼叫连接与接口规范
9.5.1 智能光通信网的呼叫连接
9.5.2 智能光通信网的接口规范
9.6 智能OVPN的业务技术
9.6.1 智能OVPN的技术内涵
9.6.2 智能OVPN业务的开发与演进

第10章 电力通信同步网与光接口
10.1 电力通信同步网的概念
10.1.1 数字同步网的基本概念
10.1.2 数字同步网的同步方式
10.2 中国电信数字同步网
10.2.1 建网发展历程
10.2.2 建网原则与时钟选择
10.2.3 网络架构
10.2.4 规约内涵与信令系统
10.3 中国电力通信同步网
10.3.1 中国电力通信同步网的时钟设置及其信号分配
10.3.2 中国电力通信同步网的管理监控系统
10.3.3 中国电力通信同步网中的定时基准设施
10.3.4 中国电力通信同步网中设备的选用
10.3.5 七号信令中目的点代码的修改
10.3.6 高压变电站中电力通信同步网的时间同步系统
10.4 光网保护接口技术
10.4.1 保护信息与通信速率
10.4.2 信道模式与接口设施
10.5 光网信道切换方法
10.5.1 光纤插拔法与光纤接口盒法
10.5.2 光信道分接与光开关切换法
10.5.3 脉冲编码调制时隙切换法
10.6 光纤数字同步传输网
10.6.1 光纤数字同步传输网的类型与结构
10.6.2 光纤数字准同步传输网
10.6.3 光纤数字同步传输网

第11章 高压电力网光通信设施
11.1 高压电力网光通信的基本功用
11.1.1 高压电力网光通信的相关信息
11.1.2 高压电力网光通信的主要任务
11.2 全介质自承式电力通信光缆
11.2.1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11.2.2 中继站的引入光缆
11.3 架空地线复合式电力通信光缆
11.3.1 架空地线复合式光缆
11.3.2 0PGW光缆系统中继站的引入光缆
11.4 高压电力网通信光缆故障案例分析与处理办法
11.4.1 贵州地区0I)Gw光缆衰耗超标原因与处理措施
11.4.2 河南地区的一起OPGW光缆故障现象与处理方法
11.4.3 电力OPGW光缆典型故障案例分析与防范举措
11.5 高压电力网光通信应用范例
11.5.1 京僻/唐高压电力网的光通信
11.5.2 四川省高压电力网的光通信
11.5.3 福建省高压电力网的光通信
11.5.4 黑龙江省高压电力网的光通信
11.5.5 湖北省黄冈地区高压电力网的光通信
11.6 高压电力网光通信常见问题与对策
11.6.1 光网运行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11.6.2 光网配置问题与对策

第12章 发电厂/变电站光通信设施
12.1 发电厂/变电站计算机光纤通信网
12.1.1 发电厂/变电站光通信网的功用
12.1.2 发电厂/变电站光通信网的架构
12.2 发电厂/变电站光通信自愈环网
12.2.1 信道倒换光通信自愈环网
12.2.2 复用段倒换光通信自愈环网
12.3 发电厂/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光通信
12.3.1 发电厂/变电站继电保护光通信的监测设施
12.3.2 电力网继电保护光通信范例
12.4 发电厂/变电站光通信网应用范例
12.4.1 三峡电厂的光通信网
12.4.2 三峡电厂内部光通信环网
12.5 电力系统光通信网发展与改进范例
12.5.1 西安地区电力通信光网的优化改造
12.5.2 西藏自治区电力通信光网的发展
12.5.3 福建三明地区电力通信光网的建设
12.5.4 江苏东明/三堡地区电力通信光网的建设
12.5.5 苏州电力通信光网的改进
参考文献
……
序言 3C(Computer,Control,COmmunication)技术发展迅猛、应用广泛、影响深远,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其理论与技术及产业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象征着一个区域文明进程、科技进步和经济进展的状况。
3C技术相互渗透、相互依承、紧密融合、紧密关联,这在实际应用工程中表现得更为明显。3C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不仅日益广泛,而且已具规模,最为突出的体现和典型的应用就是电力通信。电力通信在3C技术的支持下,从原来的电力载波通信发展到现在的电力电子通信和光子通信。尤其是在光通信技术的推动下,电力系统的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电和继电保护等设施都先后采用了以光纤通信技术为主导的光子通信技术与电子通信技术相融合的现代通信方式,并且建成了相当规模的现代电力通信网络。电力系统的国调、网调、省调、地(市)调和县调之间的调度指令,各级电话电视会议的视频信号,各厂、站节点的有关数据,以及各种业务往来的相关信息,均由电力通信网络进行传输,极大地促进了电力系统自动化与智能化的进程。相对工业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电力通信事业起步较晚,主要设施和相关技术也比较滞后,因此同仁们任重而道远、艰辛而光荣。
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电力通信的基本理论、主要技术和实际应用,引用和参考了许多有关文献与范例,并融进了编著者多年来的相关研究与体验。
本书在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仁和友人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诚挚地感谢本书中引用和参考的有关文献、资信及范例的单位与作者(包括一些不知姓名的作者,即未查询到或被遗漏了的作者)!
限于作者的学识水平,加之成书仓促,书中如有错误和不妥之处,希望读者不吝指正。
文摘 插图:


第一篇 电力系统通信概论
第1章 电力系统通信进展与动向
1.1 电力通信的进展
电力系统通信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就已实现,但其商业运作主要是以电力线载波通信PLCC(Power Line Carrier Communication)为代表的通信应用。PLCAE是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方式,它利用坚固可靠的现成电力网作为载波信号传输信道,因此具有传输可靠、路由合理等特点,并且是唯一不用传输信道投资的有线通信方式。电力系统通信经过几十年来的进展,已从电子通信方式发展到现代光电子通信方式。
1.1.1 电力通信进展历程与主要问题
如上所述,PLCC作为电力系统通信的经典代表,经历了几次更新换代:从分立设施到集成设施、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变革。
20世纪初期,PLCA2使用频分复用技术和模块化结构的模拟式载波机,选用单边调制方式,采用高稳定度锁相环频率合成型载供系统,能很容易地得到收/发信所需的各种载频,而无需更换器件便可切换高频收发滤波器和信道滤波器,并且切换频段也很简单,具有多功能化、通用化和系列化的特点;但这种PLCC只提供单工通信传输方式,载波工作频率为40kHz~500kHz,外加专用调制解调器实现数据通信。这一时期PLCC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模拟通信固有的通信质量差、通信容量小、传输速率低等。
读书人网 >电工技术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