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液压传动

发布时间: 2010-03-28 07:12:39 作者:

 液压传动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页码:405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9787304011581
条形码:978730401158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

内容简介 《液压传动》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新的教学大纲,在原书的基础上重新编写的。对原书中取材不当或提法不妥之处,予以删改或重写;某些材料比较陈旧,则予以更新;为适应机电类专业的教学要求,大大加强了液压伺服系统方面的内容。在编写中仍力图保持原书的一些特点,在内容上进一步做到教材与讲课紧密结合。除个别章外,每章均有提要、正文、小结和习题等,并穿插有自我检查题和解答,以适应远距离教学和学员自学等要求。
编辑推荐 《液压传动》是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上篇 液压传动部分
第一章 绪论
§1-1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一、简化的模型
二、力比和速比
三、两个重要概念
四、容积式液压传动
§1-2 液压传动实例及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一、液压千斤顶
二、磨床工作台液压系统
三、液压系统的组成
§1-3 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1-4 液压传动中所用油液的主要性能及其选用
一、粘性
二、油液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
三、油液的选用
小结
自我检查题解答
习题

第二章 液压传动的流体力学基础
§2-1 液体静力学基础
一、液体静压力及其特性
二、液体静压力基本方程
三、压力对固体壁面的总作用力
§2-2 液体动力学基础
一、几个基本概念
二、液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
三、伯努利方程(能量方程)
§2-3 管路压力损失计算
一、液体的流态
二、沿程压力损失
三、局部压力损失
四、管路系统总压力损失
§2-4 液体流经孔口及缝隙的特性
一、孔口液流特性
二、液体流经缝隙的流量
§2-5 液压冲击和气穴现象
一、液压冲击
二、气穴现象
小结
自我检查题解答
习题

第三章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
§3-1 液压泵概述
一、液压泵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液压泵的性能参数
三、液压泵的类型
§3-2 柱塞泵
一、径向柱塞泵
二、轴向柱塞泵
三、变量机构
§3-3 叶片泵
一、双作用叶片泵
二、单作用叶片泵
§3-4 齿轮泵
一、外啮合齿轮泵
二、内啮合齿轮泵
§3-5 液压马达
一、液压马达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液压马达的性能参数
三、液压马达的类型
四、典型液压马达的结构和原理
§3-6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选用
一、液压泵的选用
二、液压马达的选用
小结
自我检查题解答
习题

第四章 液压缸
§4-1 液压缸的类型和工作原理
一、活塞式液压缸
二、柱塞式液压缸
三、伸缩式液压缸
§4-2 液压缸的密封
§4-3 液压缸的结构
一、缸筒与缸盖的连接
二、活塞结构
三、液压缸的安装
四、排气装置
五、缓冲装置
§4-4 液压缸的设计计算
一、液压缸的主要尺寸
二、液压缸的强度和刚度校核
小结
自我检查题解答
习题

第五章 液压辅件
§5-1 密封
一、概述
二、常用橡塑密封圈
§5-2 滤油器
一、滤油器的作用和过滤精度
二、滤油器的类型和典型结构
三、滤油器的选择和使用
§5-3 蓄能器
一、蓄能器的类型及特点
二、蓄能器的功用
三、蓄能器的容量计算
§5-4 油箱及热交换器
一、油箱
二、热交换器
§5-5 其它辅件
一、管道
二、管接头
自我检查题解答
习题

第六章 方向控制阀和方向控制回路
§6-1 单向阀和液控单向阀
一、单向阀
二、液控单向阀
§6-2 换向阀
一、分类
二、滑阀式换向阀的工作原理和图形符号
三、滑阀机能
四、液压卡紧现象
五、操纵方式
六、其它结构形式的换向阀
§6-3 方向控制回路
一、启停回路
二、换向回路
三、锁紧回路
小结
自我检查题解答
习题

第七章 压力控制阀及压力控制回路
§7-1 溢流阀和调压回路
一、溢流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溢流阀的主要性能
三、溢流阀的应用和调压回路
§7-2 减压阀和减压回路
一、减压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减压回路
§7-3 顺序阀
一、顺序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顺序阀的应用
§7-4 压力继电器
一、压力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压力继电器的应用
§7-5 平衡回路
一、采用单向顺序阀的平衡回路
二、采用液控顺序阀的平衡回路
§7-6 卸荷回路
一、执行元件不需保压的卸荷回路
二、执行元件需要保压的卸荷回路
小结
自我检查题解答
习题

第八章 流量控制阀和节流调速回路
第九章 容积调速回路
第十章 其它基本回路
第十一章 插装阀、比例阀及其应用
第十二章 典型液压系统
第十三章 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计算

下篇 液压伺服系统部分
第十四章 液压伺服系统的概述
第十五章 机液伺服系统
第十六章 电液伺服阀
第十七章 电液伺服系统的电气装置
第十八章 电液控制系统
附录 常用液压传动图形符号
主要参考文献
……
序言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液压传动》教材(以下称原书),自1986年初版以来,已近十年,迄今共重印7次,发行15万册。十年间,无论液压技术本身或课程教学要求都有一定的发展和变化。液压传动这门课程,不仅列入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机械专业的教学计划,而且列入了机电专业的教学计划。《液压传动》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新的教学大纲,在原书的基础上重新编写的。对原书中取材不当或提法不妥之处,予以删改或重写;某些材料比较陈旧,则予以更新;为适应机电类专业的教学要求,大大加强了液压伺服系统方面的内容。在编写中仍力图保持原书的一些特点,在内容上进一步做到教材与讲课紧密结合。除个别章外,每章均有提要、正文、小结和习题等,并穿插有自我检查题和解答,以适应远距离教学和学员自学等要求。
文摘 插图:


目前,90%以上的液压系统采用石油型液压油为介质。合成型液压液价格贵,只有在某些特殊设备中,其抗燃要求高、使用压力高、温度范围大等情况下采用。在工作压力不高时,高水基乳化液也是一种良好的抗燃液。而在采用石油型液压油中,普通液压油是优先考虑的品种,有特殊要求时,则选用抗磨、低温或高粘度指数液压油。如没有普通液压油,则可用汽轮机油、锭子油或机械油代用。
在选用液压油时,不能仅考虑品种,合适的粘度有时更为重要。油液粘度过高,将使系统因内摩擦力而引起的功率损失过大(指运动时配合件间隙内液体引起的内摩擦力以及液体流动时管道内的压力损失)。如泵的吸油管道压力损失太大,会造成吸油困难,严重时甚至使泵无法启动(尤其是冬天在野外作业时)。油液粘度过低,将使油液通过配合间隙的泄漏增加,这除了引起功率损失和系统发热外,还使泵的供油量减少,运动部件的速度达不到预期的要求。有一种观点,认为粘度选择时应使内摩擦力和间隙中泄漏所引起的功率损失之和为最小,但实际上由于使用温度是变化的,液压系统中各种元件的间隙和工作条件各不相同,所以系统用油的粘度是在考虑上述各项因素的情况下,只能做到基本上合理。粘度的选择与元件(特别是泵和马达)的结构形式和配合间隙、运转速度、工作压力以及环境温度有关。其一般原则是:运动速度高或配合间隙小时宜采用粘度较低的液压油以减少摩擦损失;工作压力高或温度高时宜采用粘度较高的油液以减少泄漏。实际上系统中使用的泵对液压油粘度的选用往往起决定性作用。此时可根据表1-1的推荐来选用油液粘度。
读书人网 >机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