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外国文学出版社
页码:263 页
出版日期:2000年03月
ISBN:7501601712
条形码:9787501601714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一八0九年五月,拿破仑征战奥地利,一场战役在维也纳郊区埃斯灵村打响。战役进行了三十个小时,残酷、惨烈的程序无以复加。双方有四万将士死于疆场——平均每三秒钟就有一人丧生,另外还有一万多伤员。拿破仑损兵又折将,他的忠实朋友、帝国元帅拉纳以及另外三名将军都在这场战役中捐躯。但是,作者的笔端并没有止于战争残酷性的渲染上,他通过文学的形象将士兵们对于和平生活,对于流漫爱情的向往穿插于其间,使之形成强烈的对比,朋而使小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本书获一九九七年度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和龚古尔文学奖。一部作品同时摘取两项文学桂冠。在法兰西文学奖纪年史上实不多见。
作者简介 [法]帕特里克朗博(1946-),当代法国著名作家,1907年创办杂志,开始文字生涯,后来成为独立撰稿人,先后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发表了三十余部作品。其中有小说《盗贼》、《一个部长之死》、《战役》等。
媒体推荐 译后记
春华秋实。秋天,也是法国文学界和书坛收获的季节。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的一天,法国龚古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像往年一样,在著名的巴黎歌剧院附近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咖啡馆里宣布它的评选结果,长篇历史小说《战役》的作者帕特里
克朗博获此殊荣。此前不久,这部小说已经获得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一部作品同时摘取两项文学桂冠,这在法兰西文学奖纪年史上实不多见,这本身就是对《战役》这部小说的成功和其价值的最好评注。有意思的是,这项在法国文学界和读者中影响最大、在各国文学界都有相当知名度的龚古尔文学大奖的奖金竟是一法郎。显然,那一法郎只是象征性的,重要的是作品的成就和那份荣誉。
时间过去三个月,我在一九九八年春季巴黎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见到朗博先生。他个子不高,蓄着胡须,一副深度近视眼镜架在鼻梁上,镜片后面那双眼睛又红又肿,让人觉得作家明显地睡眠不足。他言语不多,但不乏法国人常有的那种诙谐和幽默感。言语间,我问及他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朗博先生爽朗地一笑:“我是拿破仑的崇拜者!”“那么,您获得两项文学大奖有何感想呢?”我好像在作记者式的提问。朗博先生红肿的眼睛一亮,却笑而未语,双手一摊,转向站在他身旁的范氏肖红女士,说:“还是请问她吧。”我意识到此时提这个问题抑或是多余的。事实上,偌大的书展最醒目最走红的,不正是那一本本系着大红标签上面印着“1997年龚古尔文学奖、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字样的《战役》一书吗?一个作家有什么能比面对此种情景更惬意更荣耀的呢?作家身旁的范氏肖红女士确实已经喜上眉梢了。她原籍越南,是朗博先生共同生活了三十年的伴侣。及至此时,我对作家在《战役》一书的卷首题词“献给范氏肖红女士,以爱”一语的含义释然了。朗博先生得知我和我妻子准备将他的这部小说翻译成中文时,很高兴地当场签名赠《战役》一书给我们。我们也把自己在前一年翻译出版的法国小说《亿万富翁》中文译本回赠给他。那以后,我们与朗博先生不断有些联系,知道他新近又完成了一本纪念法国一九六八年五月学潮的纪实性作品朗博先生一九四六年出生于巴黎。算下来,一九六八年他还在大学读书,那场著名的学生运动正是发生在他这一代人身边的事。
……
编辑推荐 本书写的是拿破仑征战奥地利的战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本书获得一九九七年度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和法拉系学院文学大奖,堪称法兰西文学奖纪念史上的奇迹,该书上市以来欧美市场连续数月畅销,引起极大轰动。
目录
第一章 一八0九 维也纳
第二章 士兵的期待
第三章 战斗第一天
第四章 不眠之夜
第五章 战斗第二天
第六章 无月之夜
……
文摘 书摘
贝尔蒂埃的职责一向都是服从。他忠诚,这一点堪称表率。他能把主子每一种直觉都变为实际行动,这使得他重权在握,使他周围聚拢了一批或图名或为利的追随者,同时这也使他招致不少嫉妒。
他们面前的这条多瑙河分成好几条支流,所以水流也就变缓了。几个岛上全都覆盖着牧草、灌木丛,还有枝叶繁茂的橡树,以及榆树、柳树。在陡峭的河岸与最大的勒鲍岛之间有一小
岛,可作为以后架桥的支撑点。河的远处,也就是在勒鲍岛的出口,他们估计有块小平原,一直延伸到阿斯伯恩和埃斯灵两个村庄。远远可以望见掩映在树丛中的尖顶钟楼。更远处是一片广阔的平原,长着依然青绿的庄稼,一条小河流经这块平原,时值五月,小河干涸无水。尽头左方是莽莽的比赞高地。奥军把各处桥梁付之一炬,便全数撤到了那里。
桥梁!
四年前,皇帝曾像救世主般进入维也纳,市民们奔跑着来迎接他的部队。而这一次要进入那些守备并不坚固的村镇,却不得不先把维也纳围困三天,甚至要在驻军撤离前对这座城市实
行炮击。
皇帝拿了根小树枝在沙滩上画了个图:
“七月份头几天,我们发动总攻击。麦克唐纳和意大利军团、马尔蒙和达尔马提亚军团、勒费弗尔的巴伐利亚部队、贝尔纳多特的萨克森部队,加上您的几个师,马塞纳,统统投到那些村子里去……”
拿破仑又抬起头望望平原。
“马塞纳,还有您,圣克鲁瓦,我告诉你们,奥地利大公在哪儿扎营,哪儿就是他的坟墓!他背后的那个高地叫什么名字?’
“瓦格拉姆,陛下。”
维也纳有两道城墙。外圈是一道简陋的土墙,土墙以内是人口稠密的城关郊区,红瓦平房,星罗密布。内墙以里是老城,城墙坚固,还有护城壕以及堡垒,明道暗堡齐备。不过,因为维也纳人不再害怕土耳其人和匈牙利叛乱分子,所以,沿着这些防御工事大建客栈和店铺,还在前沿地带植了树,人们可以在那里散步。
勒热纳和贝尔经过拱形大门,以正常速度走进弯弯曲曲的街巷。两边的房子很长,很远,属于中世纪和巴罗克式建筑风格,涂刷的颜色有柔和的,也有意大利式色调;家家户户窗前都
摆着蓝色的花,挂着鸟笼。而街上的行人场面却不大雅观,因为到处都是军人。
看到这些驻扎在维也纳的零零散散的部队,亨利心里想,这样的胜利者,真是不光彩。拿破仑把这座相当于巴黎一个区大的城市扔给他们才四五天,他们就趁机捞了一把。真是一群狗。他们虽然曾经上千次地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