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三联书店
页码:421 页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
ISBN:7108023598
条形码:978710802359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旧时书坊》着意于从学人、文士眼里的书坊、心中的坊友以及坊友自身的作为等角度选编文章,凡六十三题,内分三辑:辑一回溯自清初扫叶山房以来,北京、上海、南京、西安、扬州、苏州、镇江、杭州、长沙、福州、香港、台北等地旧书流通业的历史风貌,对中国书店、来董阁、通学斋、抱经堂、来青阁等历史上著名的老字号店肆,介绍尤详;辑二由店及人,为旧时坊友如孙殿起、雷梦水、朱甸清、陈济川、陈乃乾、杨寿祺、郭石麒、徐绍樵、朱遂翔、郭纪森、徐元勋等立传,更是中国旧书业不可多得的人物资料;辑三则是作为幕后主角的坊友走到前台,现身说法,以第一人称的自述,留下第一手的历史文献,与前两辑构成互补和潜对话。
媒体推荐 书评
古书店的主人多是学徒出身,尽管读书不多,但由于经常与书打交道,
用心钻研,大都精干版本目录学。有的还博学多才,著书立说,不仅与专家
、教授有共同语言,很多还是要好的朋友。书店的经营作风多数是规矩的,
对待客人是诚恳的,利润也是合理的,这是琉璃厂的一种好风气。
——郭子升《琉璃厂的古旧书店》
我至今怀念那时书店的布局和气氛:四周书壁,上可达顶,满室书香;
屋子中间安一长桌,铺一白布,上有茶盘茶杯,两侧几把木椅。顾客可以随
意从架上取书,坐到桌边不慌不忙地看,也可以请师傅代取,这时师傅还要
给倒上一杯茶。有意购买,可以请师傅帮助找出其他本子以便比较;如不买
,道一声“谢谢”即可离去,师傅还要送至门口:“您慢走,有功夫您再来
。”
——许嘉璐《中国书店五十年》
书肆业,古已有之。据文献记载,汉时就已萌芽,至宋元而备盛。降至
明代,由于士大夫极度崇尚宋元刻本,出现了“搜罗宋刻,一卷数金”的现
象。更有甚者,著名藏书家毛晋,竟以页论价。常熟乡里由此有“三百六十
行生意,不如鬻书与毛氏”的谚语。高额的利润,使得以营利为目的的书贾
队伍,旋即分化成二种经营方式:一为重营当代刻本者,一为专贩宋元旧椠
者。后一一种书贾经营即成为现代意义的古旧书业了。
——褚树青《民国杭州旧书业》
“书估”者,售书人也,恶名也,另有美名日“书友”。黄荛圃题识中
两名并用,但有辨别。得意时呼以美名,爱之也;生意之时,则以恶名称之
,贱之也。本篇通用“书估”,以括全体,无尊之之意,亦无恨之之心。篇
中有骗书、骗钱、打骂顾客、旧书“典当”等等故事,想阅众皆未之前闻也
。
——周越然《余之购书经验》
编辑推荐 《旧时书坊》是继《旧书业的郁闷》之后问世的又一部新文集。着意于从学人文士眼里的书坊、心中的坊友以及坊友自身的作为等角度选编文章,借此回溯了自清初扫叶山房以来,北京、济南、西安、南京、扬州、苏州、镇江、上海、杭州等地旧书流通业的历史风貌,其中有关坊间书友的或长或短的记述。“雷梦水”们通过古老的书坊在人间“留下些什么”,也许人们借助这部《旧时书坊》可以获得些许答案吧。
目录
书坊旧事(代前言) 姜德明
辑一 坊间旧影
扫叶山房创始年代考 杨丽莹
琉璃厂的古旧书店 郭子升
来薰阁琴书店 吉川幸次郎
琉璃厂后记 吉川幸次郎
……
文摘 书摘
早先北京书店分散开设在隆福寺街、打磨厂、西河沿、琉璃厂等地。城
隍庙、报国寺、灯市等庙市上,都有流动书商摆摊售书。一年一度的春节厂
甸庙会,全市书商争来设点营业,而且互相竞争,把最好的书摆出来待价而
沽。清乾隆以后,书店多集中在琉璃厂。过去书店较多的隆福寺街,一些书
店也来琉璃厂设立分店,有的就迁到琉璃厂。琉璃厂的书店乾隆时是三十多
家,光绪时达到顶峰,发展到二百二十余家,以后逐渐没落,但到1926年还
有六十九家。昔时的书店经营的完全是古籍线装书。后来上海的商务印书馆
和中华书局以及专门影印书画碑帖的有正书局等也相继在琉璃厂开设了分店
。印刷也不是木版一种,铅印、石印、珂罗版等在当时较先进的印刷技术也
进入琉璃厂的书店,使印刷品更多样化。
琉璃厂的书商在清同治、光绪以前多为江南人,以江西人为多。以后逐
渐为河北冀中一带人所代替,称为“北直书行”,如肄雅堂主人丁梦松是束
鹿县人,文奎堂主人王云瑞也是束鹿人,松筠阁主人刘际唐是衡水人,来薰
阁主人陈济川是南宫县人。其原因可能因太平天国革命,交通受阻所致。20
年代前后,还有翰文斋、文光楼、宏道堂、邃雅斋等多家古书店。新书书店
除商务印书馆几家外,还有神州国光社、直隶书局、文明书局等多家。
琉璃厂的书店,不论新书还是古书,都不是单纯售书,多是编、印、发
行三位一体,一般是前店后厂。
P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