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朝花夕拾

发布时间: 2010-03-29 02:59:20 作者:

 朝花夕拾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
页码:9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9787510102004
条形码:978751010200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新课标世界名著必读丛书

内容简介 《朝花夕拾》内容简介:世界名著有着非同凡响的力量,不仅能改变人生,在一定意义上,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所以,阅读世界名著,体验其中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思想,并以此了解社会,解读人生,是青少年成长的必修课。
本套丛书有以下两个特点:
用名家名画来表现世界名著的故事内涵,是本套丛书的特点之一。插图不仅再现了名著的历史场景,还强化了人物形象和故事冲突。插图使每一个故事情节都鲜活起来,使一个人物形象部栩栩如生;文图交融,诠释名著灵魂。使其更长久、更深刻地留在读者心中。
用简洁生动的文字,勾勒名著故事轮廓,准确地表现作品的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是本套丛书的又一特色。浓缩故事精华,突出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不仅有利于对名著的理解,也符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同时,还便于名著的普及和传承。
名著首页的导读、概述和作家简况、作品影响及对作品的评价,有利于读者理解作品的内在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本套丛书在参考教育部推荐阅读书目的基础上,精选出世界文学史不同时期的作品:《论语》、《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朝花夕拾》、《呐喊》、《繁星春水》、《谈美书简》、《泰戈尔诗选》、《哈姆雷特》、《堂吉诃德》、《童年》、《复活》、《普希金诗选》、《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名入传》、《匹克威克外传》、《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等23部传世名作。旨在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最快速度地传播普及世界名著,使青少年易于领悟作品内涵,增加阅读兴趣。
编辑推荐 《朝花夕拾》:读世界名著,品传世经典。《朝花夕拾》为世界名著,名家绘本,珍藏版,篇篇是美文,幅幅是美图,本本是精品。
目录
1.狗猫鼠
2.阿长与《山海经》
3.《二十四孝图》
4.五猖会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6.父亲的病
7.琐记
8.藤野先生
……
序言 名著是人类的“精神遗嘱”。它凝聚着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精神精华,汇集着人类的美好感情和灿烂智慧;传达着人类对人生、对未来的懂憬和思考。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今日读来仍旧新颖如故,熠熠生辉,令人感铭于心,爱不忍释。亲近名著,阅读名著,是我们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一次旅行,是我们超越时空、与大师们的一次思想碰撞和心灵沟通,更是我们思索人生、完善自我、塑造品格、净化灵魂的一次精神洗礼和锤炼。
让名著成为青少年成长中始终相随的伴侣和慰籍,是我们出版这套丛书的初衷。书海浩渺,需要在其间做一番披沙拣金的选择,选出能够予人美善的经典名作。本套丛书在参考教育部推荐阅读书目的基础上,精选出世界文学史不同时期的23本传世名作,邀请一批浸润文学已久的专家进行缩写,既忠实原著,又以浅显简洁的形态让青少年读者轻松阅读,快乐品赏。
在追求把“厚书做薄”的同时又要把“薄书做厚”。这套丛书以“百科全书”式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地再现名著;用名家名画作美仑美奂的插图,再现了名蓍鲜活的历史场景。使青少读者如身处世界文学博物馆,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广阔的文化视野、不同寻常的审美感受、想像空间。
可以说这套丛书缩短了我们和经典之间的距离,是从名著的大海里捧出了几朵晶莹的浪花,但愿青少年朋友能从这些浪花中认识海洋的魅力。进而扬帆远航。我们真诚希望读者朋友能凭借本书,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轻松自如的姿态踏入名著的海中,感受名著的力量,体验人类思想精髓的永恒魅力。
本套丛书作为一项文化工程,将继续编攥下去,欢迎广大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
文摘 插图:




藤野先生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日本东京的公园,以樱花闻名)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东京弘文学院速成班,当时初到日本的清国留学生,一般先在这里补习日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在日本本州岛东北部,鲁迅一九。四至一九。六年就在这里学医)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在日本本州岛东部,位于东京和仙台之间)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明亡后曾进行反清复明活动,事败逃亡日本讲学,客死水户)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日“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读书人网 >散文

热点推荐